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火龙”在这座小小的古镇里,传承了四百八十余年,龙的信仰与精神也庇佑着古镇居民四百八十余个寒暑。这是一场全族参与的盛大活动。每年春节刚过,宗祠门前匠人云集,族里的年轻人在老匠人的带领下,扎制火龙。火龙的编制就地取材,稻草扎成的躯干被牢牢固定在竹棍之上。龙的躯干共有九节,由拇指粗细的竹绳一一串联,长龙在野,气势恢弘。龙头的制作则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匠人亲自上阵。龙眼圆睁,炯炯有神,龙嘴大开,栩栩如生。
插香。九千九百九十九支定制冷香,被均匀的安插在稻草龙身之上。冷香不同于市面上的普通香火,点燃后低温不伤人,需提前定制。每年村里筹集资金的多寡,决定着定制冷香的数量,也决定了这一年火龙的长短。但不论多寡,一定是个吉利的数字。
吉时到,鞭炮震耳,锣鼓喧天,壮龙仪式威严而庄重。火龙身上的冷香被一一点燃,顿时流光溢彩、灵气万千。画龙点睛的一笔,便是庙里的祭拜,在祖先的“加持”之下,火龙被赋予了族人的厚望与祈愿。
鞭炮引路,龙珠在火光与锣鼓声中翻飞,火龙追逐着龙珠而来,在山岭间、在街巷里,高低腾跃,上下翻飞。舞到精彩处,似蛟龙出海,火树银花。围观百姓互道祝福,并将鞭炮掷于火龙脚下,祈求一年的顺景与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