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批省级优秀案例公布!始兴这个项目上榜啦~

近日

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

中共广东省委教育工委、

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发文公布了

“双百行动”首批省级优秀示范案例

全省共有28个案例上榜


其中


暨南大学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与始兴的联合项目

《聚焦产业升级,科技赋能振兴

助力始兴县“土特产”产业做强做大》

成功入选


  图片



  图片



  图片



  
知多D:“双百行动”

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简称“双百行动”,是广东省组织化、系统化、项目化推进省内百家高校院所与109个涉农县(市、区)结对共建,推动高校院所作为纵向帮扶的重要力量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的行动。“双百行动”的主要任务是“两强化、两突出、两参与、一提供”,即强化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强化城乡规划建设服务,突出基本公共服务支持、突出基层人才培养培训,参与集体经济运营、参与基层改革创新探索,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始兴县
作为韶关市首个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生态优越、资源丰富


根据“双百行动”工作部署,暨南大学与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聚焦特色农产品发展需求,以科技赋能为抓手,围绕科技产业化 、种植机械化、生产标准化、品牌化四大领域精准发力。两校累计投入经费近150万元,派出师生1500余人次,服务时长达2.28万小时,推动“张九龄宰相粉”“顿岗马蹄”等从“小作坊”向“大产业”转型,建设2条标准宰相粉生产线,全县标准化产能从100万公斤提升至650万公斤,2024年年销量达550万公斤,销售额同比增长30%,预计年产值达5500万元。顿岗镇种植8000多亩马蹄,研发小型采挖机、“马蹄自适应削皮机”,降低生产成本50%~60%,亩均收益提升3300余元,为农户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图片

  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团队等到我县隘子镇旺满堂食品有限公司车间调研。


  
整合资源

打造“科技产业化发展”示范样板


为打破传统农业产业链条短、技术支撑弱的瓶颈,暨南大学服务队组建了4个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申报创建2个科技小院,持续汇聚产研资源,推动高校科研资源精准对接地方农业需求,以科技助力产业升级。团队开展研产销一体化合作,延长上下游产业链,着力开展食品深加工、特色农产品功能性营养物质开发、养殖技术提升和搭建高效电商平台等工作;与伯克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柚子深加工,发挥暨南大学食品加工科技优势,建设高校联盟产业示范基地;针对“张九龄宰相粉”特色产业,团队推动扩大宰相粉从单一米粉形态,向即时便携米粉等多品类、多形态拓展,满足市场多元需求;同时,团队协助隘子镇建立6个农业示范基地,推动产业链全流程升级,构建了科研支撑、技术推广、产业化实践相结合的高效发展模式,为高校科研资源如何转化为地方农业发展动能提供了成功样板。
  
科技赋能

打造“土特产种植机械化发展”示范样板


顿岗镇以马蹄为特色产业,但因“挖掘难”“削皮难”“保鲜难”等问题,限制了规模化发展。对此,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华中农业大学,研发并推广适配地方种植需求的小型采挖机,每亩增产933公斤,生产成本下降50%~60%,亩均收益提升3300余元;研发的“马蹄自适应削皮机”,在减少人工削皮成本同时可使马蹄保持完整美观,显著提高了削皮效率和质量,可为后续加工成即食食品提供高品质马蹄原料;研发的“果蔬低温相变蓄冷储运箱”和“果蔬智能环境检测仪”,优化了保鲜运输环境,延长了保鲜运输周期,便于顿岗马蹄跨区域销售,实现附加值提升。现阶段,顿岗镇马蹄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年产量18000多吨,年产值近7000多万元,已成为顿岗镇支柱产业之一,更是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图片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团队指导皇沙村“马蹄”种植与保鲜冷储运输。


  
科技助力

打造“土特产生产标准化发展”示范样板


标准化是实现农业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暨南大学团队携手始兴县打造高标准化原材料生产基地,培育张九龄宰相粉包装龙头企业,建设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推动“宰相粉”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基于此,团队深入工厂、作坊和农户,结合消费者需求,推动《张九龄宰相粉团体标准》的编制,规范从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操作;推动标准化生产线建设,提升生产能力,打造张九龄宰相粉产业园,协助始兴县打造2家标准化车间,投入1200万元升级改造一条生产线,产能从每年100万公斤提升至400万公斤,投入2000万元新建一条年产250万公斤的生产线,使得全县标准化产能提升6倍。2024年“张九龄宰相粉”年销量超550万公斤,销售额同比增长30%,预计年产值达550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500余人。此外,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服务队聚焦“水稻+大球盖菇”生态轮作模式,探索循环经济路径,推动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一地双收”,亩均增收2700元以上,促进农业绿色高效发展,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通过标准化体系建设,始兴县“土特产”的质量和市场认可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深挖文化内涵

打造“土特产品牌化发展”示范样板


品牌化建设赋予地方农产品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文化价值,为推动建设“张九龄宰相粉”区域公共品牌工作,暨南大学与始兴县市场监管局签订品牌共建协议,以张九龄历史文化为核心,提炼品牌IP,优化包装设计,赋予“宰相粉”更强的文化属性。团队策划并举办了“张九龄宰相粉进校园”宣传推介活动,吸引超2万名师生参与,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


  图片

  在暨南大学石牌校区开展“始兴县张九龄宰相粉走进暨南大学”推介活动。


除此之外,团队还利用短视频、直播带货、校园餐厅等推广形式,拍摄《寻常百姓家》《线下餐饮店》等全景视频,将置身于烟火人间的始兴“宰相粉”,打造为极具独特的味蕾品味和始兴情味的“非遗文化名片”,线上直播粉丝数突破10万人次,获得《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中国教育报、南方+等平台发布10多篇新闻报道,为地域特色食品打开了新的销路。


  图片

  暨南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队员与始兴宰相粉团队在校园直播。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粤北香菇”品牌升级,依托环车八岭林下经济带的生态优势,提出“好米变名米、好菇变名菇”战略,打造统一品牌形象,显著提升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多维度的品牌化举措推动始兴县特色农产品从“品类认知”迈向“品牌认知”,为地方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注入长效动力。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