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映照古今
文人笔下的诗行始终牵动人心
其中
唐代名相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千古绝唱
即便跨越千年也依旧动人
其背后的思念对象长久成谜

近日
随着西安董氏家族墓地考古发现的公布
这一谜题迎来新解
结合出土墓志与历史脉络推测
这首诗或为张九龄缅怀亡妻董韶容所作
而他与始兴的深厚羁绊
更在当代续写着文化传承的新故事
考古新发现
28岁亡妻与千里相思
2022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发掘的董氏家族墓地中,一方320字的墓志揭开关键线索:墓主为张九龄之妻董韶容。史书中并无董韶容记载,墓志却清晰勾勒出她的形象——“积柔成行,禀自生知”“清词美态”“聪辨仙姿”,尽显知书达理、温婉聪慧的大家闺秀风范。

董韶容墓。

董韶容墓墓志志石拓本。
墓志明确记载,董韶容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四月二十六日在长安宣阳里病逝,年仅28岁。而就在六天前,张九龄因遭陷害被贬,已远赴荆州,夫妻二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从此阴阳两隔。墓中出土的23件(组)随葬品里,金银平脱镜、胭脂盒尤为特别,让人不禁联想到温庭筠笔下“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闺中场景,这些器物也成为二人爱情的实物见证。

墓葬出土的金银平脱镜。

墓葬出土的胭脂盒。
为何董韶容未入张家祖茔?考古人员结合史料分析,因张九龄被贬在外,无法亲自操办葬礼,且张家祖茔远在岭南,灵柩难运,最终她归葬董氏家族墓地。而张九龄在荆州期间,不仅写下《望月怀远》,还作《始兴南山下有林泉,尝卜居焉,荆州卧病有怀此地》寄托乡思,更引得王维作《献始兴公》求为幕僚,足见其当时的声望与处境。
始兴不解缘
从封爵到“宰相粉”的文化印记
张九龄与始兴的缘分,贯穿其一生。公元678年,他出生于始兴,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获封“始兴开国子”,食邑四百户;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又晋封“始兴开国伯”,食邑五百户,广东省博物馆藏《唐故尚书右丞相赠荆州大都督始兴文献公张公墓志铭》,也以“始兴公”相称,印证其与故土的深厚联结。

位于九龄公园的张九龄雕像。
而这份联结的物质载体,便是位于始兴县隘子镇石头塘村的张氏宗祠——张九龄故居祠堂。相传始兴张氏宗祠即建于九龄公始兴祖居所在地,它坐西朝东,背靠七星墩山峰,前有一口荷花池塘,山水环绕间尽显古朴雅致。

张九龄故居祠堂。
这是一座典型的青砖红木客家民宅,建筑结构精巧,由三幢二面坡硬山顶建筑相连,前、后幢为龙头刹,兽吻;中幢凤刹,兽吻,南、北侧筑围墙,整体呈半圆形。仿古青砖瓦砌,批砂浆,门前竖6对花岗岩旗杆石,若干官墩,荣耀气息犹浓;朝巨大椭圆形池,卵石筑沿边,石头塘也因而得名。

张九龄故居祠堂屋顶。
故居屋后,一株 “宰相桂” 傲然屹立,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低语着往昔辉煌。乡人说,此桂乃张九龄幼年时所栽原树之旁支,历经风雨洗礼依旧枝繁叶茂。深吸一口气,仿佛能与前人轻嗅着同样的气息,让人禁不住心弦共鸣,情愫流淌,遐想当年智者静坐桂树下,心中那份对高洁之品的无限向往。

张九龄故乡石头塘村。
在始兴
“张九龄宰相粉”的传说至今流传
母亲卢氏看在眼里
疼在心头
怎么让小九龄
在熬夜苦读后快速恢复元气?
卢氏经反复尝试
终于成功制成一款独特的米粉
每当夜深时分
卢氏便烧开水,放扎粉,或煮或炒
一份美味的“快餐夜宵”便端在小九龄的面前
那便是他的深夜食堂

吃着碗里饱含母爱的夜宵
小九龄寒窗苦读
高中状元
终成一代贤相
张九龄官至宰相后
十分思念故乡慈母
于是吩咐家人
将剪粉外形改为上朝用的朝笏状
还带到朝中给同僚们品尝
人人吃过都赞不绝口
时至今日
后人为了纪念这段佳话
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宰相粉
又为清化粉

宰相粉是由传统技艺制作而成
采用清化地区自产的
新鲜山稻米(籼米)、山泉水等原料
并利用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
和山区昼夜温差大等气候条件
经过
选米、洗涤、浸泡、磨浆、蒸煮、晒干
过水、切粉、团粉、晒干等工序
制作而成
最终形成
风味口感独特、米香味纯正浓郁
炒而不烂、煮而不糊、口感柔韧的地方食品

2010年
清化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5年
宰相粉制作技艺
被列入广东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019年
清化粉入选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2023年
宰相粉制作技艺非遗工坊
上榜广东省十大优秀非遗工坊建设案例
当代新传承
“小米粉”到多元载体,活化“九龄文化”
为让“九龄文化”焕发新生,始兴县委、县政府将张九龄宰相粉作为文化产业活化的核心抓手,专门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专项工作组,全力推动其成为区域公共品牌。从生产标准的规范、销售渠道的拓展,到产品研发的创新、体验场景的搭建,全方位打造米粉全产业链,力争将这碗承载着历史记忆的 “小米粉”,做成富民兴县的 “大产业”。

如今,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2023年7月,始兴县首家张九龄宰相粉旗舰店开业,随后多家分店陆续落地;同年10月,广东始兴县张九龄宰相粉足球队征战贵州 “村超” 全国美食足球友谊赛,比赛期间,宰相粉吸引了全国美食爱好者的目光;12月,宰相粉入选2023年广东非遗手信名单;此外,它还多次走进中国人民大学、暨南大学、韶关学院等高校,让年轻一代在品味美食中感受传统文脉。2025年10月,广东汇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张九龄宰相粉加工厂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这为宰相粉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产业活化之外,始兴更以多元载体让“九龄文化”渗透到生活中。为让非遗 “活” 起来、“传” 下去,我县打造了 “九龄小讲坛非遗公开课” 品牌,坚持每月1课,将宰相粉制作技艺、张九龄故事传说、始兴瑶绣、畲绣等非遗项目纳入授课内容,自课程开展以来,已累计举办42课,受益群众超千人次,成为市民追捧的 “文化必修课”。

与此同时,为让张九龄的故事更贴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我县组织专业团队开展深入调研,精心编撰了《张九龄传说》系列绘本。该套绘本共八册,精选《张九龄晚年归隐与后世传说》《张九龄的文学才情与诗歌创作》《宰相粉的由来》《九龄得名的传说》等经典故事,涵盖人物生平、史实事件、地方风物与神话传说四类。书中以生动图画、通俗文字讲述故事,让千年先贤走出史书,成为可触可感的文化读物,让九龄文化代代相传。

如今
始兴的每一处文化风景
都已然成为九龄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更以多样地标、校园、书房
致敬这位“当年唐室无双士,自古南天第一人”

位于隘子镇九龄文化体育公园的张九龄雕像。
九龄广场、九龄步行街、九龄公园
承载着市民的日常记忆
让九龄精神融于烟火

九龄广场。
风度中学
建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由始兴县政府携手香港铭源基金会
共同投资兴建该校
为纪念张九龄
特以“风度” 二字冠名
与之呼应的风度幼儿园
更将 “风度” 基因注入童年
让先贤精神融入校园血脉
代代传递

风度幼儿园。
“风度得如九龄否”的追问
在遍布城乡的风度书房中得到回响
全县12间书房、8.5万册藏书
让书香浸润日常
成为“崇文尚学”九龄风骨的鲜活延续
其中
始兴沈所分馆尤为独特
原为1892年之“忠恕阁”围楼
历经百余年风雨洗礼
如今以风度书房之姿重焕新生
让古老建筑与现代阅读碰撞出别样的文化韵味

风度书房沈所分馆。
就连往来休憩的九龄服务区
也成了“九龄文化”的流动窗口
凭借新中式风格成为网红打卡点
“书卷”般的坡屋顶
“天圆地方”的中庭呼应“海上生明月”的意境
区内的张九龄雕像
非遗文化墙、车八岭“微型景观公园”
更让过往游客在短暂停留中
便能触摸到始兴的先贤文化与地方特色

九龄服务区。

位于九龄服务区内的张九龄雕像。
从千年诗句的情感解码
到乡土特产的产业升级
从考古发现的往事追溯
到非遗公开课、绘本与地标的多元传承
张九龄与始兴的故事
始终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
续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