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感知声音 第三届生物声学培训班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班

  日前,第三届生物声学培训班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开班。


  图片


  此次培训班是探索培养生物声学各梯队人才的一次有力实践,实现从过去单一类群课程培养到涵盖鸟类、蛙类和蝙蝠跨类群课程培养的转变,同时融入了交叉学科培养的理念,注重培养学员对声学信号处理的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成果运用等方面的知识技能。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肖治术表示,此次培训课程涉及了理论、方法和设备软件的学习。是第一次组织这样规模的培训班,结合野外实践和理论实践,在这个基础上面对保护区开展声学监测,过去8年车八岭在全国自然监测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以代表全国的保护区组织大家来开展技术培训很有意义,推动车八岭保护区智能监测进一步发展。


  图片


  现代生物声学是研究声音信号在生命系统及其与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型交叉科学。鸟类、两栖类、兽类(蝙蝠、灵长类、松鼠等)、昆虫等许多动物类群,都高度依赖声音信号完成多项重要的生命活动。此外,生物声学是响应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噪声污染科学治理等国家重大需求的重点学科领域。为了培养一批具备跨类群研究能力的现代生物声学专业人才,中国动物学会动物行为学分会在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织举办第三届生物声学培训班。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廷磊表示,此次第三届生物声学培训班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两部分,一个是理论部分一个是实践部分,重点是实践部分,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声学监测设备硬件的使用,二是怎样把设备安装在野外,三是把数据采集之后适当分析,达到做生态学研究的目的。
  鼎湖山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范宗骥表示,目前很多保护区都有动物,有很多未知的东西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正好培训利用了新技术,通过技术的开发让大家更多的了解野生动物,很多人们未知的东西,通过监测让大家更熟悉保护区的家底,共同为野生动物的保护做出贡献。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