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笔”触新质!始兴学子走进制笔基地解码新质生产力

一支太空笔

藏着怎样的创新密码?

昨日上午

始兴中学高二学子

走进当地制笔基地盛怡实业有限公司

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同学们在太空笔的诞生地

探寻“笔尖上的星辰”

触摸中国制造的创新力量与坚守初心

  图片

  9月5日,纪录片《窗外是蓝星》全国上映。影片以航天员回望地球的独特视角,将“苍穹下的蔚蓝家园”与“星辰梦想”深深烙印在观众心中。思政课上,老师借此引入话题,分享了影片中航天员工作的片段情境,进而启发同学们思考。“普通笔在太空为何失灵?太空笔的超导墨水有何突破?”带着这一连串疑问,同学们开启了以“破解太空笔制造密码”为主题的探究之旅。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首先通过太空笔科普视频建立基础认知;随后走进生产车间,近距离观摩制笔全工序。展厅内,不同型号的成品笔、记录发展历程的老照片,静静诉说着这家企业从代加工到制定行业标准的奋斗故事。最让同学们兴奋的,是失重模拟体验环节。大家亲手握着“始兴造”太空笔,在模拟太空环境中流畅书写,真切感受到技术突破带来的震撼力量。分组研讨环节气氛热烈,四个小组各有侧重,将课堂知识与现场观察深度融合:有的现场演示普通笔与太空笔的书写差异,有的深入剖析全工况墨水系统,还有的不仅构思出新质生产力赋能升级路径图,更展示了自制的“未来科技畅想”微视频。

  图片

  始兴中学教师吴艳泉介绍说,高二学生已基本掌握生产力、生产关系、高质量发展等概念,但对新质生产力缺乏具象认知。同时,对航天科技、智能制造有天然好奇心。这节思政课通过实践体验深化理念,给同学搭建了认知阶梯,让思政要素更加具象化。

  一上午的沉浸式学习,让同学们收获满满:从普通笔在太空的“无力”,看到传统生产力的局限;从超导墨水突破技术封锁,触摸到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从企业从代工厂到标准制定者的蜕变,读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大家纷纷在纸上写下“科技强国”的青春承诺,封装进“时空胶囊”,约定以奋斗践行誓言。

  图片

  始兴中学学生陈思洁说,经过今天的学习,他们了解到智能蜕变是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的生动写照。实践证明,唯有拥抱创新,深耕核心技术,才能在时代浪潮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学生张标也说,通过对普通笔和太空笔的研究探索,直观地看到了技术突破带来的性能提升,通过访谈和梳理,深挖核心技术创新逻辑,通过拍摄未来科技畅想微视频,同学们也展望着技术的迭代方向。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