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以“三联四促”促进基层治理能效提升

  【编前语】县直属机关工委、县融媒体中心合力打造《三联四促》专题栏目,展示我县三联四促活动丰硕成果,以及党建工作的新成就、新探索。

  今天推出第二期。



  近年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落脚点,以平安建设为发力点,建立健全平安建设“543”工作体系,通过县领导班子联系乡镇党委、机关党组织联系农村党组织、机关党员联系群众,实现党政机关部门与农村基层的相互连接,促进基层治理效能提升。

  图片

  为延伸党组织覆盖面,进一步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纱帽岗村历经8个月建设了集新时代文明实践、便民服务于一体的党群服务中心,建筑面积约840平方米,内设党群会议室、综合服务室、便民活动室等功能室,设施齐全,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图片

  “2023年7月1日,我们村党群服务中心顺利建成,县委书记华关同志也到现场进行了揭牌仪式。我村在华书记的带领下,建设了排水排污提升、农田灌溉水圳硬化、村小组巷道硬化、太阳能路灯安装等一批惠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村里基础设施、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安全出行有了更好的保障,村民的幸福感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纱帽岗村党支部书记李广洲说。

  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将党建引领作为推进基层治理正确方向,四套班子领导通过“社区吹哨、党员报到”“街社呼叫、部门销号”双运行机制和服务基层联系群众“三个下沉”工作机制,县领导班子成员包10个乡镇走31条村,实现包联乡镇全覆盖,解决镇村发展和民生事项2300余件。

  澄江镇总人口1.83万人,镇外居住人口高达78%,仅在始兴县城居住人口就达7000多人。为做好镇域外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县委政法委多次实地调研,了解到澄江镇有35名各级人大代表居住在县城,具备在县城设立“代表之家”的良好基础,遂以搭建“代表之家”平台为基础,创新打造“平安家园”群众服务中心,选派人大代表、党代表每天轮值驻点,镇领导班子成员每周驻点,切实解决澄江镇在县城居住群众需往返老家反映情况、办证、办事困难等实际问题,将便民服务、矛盾化解和基层社会治理有机整合,构筑起全方位、广覆盖、多层次服务管理镇域外人口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澄江镇党委副书记刘小龙告诉记者,近年来,该镇坚持党建引领,统筹20多名党代表、人大代表轮岗接访,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和浦江经验,着力实现“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便民服务社会治理新模式。“每位群众的来访,我们都认真作了记录,并分类转办给镇里有关职能部门跟进落实,形成闭环管理确保群众放心满意。”

  自澄江镇“平安家园”设立以来,接待群众超1.27万人次,处理各类问题1558个,化解矛盾纠纷358例,镇级矛盾纠纷数逐年下降,未发生过到省进京访案件。

  群众雷福英说,“自从有了‘平安家园’,他们办事都不用回澄江老家了,每次有集中统一办理事务都会提前公布,之前还在这交过医保费用,在这办事真的很方便!”

  我县积极构建“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立始兴平安建设“543”工作体系,以综治中心提档升级为抓手,把乡镇综治中心建成集涉稳信息排查的主渠道、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最前沿、群众诉求服务一站式办理的主阵地、综合网格服务管理的主平台、社会心理服务的主场所、社会风险研判分析的最前端“五位一体”的工作实体平台。

  图片

  图片

  据顿岗镇人民政府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朱伟介绍,顿岗镇综治中心整合原财政所等闲置办公场所资源,通过扩容、改造、提升的方式,科学设置群众接待大厅及矛盾纠纷调处室、视频监控研判室、网格管理工作室、社会心理服务室、部门进驻室等“一厅五室”功能场室,充分满足镇综治中心信访维稳、平安建设、社会治理法治化需求。

  图片

  乡镇综治中心从硬件到软件规范化建设,实现“内外兼修”全面升级。网格化管理是基层的“末梢”,也是社会治理的“前哨”,全县科学设置网格339个,择优配齐网格员339名,实现基层工作网络全覆盖。依托综治中心建立的网格+矛盾排查、网格+人民调解、网格+隐患整治、网格+关爱人群服务、网格+法治宣传等功能,“网格+N”优势日益凸显,推动基层矛盾早发现早化解。网格内排查化解各类事件20917件,结案率100%。
  “小网格大作为”已经成为基层治理的主要力量,我县立足着眼解决居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通过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将社会治理扩展延伸到各村组,充分调动村干部、小组长、村民代表等担任网格信息员,带动网格居民提升网格自治能力。
  八一村党支部书记邓慧说,以前村里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村民文化素质偏低,而且存在较多陋习,乡村治理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该村通过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治理模式,使村民形成了向上向善的文化自觉,乡风民风得到明显改善。
  在法治方面,八一村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文化服务中心、理事会等,制订村法律顾问制度,与律师事务所形成法律共建,以加强普法宣传为重点,每季度开展一次“法律进农村”法律知识宣讲,每月一次法律志愿服务,推动形成了依法办事、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乡村。在自治方面,修订并完善村规民约,定期开展村规民约考评,村里的乡风民风得到了明显改善。
  在德治方面,利用省委地下交通站八一小学红色革命遗址、外营惨案遗址、烈士陵园等红色革命遗址进行现场教学,注重教育培养,对成绩好的学子进行奖励;同时,定期开展主题讲座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群众摒弃陋习,树文明新风。
  去年以来,我县持续深化治安巡防管控“四个一”体系建设,科学划定5个“1、3、5分钟”快速反应圈,实现执勤警力、监控点位、重点部位等要素信息全量上图,助力扁平化指挥。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为重点,深入开展“夏季行动”“1+N”“鹰击”“常态化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涉黑恶、“两抢一盗”、黄赌毒等突出违法犯罪行为,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好转,全县政法工作满意度、人民群众安全感排在全市、全省前列。去年9月,我县获省级首批“平安鼎”殊荣,为韶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
  县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县将通过深入实施“强基、联动、保障”三大工程,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更加牢固、各方协同更加高效、组织保障更加有力,平安始兴建设的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成效更加突显,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