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速优质晚稻新品种推广,打通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10月28日上午,我县举办水稻高产优质新品种观摩会暨高效栽培技术培训活动,县乡农技人员及种粮大户50余人齐聚田间地头,学技术、鉴良种。

活动由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驻沈所镇帮扶工作队及县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在农科所顿岗基地,南晶香占、黄香优1223、玖里香等12个水稻新品种整齐列阵,穗粒饱满、长势喜人。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对比讲解各品种的生育期、抗倒伏性、抗病能力及产量潜力,将试验田数据转化为农户易懂的“种植指南”。
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郭洁表示,由于当前外部条件的变化,例如病虫害种类更新、高温或低温等极端天气频发,现有品种已难以完全适应生产需求,亟需引进一批新品种进行替换升级。“今年,我们共引进了11个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并在始兴进行集中展示,目的是通过实地种植表现,筛选出真正适宜当地生态条件和种植习惯的优良品种。今天,我们邀请了50多位专业种植大户前来现场观摩。大家通过亲眼所见、实地比较,表现优异的品种才是真正值得推广的‘好品种’。”

田间观摩结束后,培训会上,省农科院研究员周新桥围绕水稻高效栽培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展开授课,结合上午观摩的新品种特性,详解配套管理方案,为农户提供从“选种”到“丰产”的全链条技术支持。
专家讲授了水稻病虫害预防包括增产增收的讲课,让大家受益匪浅。通过听周老师的课程,对我们种植大户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经验,我们回去也会参考相关的专家教授给我们提的技术指导,去努力改进自己的种植技术。我们今年下半年晚稻种了1467亩的南晶香占单品。通过观察,产量还可以,预计还有一个星期就可以全面丰收。
活动尾声的稻米品鉴会更添热度——10个本地优质大米品种现场蒸煮,香气四溢,众人通过味蕾评选“最佳食味米”,让“好品种”的标准更具体可感。此次活动既是新品种、新技术的“成果展”,更是精准服务的“实践课”。它架起科研、推广与生产的桥梁,用农户看得见的长势、听得懂的讲解、尝得到的品质,将服务送到田间地头,为我县晚稻提质增产、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