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广东省再生稻现场观摩培训班在我县开班。作为全省再生稻试种重要试点,我县的再生稻种植成果与技术模式成为本次培训的焦点,来自全省11个地市的农业管理人员、农技推广骨干、种植主体代表齐聚一堂,通过田间观摩、专题授课等形式,共同解码再生稻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据了解,再生稻作为一种适合“两季不足,一季有余”地区水稻的种植模式,其核心在于利用头季稻收割后的稻桩上的腋芽,通过科学栽培管理,实现二次抽穗结实,从而达到省种、省工、成本低、效益高及生态环保等多重优势。我县素有粤北粮仓之美誉,但部分山区乡镇面临种植双季稻光温资源不足的挑战,对此,在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省农科院水稻所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积极引进和推广的优质稻品种,在澄江镇试验再生稻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培训伊始,在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连片的稻田里,不同品种的再生稻长势正旺。田埂上,专家们向学员们细致讲解再生稻品种的再生能力评价标准,参训人员俯身观察稻株生长细节,不时用手机拍摄记录,围绕品种特性展开热烈讨论。
随后,学员前往澄江镇陂田岗村种植点。这里的水稻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宽行通风透光,窄行利于保墒,稻株间疏密有致,为再生季生长预留了充足空间。作为全省再生稻试点,始兴县的实践案例在此得到充分展现,其“一次种植、两次收获”的再生稻模式,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种植效益方面的成效一目了然。
除现场观摩外,专家们还通过专题授课形式,从品种培育、机械化生产到栽培技术等多方面详细讲解再生稻推广关键技术。期间,始兴县的试点经验为各地学员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从田间地头的直观感受,到课堂上的深度解析,参训人员不仅学到了实用技术,更明确了广东发展再生稻产业的方向和路径。作为全省再生稻试点,我县的探索已迈出坚实步伐。未来,我县将继续加大品种筛选与技术创新,优化管理与政策支持,深化科研合作,为广东乃至全国再生稻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