城南镇2013年宣传文化工作要点
2013年是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全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紧紧围绕镇委、镇政府中心工作,着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着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努力营造解放思想民、开拓创新、共谋发展的良好发展的良好发展氛围,努力营造积极健康、蓬勃向上、促进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全镇加快转型升级,坚持生态发展,建设幸福美丽始兴,建设幸福美丽城南提供更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
一、强化理论武装,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抓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全面准确领会新时期重大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进一步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1、切实抓好中心组理论学习。在原有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的基础上,认真谋划全镇党支部中心组理论学习,把中心组学习制度延伸到全镇各机关单位,进一步规范各单位的学习机构、学习制度、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及学习督促检查。认真抓好“城南镇领导干部学习讲坛”,落实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要求,扎实抓好中心组集中学习工作,力求中心突出、过程简洁、成效可见。
2、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探索新途径、新办法,促进我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向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考核工作的开展,大力宣传推广典型示范经验,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打好基础。
3、进一步加强形势政策宣传教育。采用座谈会、辅导报告和交流互动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宣讲活动。认真抓好各村(居)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学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全面准确深刻掌握党的十八大精神实质,进一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化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宣传工作,加快网络平台阵地建设,不断拓展理论宣讲教育的传播渠道,推动主题教育活动向基层、社区和农村延伸拓展,扩大理论宣传普及和思想政治文化建设工作覆盖面。
4、强化理论研究和重大决策调研。围绕镇委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2013年宣传思想文化调研活动,推出一批高价值、有影响的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加强社科各学会管理和推动一批村民自治的村级社科基地建设,积极组织开展社科普及活动及学术交流研究,服务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二、壮大主流舆论,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营造良好氛围
以集聚和传递社会正能量为导向,努力在主题宣传上打好总体战,在对外宣传上打好攻坚战,在舆论引导上打好阵地战。
1、精心策划主题宣传。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经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省市县“两会”、全镇经济工作重点、“三区”建设、创建平安城南、创建省文明县城、践行“广东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为重点,精心做好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宣传工作,营造提振信心、聚力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2、努力构建对外宣传平台。强化形象塑造意识,充分发挥生态发展、招商引资、文化建设、旅游开发等对外传播途径和新闻机构的纽带作用,结合全镇重大发展战略、重大项目、重大活动,有计划的邀请和引导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以岭南生态文化名县、生态文化名镇建设、城南地方文化内涵为主线,精心打造城南生态发展,客家民俗文化、围楼文化,组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构建“大外宣”格局。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培育贯穿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大力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1、深入推进创建省文明县城工作。严格对照《广东省文明县城测评体系》标准,加强对全镇创建工作的指导和检查,认真查漏补缺,逐项整改提高,不断优化全镇软硬环境,推动创建责任的层层落实。从镇容镇貌、环境卫生等较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入手,开展创文专项整治行动,充分调动各创建责任单位主动参与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以群众参与的文明道德教育,倡导文明风尚活动为载体的系列主题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不断改善我镇环境和秩序,提高市民文明意识,推动创文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为迎接省、市、县创文检查验收打下扎实基础,力争2013年成功创建“省文明县城”。
2、加强现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新命题、新观点、新部署,大力宣传普及以“三个倡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宣传、践行新时期“广东精神”。针对当前道德领域存在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教育和治理。以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词50周年为契机,深化“学雷锋”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广泛组织开展“始兴县第三届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积极推荐优秀典型参与“中国好人榜”、“广东好人”和2013年“韶关好人”暨第四届“感动韶关十佳道德模范”推荐评选,通过媒体、网络、各类社会宣传阵地以及“道德讲堂”建设,组织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学习宣传,大力推进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围绕突出文化内涵、突出民俗活动、突出人文关怀、突出未成年人和突出营造氛围的要求,大力开展公益广告宣传、文明餐桌行动、“我们的节日”等,“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培育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完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构建科学完善的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教育、中国梦宣传教育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清明期间“网上祭英烈”、 “六一”“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七一”童心向党歌咏活动、“十一”网上向国旗敬礼四项集中活动,深化“经典诵读”、“童谣会唱”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教育和乡土文化教育。加强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场所建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基地建设。构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格局。
4、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以中央文明委颁发《全国文明村镇测评体系》为契机,围绕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这一根本任务,建立健全文明村(居)创建的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科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展。以建设美丽乡村为主题,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双到”等工作,重点推进乡村风貌改善行动、乡村清洁行动、乡村移风易俗行动、乡村道德建设行动、乡村健康生活行动和乡村文化行动等乡村“六大行动”,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不继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加强统筹规划,进一步提升文化工作水平,不断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新需求,提高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
1、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积极争取上级群众文化活动项目经费,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利用全民健身广场、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各级公共文化场馆的功能作用,不断完善覆盖镇、村(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阵地,为人民群众享有文化权益、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提供保障。
2、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结合重大节日和各阶段工作主题,深入开展文化“送戏、送书、送电影”三下乡和“走转改”活动。大力推进镇文化站(室)公共文化设施的综合利用与共享,大力实施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开放和文化优质服务工程,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组织和辅导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广场文化、节庆文化和民俗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我镇各类文化团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群众文化组织能力,推动文化民生工程上水平。
3、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推动和扶持一批文化社团,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团队。建立文艺精神品创作、激励机制和文艺人才培养、引进办法。挖掘深厚文化底蕴,创新文艺创作,将历史文化、生态文化和客俗文化资源转化为文艺作品,通过文学、摄影、影视、音乐、舞蹈、喜剧、喜剧、书法、美术、民间文艺等形式创作、打造一批体现城南地域民众特急,富有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文艺产品,掀起文艺创作新高潮。
五、转变作风,提升干部队伍建设水平
落实中央六部委《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及省市县有关要求,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努力打造高质素的基层宣传文化干部队伍。
1、落实干部学习培训计划。认真开展好宣传文化系统内部教育活动,强化基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制定培训办班计划,建立健全宣传文化人才培养相关机制和培训档案。加大选派宣传系统文化干部到中央、省、市、县部门参加政治业务学习培训的工作力度,力争到省市县参加学习培训的干部数量一定的上升。
2、完善人才队伍机制。利用“百千万金凤引航工程”工作、省“十百千”工程和市专业技术拨尖人才培训等相关工作的实施,结合宣传文化工作实际,完善宣传文化人才的引进培育机制,培养、引进具有创新宣传思想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宣传人才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树立起宣传文化队伍的良好好形象。
3、加强作风纪律建设。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进一步抓好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党纪监督和廉洁自律。继续推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制度化、常态化,着力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多为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提高宣传文化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和感染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梳理宣传文化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群众关心的文化民生问题,科学的总结宣传文化工作的基本经验和规律,大力提高宣传思想文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