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永远的东方浮士德

——读王心钢《远风》有感

 

 

一位才高八斗、年逾半百的博士,为了追求无限的知识,与魔鬼签订合约,要求驱使魔鬼身边的仆从靡非斯托非利斯24年,合约期满后,魔鬼将把这位博士的灵魂劫往地狱;然而,当博士生命之灯即将燃尽之时,上帝却派天使将他的灵魂引上天国。这便是十五世纪德国广为流传的一个民间故事:浮士德博士。后来,取材于这个传说的文学作品频频问世,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大学才子派”代表克里斯托弗·马洛的诗歌剧《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和德国魏玛王朝时期的歌德所作的《浮士德》。那么,这些文学巨匠们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浮士德呢?

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浮士德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一个自强不息、执着探索者的典型形象。尤其是歌德笔下的浮士德被刻画成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形象,他渴求生活,不断进取,为实现人的价值和探索生活的真谛不停地追求,他在为人类造福、征服大自然的宏伟斗争中,感到了最大的满足,得出了智慧的最后答案。这就是西方人常称颂的“浮士德精神”。基于对浮士德身上这种锲而不舍的探求精神的崇尚,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王心钢在他的自传体小说《远风》的开启段便写道:魔鬼靡非斯特趁上帝休假期间拜访他,期间魔鬼旧事重提,又想再造一位浮士德,当然,由于上帝身处瑶池,他们这回将造一位东方的Faustus

时隔五个世纪后,这位“东方浮士德”又是怎样一个人物呢?是悲剧还是喜剧?带着这样的问题,读者随着王作家与众不同的叙述去感受他的悲与痛,喜和乐。

在众所周知的“十年浩劫”始发年——19666月,一位模样可爱的男婴来到了世上,他的出生一时间给这个矿山家庭带来无穷的乐趣。然而,世事并不如人们所料,两岁了,这位名叫“远风”的男孩既不会说话,也不能走路,只能坐在摇篮里甜甜地笑着。直到疼他爱他的奶奶即将踏上归乡的旅程,在这非常时刻,似乎受一股神奇的力量驱使着,年幼但懂事的小远风嘴里突然迸出两个字:“婆……婆……”听起来虽然不连贯,但是那样的清脆、甜美,连万能的上帝也被感动得落泪了,爱搞恶作剧的魔鬼也由衷地赞美“这是美的诗句”。

看到这,不知情的读者也许以为上帝该眷顾远风了。可是,事与愿违,一切并未有好的转机,经检查,因难产,他的小脑受到轻微损伤,从而落下语言、四肢协调不平衡的终身遗憾,说话困难,行动迟缓。为了练习走路,小远风只能“扶着墙怯怯地挪着”,却因脚力不支,重重地摔倒在地上,“手脚沁出血丝”;看着小伙伴们玩游戏或跳橡皮筋,他只能咬着手指或把脸压在窗玻璃上呆呆地望着,多让人心碎的一幕;七岁了,他走路依然常摔倒,“两个膝盖总是缠着棉纱”;上学了,因为手指不灵便,用力不匀,字写得歪歪扭扭不说,还老是折断铅笔、划烂书;同学们去登山、野营、打球,他只有羡慕的份;上中学住宿时,衣扣掉了,可被针扎了十几下,好不容易才将纽扣儿钉好,却发现钉错了位置……

看到小远风一步一步如此艰难地走过来,心里真想狠狠地骂上帝不公和魔鬼竟然这么狠心地在这位“东方浮士德”人生道路上布下了太多的荆棘。面对这些苦难,远风是否就此向命运低头呢?答案是否定的,既然“一生下来就知道世界的不平”,就不必在无尽的痛苦中徘徊度日,“决不能让心再度残缺”。因为,上帝毕竟是仁慈的,他让“远风”在苦难中出世,却赐予他智慧。可不是吗?四岁的远风就能背诵唐诗,五岁时就给小朋友们讲大闹天宫的故事;踏入学校后,尽管困难重重,学习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几个学期下来,墙上贴满了五颜六色的奖状;上中学后,更是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中考时以优异成绩考上全省一流重点中学;高考时又获得了高出重点入围线四十多分的优异成绩,可因招生办在一张32开便条纸上写的“生活不能自理”几个字,却让远风跨入重点大学的梦想落空,最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他委屈地进了一所地方大学。

面对世态炎凉,好强的远风并未却步不前,而是在内心深处升起一线新的希望。写到这,上帝和魔鬼的假期即将结束,更重要的是他们俩都认为这位“东方浮士德”已长大成人(按照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的计算公式推算,上帝的假期为三个星期,远风就该有二十一岁了),今后的路该由他自己去把握。其实,现实中的“远风”,本文的作者——王心钢韶大毕业后的路已被人们所熟知,他凭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获得了中山大学本科的学历,成就了他儿时的梦想;并用他行动不太协调的双手,写出了《张发奎传》、《薛岳传》等篇幅长达30万字的大部头人物传记和反映韶关人文及自然景观的散文杂文集《品读粤北》以及长篇小说《枪与玫瑰》等文学作品,其中《张发奎传》获得过全国城市图书一等奖。在文学圣殿里,心刚可谓硕果累累,因而荣幸地成为广东省作协文学院签约作家。“西方浮士德”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纵然他“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而出生在二十世纪中国的“东方浮士德”王心钢,却敢于向命运挑战,通过不懈努力,活出了真正的自我,活出了别样的风采,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喜剧。

更令人折服的是,当上帝赐给“远风”超乎常人的智慧时,并未忘记为他播下爱的种子。尽管他看上去是一个需要别人照顾的人,可他内心里却充满了善意与爱。当他年幼时,看到邻居家小女孩被大个的男孩欺负,他竟能挺身而出,打抱不平;在学校,他乐于帮同学复习功课;代老婆婆写信;还在学校办起了课外活动小组、文学社、广播站,开展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即便是成为韶关作协的中坚力量后,在勤于笔耕的同时,还不忘帮助众多的文学爱好者……结果,他的爱心赢得了来自同学、朋友更多的关爱和尊重,使得他的生命不再是一座孤岛。而同学、朋友老师的帮助,也是铸就“远风”的生活原型——王心钢成为韶关知名作家的一个重要因素。

英语有句谚语:Life is but a hard and tortuous journey (人生就是一次艰难而曲折的旅程)。对于天生就有遗憾的“远风”们来说,生活的道路更是崎岖与艰险,但是,只要能正视现实,勇敢地从痛苦与绝望的泥沼中走出来,扬起生命的风帆,同样能成就一番事业。细阅小说《远风》,仿佛在品读王作家的心路历程。水近月更柔,心远风愈刚”,这便是 “东方Faustus”王心钢引以自豪、令人敬佩且值得众生效法的处事原则,但愿他能以更加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进取,奋发向上,为人世谱写出更多更美好的新篇章。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