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二十年传承老配方!龙峰食品让始兴传统小吃“香”满城乡

  一方小吃,承载一方记忆;一份坚守,传承一缕乡愁。在我县太平镇纱帽岗村,龙峰食品厂用二十年光阴守护着老配方,让源自“糖专公司食品厂”的传统味道,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里走出,香飘城乡,更让“客家小吃技艺”获评县级非遗,留住了舌尖上的文化印记。 

609fa9fe2e9847d250f9aea75e8af4e0.jpg

  走进太平镇纱帽岗村龙峰食品厂的生产车间,空气中弥漫着糖、油、面混合的浓郁香气,这正是始兴人最熟悉的“老味道”的源头。车间内,工人们身着洁净工作服,正在忙碌。和面、压面皮、切割、油炸……一系列工序井然有序。一片片轻薄的云耳朵在油锅中翻滚,很快就炸成金黄色,被捞起,冷却后进行称重、打包。这些小吃的“魂”,藏在一份坚守了二十年的老配方里。龙峰食品厂承接了原始兴糖专公司食品厂的生产技艺,从选料比例到火候掌控,都延续着老辈人的规矩。

微信图片_20251015170334_896_136.jpg

  食品厂负责人彭细端介绍:“我们承接原始兴糖专公司食品厂的生产技术已有20余年,核心业务是制作牛耳朵、花生饼、一粒酥、糖根、多味花生、麻花等始兴传统小吃。”

  老味道的坚守,总能收获最扎实的认可。龙峰食品厂的传统小吃不仅在本地成了 “抢手货”,更借着网络的翅膀飞向了更远的地方。

  谈及产品受欢迎的原因与产销情况,彭细端进一步说明:“正因为严格传承了原有配方,我们的产品才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目前高峰期日产量约600斤,销售渠道覆盖县城各大超市,同时也通过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对外售卖。”

微信图片_20251015170206_891_136.jpg

  手艺传下去,日子火起来。食品厂的存在,还为周边村民搭起了“家门口的工作台”。纱帽岗村村民彭健妃在这儿压了十多年面皮,手下的面皮薄厚均匀、纹路清晰,早已是车间里的 “老把式”。她笑着说:“工作轻松,工资也满意,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挺不错的!

微信图片_20251015170347_897_136.jpg

  今年六月,龙峰食品厂的“客家小吃技艺”入选始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份荣誉,是对二十年匠心的最好注解——当老配方遇上新市场,当传统味连着家乡情,这些小吃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成了传承文化、联结人心的纽带。而龙峰食品,仍在守护味道的路上,让这份“始兴记忆”香得更久、飘得更远!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