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我县围楼文化研学系列活动之“南粤明灯—省委旧址•行”在沈所镇红围拉开帷幕。沈所镇党员代表与全县中小学生代表齐聚于此,共同开启一场融合红色讲解与实践体验的研学之旅。
活动伊始,韶关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参观“南粤明灯—省委旧址•行”流动展板。一张张珍贵的历史图片、一段段感人的斗争故事,生动再现了抗战时期中共广东省委机关领导广东军民顽强抗战的峥嵘岁月。这场“流动的思政课”,让在场的党员群众和学生们沉浸式感受革命历史的厚重。
随后,县博物馆的红色文化小小讲解员接过“接力棒”,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详细介绍红围的独特建筑特色,以及发生在这里的革命往事,让红色故事更添亲和力与感染力。
作为红色文化小讲解员的刘思成说,今天给大家讲解始兴红围的历史,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红围,了解那段历史,感受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力量。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自己作为讲解员来讲解那段历史是很有意义的。作为年轻一代要以革命前辈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在“红色手工坊”实践环节,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带来了中共粤北省委五里亭旧址拼图制作活动。同学们领到材料后,或蹲或坐,专注地按照步骤将建筑图纸拼贴成型。不一会儿,一座座复刻的五里亭旧址建筑在手中“重现”,让大家在动手过程中加深对革命旧址的印象。
学生们都说,听了老师对红围的讲解,他们对革命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别是手工制作环节,虽然不难,但亲手拼出革命旧址的过程,就像在和历史“对话”,这种体验特别有意义。
此次活动通过实地参观、讲解互动、手工制作等多元形式,不仅让参与者深入了解红围的历史渊源、建筑智慧与文化价值,增强了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同与热爱;更在实践中培养了大家的观察力、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让红色精神从“听说”变为“可感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