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于加快推进始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学习借鉴英德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先进经验,12月上旬,始兴县人民政府组织农业、国土、经信、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等相关单位及几家农业龙头企业组成考察团,赴远(英德)锦潭小镇参观考察。现将学习考察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锦潭小镇位于粤北山区,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紧靠清远英德市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通过产业链延伸和产业融合,发挥农业、水电和旅游互为促进的聚变效应,以“高科技精品农业+生态旅游观光”为主题,融入“高科技农业创新服务、生物农业产业开发、绿色种植养殖、绿色农产品深加工、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电子商务、智慧快捷物流、宜居社区”等产业发展,以农业产业推动生态旅游、以生态旅游拉动农业产业,构成“一轴两翼三脉两园两区九组团”的空间布局,成功创建为全省首批36个特色小镇示范点、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镇、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清远市农村综合改革示范镇、英德市农村综合改革先进镇。 

  二、主要做法 

  (一)“五级联创”机制,打造多赢局面。 

  即“企业+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农户”,企业负责项目整体规划、生产资料投入、引进项目和技术指导,引入民营资本和统筹整合涉农资金进行投资运营管理;政府负责协调项目土地、用水、用电、环保和治安问题,派出专人协调企业项目立项、报批、工商税务登记等相关事宜;村委会负责辖区内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引导村民支持项目正常建设及运营,维护好辖区内卫生、治安,并做好交通疏导工作;村民小组负责提供项目所需的土地和劳务,协助创建方管理,服从创建方指定的项目规划、管理、经营及销售;农民以土地资源作为股份入股企业,并优先享有在景区就业和承包土地种植农作物增加收入的权利。在企业、政府、村委会、村民小组、农民的合作和联合中,简单的农产品买卖、土地租赁行为,逐步向保底收购、股份合作、交叉持股等紧密关系转变,“五级联创”的各级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二)龙头企业发力,推动产业发展。 

  引入龙头企业作为投资运营管理主体,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养殖大户”的合作联产机制。企业负责整体规划、包装,建设不同特色、不同主题的农场,提供资金、技术和品牌销售;家庭农场通过连片开发,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全面布局蔬菜、瓜果、三鸟;农户作为农场主和管家,通过学习现代农业运营管理规范逐步成为新型农民。通过整合规划,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把农民的“死资源”激活为“活资产”,实现农产品种养的高品质、多元化、标准化,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农户也通过土地、劳动获取多方面收益。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还吸引了更多农户和经营主体投入到融合发展中,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达到多赢局面。 

  (三)创新扶贫模式,带动农民增收。 

  一是实行“龙头企业+扶持项目+贫困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方式,以帮扶资金保本入股的形式与项目公司合作,推动“资金”变“股金”;二是农民以土地等资源产权入股建设家庭农场或蔬菜基地,按约定获得分红,投资“资源”变“股权”。且农户可承包经营,产出的达标农产品由企业统一进行回收。三是按“一村一特色”开发民宿,由村经济合作社组织村民进行卫生打扫、经营管理,公司实行“合作分红”的模式反哺村经济合作社及村民,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几点启示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为始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 

  (一)强化规划引领,优化产业布局。 

  紧紧围绕始兴作为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定位,以《始兴县主体功能区实施规划》及《始兴县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方案(2014-2020》为指导,将全县的国土空间划分为重点开发、生态发展和禁止开发三类主体功能区,并制定《始兴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等相关农业规划,进一步优化始兴优质稻、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蚕桑、黄烟产业布局,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形成结构更为合理的农产品供给体系。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为重点,聚力建设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和全产业链开发,创新农民利益共享机制,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 

    (二)坚持园区带动,促进产业发展。 

    以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为契机,立足当地现有基础、优势特色资源禀赋、发展潜力区位优势、市场前景,突出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按照“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的全产业链要求,以建设粤北山区生态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创新引领区、粤北林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产业兴旺引领区、全省杨梅产业振兴崛起的核心引领园、枇杷产业转型与绿色振兴示范园、产业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样板园为总体定位,集农业种植、农产品生产加工、科技示范、品牌营销、电子商务、物流仓储、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始兴县杨梅、蚕丝、优质稻产业园。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辐射带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增产,农产品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园区要开展“一园一牌”创建活动,创建企业品牌、打造知名品牌、培育区域品牌,全面提升园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美誉度。 

    (三)厚植产业基础,发展特色产业。 

    一是聚合经营主体。突出主体聚合,大力培育发展农业现代种养基地群、农产品加工企业群、农业生产服务群、农业休闲文化观光群。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龙头企业组建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田园综合体,积极推动各类经营主体间形成产业联结、要素联结和利益联结,构建互相服务、互相支撑、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格局。鼓励建立产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吸纳更多的主体入会、联合、合作,推进行业自律。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专业市场+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鼓励园区带动小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合作社组建联合社,提高农民特别是小农户、贫困户与园区的组织化程度完善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加农户稳定增收渠道。 

    二是培植始兴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立足始兴优质稻、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蚕桑、黄烟种植的既有规模和产业基础,坚持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发挥品牌优势、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影响力,做优产业特色、做大产业规模、做强产业集群,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按照韶关市“6+6”产业发展格局要求,因地制宜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大力发展富民兴村农业产业例如杨梅、枇杷产业在始兴有良好的基础,始兴拥有全省最大的杨梅、枇杷种植基地(约4.5万亩),杨梅、枇杷年产量达2.15万吨,主导产业年产值达8.1亿元。杨梅、枇杷产业链条完善,聚集了省市级龙头企业5家,地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5个,地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2个,既有加工企业,又有电商销售平台,杨梅、枇杷品牌知名度高,完全具备成为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条件。 

    三是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坚持规模种养、加工转化、品牌营销和技术创新协调发展,推动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着力构建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相互融合、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依托农村淘宝和邮乐购等平台,加快推动始兴优质土特产品上行。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立足始兴围楼、温泉、红色资源等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事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四)立足农业农村,带动农民增收。 

  突出以农为本,强化生产、加工、服务有效衔接,加强农业企业与合作社和农户的有机衔接,支持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资金、订单农业等入股组成股份合作制企业,以转包、租赁、入股等形式进行土地流转,探索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互利共赢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更多的农户,特别是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脱贫。在县、乡镇两级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健全覆盖县、乡镇、村三级土地流转供需交易平台支持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承包土地,解决承包地碎片化问题,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建立紧密的农村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土地流转效益最大化。 

    (五)加大支持力度,健全保障机制。 

  加大对产业园的政策扶持力度,从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等方面出台与中央、省市有关政策的配套落实文件。一是制定出台农业产业园建设发展实施意见、闲置土地盘活方案等文件,对园区用地、金融、用电进行政策扶持。二是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突出科技创新和示范带动,建立水果创新驿站和研发中心,适时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的研发、示范、推广和服务,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三是大力培育高质量的新型经营主体队伍,建设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双创”孵化平台,明确龙头企业的建设主体地位,引导各类主体参与产业园建设。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