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坝镇河渡村将脱贫攻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安装路灯,建设小广场等民生工程以及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实现了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目标,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走进罗坝镇河渡村,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干净整洁的村庄和连片的猕猴桃基地,这样的变化得益于驻村工作队与村委班子的辛勤付出。李日华是韶关市农业农村局驻河渡村第一书记,他告诉记者,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们结合乡村振兴,积极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让村民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
【采访】韶关市农业农村局驻河渡村第一书记 李日华:我们通过努力争取资金投入了400万元,进行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并争取到了这个新农村建设提升资金400万元,总共800万元,对河渡村的公路沿线进行了提升改造,绿化美化,建设了节点,通过这些节点以点带面。
几年下来,河渡村华丽变身,道路平坦、绿树成荫,处处生机盎然。村庄环境变好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增强了,村里的一点一滴变化群众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采访】河渡村村民 曾大姐:变化很大,就那个广场,那个路灯,那个环境,都是很好的,广场里面我们都经常在那跳广场舞,村民都很活跃的,每天晚上都跳广场舞。
人居环境改善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也要跟上来,贫困户李扬娇感受最深。她原来常年在外打工,身体也不太好,生活过得很困难,连小孩读书都要借钱。自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四年来,扶贫干部通过帮扶,引导她搭建了1.3亩的葡萄园种植葡萄,去年净收入达到了上万元。
【采访】李扬娇:村委会帮助我的那些人叫我种葡萄,我们现在就过得比以前好很多,我都很感谢他们那些帮助我的人,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现在的生活,过得那么好。
像李杨娇这样的贫困户通过扶贫干部的帮扶实现脱贫的村民在河渡村还有不少。韶关市农业农村局驻河渡村第一书记李日华告诉记者,在帮扶工作中,他们着重是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极大地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
【采访】韶关市农业农村局驻河渡村第一书记 李日华:其实在河渡村,像这种在家务农的贫困户,我们基本上都是进行了这个一户一策,因地制宜地为他们发展这些产业,有种葡萄的,有养鸡的,有养鱼的,现在河渡村,这些在家务农的贫困户的收入比起一般的这些农户的收入都高了很多。
除了像李杨娇这样的一户一策,河渡村还按照“公司+基地+村集体经济+贫困户+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由广东省农科院韶关分院提供科技支撑,打造岭南猕猴桃重要生产基地和禾花鱼示范基地,示范辐射推广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让产业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采访】河渡村村委会副主任 谢义芳:就是通过谈心转变老百姓的那个观念,顺利的流转了200多亩土地,把我们的猕猴桃基地建设起来,这个猕猴桃基地建设起来呢,就增加了那个村民的收入,又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又增加这个村集体的经济收入,现在呢,我们村2020年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之前的两万多达到现在的20多万。
记者了解到,在帮扶单位和上级的支持下,几年来河渡村累计投入400多万元,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共11个,村集体收入由帮扶前的2.2万元增加到2019的13.7万元,居民可支配收入由帮扶前的3304元增加到2019年的16714元,河渡村贫困户20户58人全部达到“八有”标准顺利退出,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群众的获得感得到了提升。
【采访】韶关市农业农村局驻河渡村第一书记 李日华:下一步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要有效衔接,我们将继续做好项目的后续管理,还有长效机制的建设,以及防止贫困人口返贫的发生,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呢,争取使河渡村各方面的工作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