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弄潮儿
——“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陈志强风采录
2017年9月,古老的粤北始兴县城,一则喜讯迅速传播:始兴县作家协会主席陈志强同志被评为“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并荣获广东省委宣传部的隆重表彰。
熟悉陈志强的人莫不竖起大拇指,对这位五旬汉子啧啧称赞。
1
1962年4月6日,中国刚刚度过了最为艰难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地处始兴县城上围街一户姓陈的贫苦的农民家庭里,迎来了一个难忘的日子。这一天,陈家诞生了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位瘦弱的男婴呱呱坠地,带着凄厉的哭腔来到这个世界。对于新生命的降临,陈家喜忧参半。喜的是,陈家添丁,后继有人;忧的是,家徒四壁,又多了一张嗷嗷待哺的小嘴,以后艰难的日子可想而知。
这位男婴排行第三,生得俊郎清秀,特别惹人喜爱。父母商量许久,给他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志强”,希望男婴长大后有志气,有志向,顽强向上,干出一番事业,光宗耀祖,为陈家支撑门面。
那个时代,家里虽然贫穷,但陈志强的童年仍然充满快乐,他每天跟小伙伴们尽情地疯玩,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时代。可随着岁月的流逝,陈志强渐渐地长大。令陈家始料不及的是,陈志强有时摔跤,鲜血难于止住。有时候,陈志强鼻孔莫名地出血,也难于止血。
陈志强渐渐长大,他的膝关节疼痛起来,他不敢纵情飞奔,看见别人又奔又跳,陈志强只能默默地站在一旁,露出无限羡慕的眼神……
那一年,陈志强考上始兴中学读高中,也许是身体的病痛,养成了他多愁善感的个性。他在学习中勤奋努力,在众多的科目中,他最喜欢语文学科,那些鲜活灵动的文字就像有一股魔力,令他着迷。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司马迁写的《报任安书》。当他读到“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明失明,厥有《国语》……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司马迁对古代名人抱守穷困而最终愤发有为的精辟论述,令他心头一震。这段精妙的文字像阴暗天空中的一道光芒,驱散了他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从此,他发愤苦读,每天尽情地徜徉在书海中,令他流连忘返。
陈志强迷上了写作,课余时间,他写了一篇又一篇热情洋溢的小作文,投向《始中校报》。令他兴奋不已的是,校报每期都刊登他的作品。
临近毕业时,《始中校报》指导老师卢德春见陈志强酷爱写作,文采斐然,是一块好苗子,对他喜爱有加。卢德春老师特意找到陈志强,跟他促膝谈话,鼓励他说:“你的作文清新自然,富有文采,希望你今后在这条路上坚持下去,写出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做一名作家!”
卢老师的话让他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1979年夏季,陈志强踌躇满志地参加了高考,他的语文高考成绩优异,名列前茅,令人惊叹。可令人遗憾的是,他的数学成绩和化学成绩却并不理想。过早的偏科给他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拖跨了他的高考成绩。他仅以数分之差与中专学校失之交臂,从而失去了进一步深造学习的机会。他黯然失色地离开始兴中学的校门。
“当年阴差阳错,跟着一群要好的同学报读理科,选错了方向,导致一败涂地。如果我报读文科,估计情形就会大不一样!这真是时也,命也!一步错,步步错!”
谈及那段难忘的岁月,陈志强无限惋惜地说。
2
始兴地处粤北,山清水秀。自古以来,始兴文风蔚然,名人辈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首传唱天下,名扬四海的诗歌出自盛唐名相张九龄手里,可很少人知道,张九龄就是粤北始兴人。
少年时,张九龄离开岭南,远赴千里之外的长安参加科举考试。没料到,他竟一炮打响,高中进士。张九龄在朝为官,官越做越大,最后做到了相宰的高位。最为难得可贵的是,张九龄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虚怀若谷,为官清正,心怀社稷苍生。张九龄才情横溢,工于诗文,被唐玄宗誉为“文场元帅”。他对繁荣盛唐的文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也许深受九龄遗风的影响,始兴人秉承“耕读持家”的古训,崇尚诗文,注重修身立德。历朝历代,始兴学子以张九龄为楷模,勤奋好学,涌现了一大批人品诗文俱佳的读书人。
改革开放后,始兴文学焕发出了蓬勃的生机活力,涌现了一大批诗文爱好者,始兴文坛开始活跃,就像严冬之后,迎来了万物复苏,鲜花争艳的初春景象。
陈志强,正是在那个时候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离开学校,踏进社会,面对前途和未来,陈志强眼前迷惘。
人生在世,总得要谋一份职业,解决温饱。在父母和亲朋的劝说下,陈志强操起理发工具,学习理发。可他艺成出师后,觉得理发枯燥无味,全无诗意。他毅然放弃理发,东挪西借,筹措经费,租下一间小店铺,经营一间精品屋。每天,他在精品屋忙完业务,便一头扎进书海里,津津有味地研读古今中外名著。当灵感来临时,他心潮彭拜,诗情涌动,他便摇动手中的笔杆子,写下一首首充满激情的诗篇。
1980年的某一天,陈志强惴惴不安地把自己创作的一首新诗小心翼翼地投进邮筒,向《广东文艺》投稿。令他喜出望外的是,他的处女诗歌作品《村庄》竟然发表在该刊物上。这首诗以清新的诗风,轻快明丽的语言,讴歌了当时改革开放的农村新气象。
陈志强从中受到巨大鼓舞,他的创作热情更加高涨,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随着投稿的增多,喜讯频传,令他笑逐颜开。他的报告文学《彩梦》荣获全国“骏马杯”征文大赛一等奖,诗歌《冬天里的祝福》获得全国东方诺贝尔文学奖“诗星”称号……
那时候,陈志强与一群志同道合的文学青年成立了始兴县丹凤文学社,他们相互唱和,吟诵诗篇,抒写青春情怀,描绘美好的未来。
青春美好,令人留恋。陈志强忽然有了创作长篇小说的强烈欲望,几经酝酿,他跟一位文友合作,收集素材,潜心写作,反复修改,长篇小说《激情青春》终于横空问世。小说出版后,在始兴引起轰动,年纪轻轻的他在始兴成为一位名人,引来无数羡慕的目光。
在初尝成功的喜悦后,陈志强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在文学的道路上走得越远,必须加紧学习,补充养分,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我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陈志强悄悄报名参加了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学习,把自己关在书房里,日夜攻读。那时候,要参加广播电视大学学习,首先要参加自学考试,取得“入场券”后,才有资格成为一员正式学员。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陈志强煞费苦心,他以自己的诗歌创作经历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令他惊喜的是,他的论文《自我诗歌赏析》获得了指导教师的高度评价。自然,这篇论文不但顺利过关,而且荣获优秀毕业论文的称号。
不幸的是,陈志强身上的病情却加重了,他的牙龈、鼻孔不时出血,双腿行走困难。最后,陈志强经过医院严格的检查,确诊为血友病,这种病俗称为“玻璃人”,皮下组织易出血,无特殊药物可治愈,只能靠输血缓解病情。经医院确认,陈志强躯体为二级残疾。
3
二十世纪初,始兴文坛热闹无比。
四十出头的陈志强光荣地跨入了广东省作家协会的行列,他众望所归被推举为始兴县作家协会主席。
那时候,始兴县委县政府定下战略决策,决定着力深挖始兴得天独厚的资源,把始兴打造成闻名全国的生态县。为了配合县委县政府的这一重大决策,陈志强瞄准了生态文学,他把作协的主要工作放在生态文学的创作方面上。他紧密团结始兴作协的领导,连续举办了达十数年之久的“始兴县生态文学征文比赛”,从生态文学入手,普及生态知识,传播生态文明,有力地促进了始兴生态建设。
陈志强从事生态文学的创作中,清醒地认识到,要繁荣始兴的文学创作,必须后继有人,才能保持长盛不衰的发展势头。为此,他借助始兴县生态文学征文比赛,发现并培训一批具有良好潜质的文学新苗,鼓励他们多读诗书,积极创作,并创造一切机会,让他们参加培训学习,开阔创作视野,提升写作水平。
担任始兴县作家协会主席后,陈志强的事务更多了,更加忙碌了,可他并没有搁笔,而是积极带领始兴作家采风,勤奋创作,树立榜样。
2004年,为了收集香港铭源资金有限公司在始兴县成功援建希望学校的感人事迹,按时完成《未来将告慰历史》系列丛书的编写任务,在完成创作《把青春留下来》之后,陈志强与始兴一位童话作家邓旺山骑上一辆男装摩托车,从县城出发,驶向数十公里外的北山。
北山,竹海茫茫,山高路险。邓旺山载着陈志强,小心翼翼地穿过崇山峻岭,来到北山深处的奇心洞希望小学。陈志强腿脚不灵便,邓旺山搀扶着他艰难地爬上学校的台阶。两人不顾路途劳累,立即掏出笔记本,现场采访学校负责人李阶城及众多师生。邓旺山创作了《满目青山夕照明》的报告文学。陈志强通过多次采访而获取的感人事迹,以独特的视角,满腔热情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待到山花烂漫时》,全方位揭开了香港铭源资金有限公司在始兴县援建希望学校的艰难过程及取得的显著成绩……
在始兴县大力普及生态文明教育中,陈志强带头走进始兴县中小学传授生态文学的写作技巧。2004年暑假,陈志强搭上班车,翻山越岭走进山区学校澄江中学,亲自走上讲台,进行为期两周的生态文学写作专题培训。陈志强结合始兴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结合自己的创作经历与经验,点面结合,用鲜活具体的例子,形象生动的授课,强烈地吸引了广大师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培训结束后,澄江中学校长谢永明向他发起了热情的邀请:“陈主席,你讲的课生动形象,我真诚地希望您明年能再来我们学校,继续开展生态文学写作讲座,以便全面提高山区学生的写作水平!”
提起在澄江中学举办生态文学讲座的往事,陈志强感慨不已地说:“当时条件艰苦,我们进行生态文学讲座,没有丝毫的报酬。我每次搭班车进出澄江镇,均是自掏腰包,自行解决车费。”
十多年来,陈志强拖着腿,走遍了始兴县所有中小学校。一批始兴本土作家紧跟在他的身后,一边潜心创作,一边走进校园,传授童话、诗歌、小说、散文、故事的写作方法。
始兴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生态县建设,薪火相传,取得了一串串傲人的成绩:
2001年6月,始兴荣获国家级生态县称号;
2009年12月,始兴获“中国最美小城”称号;
2010年3月,始兴获中国绿色名县称号……
在生态县建设中,始兴县作家作为一支生力军,积极投身到传播和普及生态文明知识,充分发挥了先锋作用,为始兴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最令陈志强欣喜的是,在普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始兴县涌现了一批文学新苗,他们纷纷聚拢到始兴作协的队伍里,舞文弄墨,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篇热情洋溢的作品……
始兴作家以本土为立足点,积极挖掘资源,潜心创作,不断创造条件,纷纷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向更加层次迈进!
何丽芳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她在学生时代就跟着陈志强学习写作,积极参与始兴县生态征文比赛,荣获一等奖。参加工作后,她不辍笔耕,终于脱颖而出,迎来了创作的丰收季节,她在杂志上发表大量文章,出版了散文集《你是我杯子里的糖》,并荣获韶关市首届张九龄文学奖,加入了广东省作家协会。
经过多年的努力,另一位女作家李京平也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她兼顾诗歌、散文和评论的创作,写作功力与日俱增,尤以诗歌见长。如今,她的诗风逐渐成熟,在粤北韶关享有盛名,并光荣地加入广东作家协会。
法官出身的青年作家陈伟宁专注于长篇小说创作,他已经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目前,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断线的风筝》已经完稿,正在进行紧张的修改和校对之中……
4
党的十八大以来,始兴的文学创作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一批始兴作家迅速崛起,成为文学创作的主力军,他们快马加鞭,在文坛上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刺。
每当周末、节假日,陈志强家里热闹非凡。文友们聚在一起,高谈阔论,相互切磋写作技艺,或紧张地校对文稿。
有时候,喝过几杯小酒后,文友们免不了脸红脖子粗,就某个问题争执起来。一次,文友们用过晚餐之后,闲聊起来。一位文友跟陈志强打赌说:提起业余爱好,你不如我。比如下棋,你不是我的对手!
这一句子话,激起了陈志强的争强好胜之心,他立即应战。
“好吧,那我们在棋盘上见分晓。五盘三胜制,看谁厉害!”
当下,陈志强与文友摆开棋盘,你来我往,大杀一阵。陈志强沉着冷静,招招进逼,着着凌厉,连胜三局。文友不得不推盘认输说,还是陈主席老辣,棋高一着,在下佩服。
“承让,承让!我今天的运气好些,胜得有点侥幸!”陈志强呵呵一笑,谦逊地回答。
最令人感动的是,始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始兴作协的工作,在每年的年会座谈会上,有关领导欣然出席座谈会,勉励始兴作家立足本土,挖掘资源,积极创作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2013年,当始兴县委宣传部领导得知作协缺乏办公场所,当即慷慨解囊,在县图书馆腾出两间用房,作为始兴作协的专用办公室和会议室。有了固定的办公场地,陈志强定期召集始兴作家学习上级有关文艺创作指导精神,相互交流探讨写作技艺,商讨制定作协的主要工作。
与此同时,始兴县委宣传部、始兴县文联创办了《九龄文艺》杂志,为始兴作家提供了发表作品的平台。
2016年,陈志强听说省里有一项扶持社团发展的专项资金,他跟始兴作家协会的几名主要负责人奋战了数天数夜,填写有关表格,提交相关材料。经过省里有关部门的严格审核,好不容易申请到30万元的扶持资金。当这笔经费到帐后,陈志强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对文友们说:我们要千方百计用好这笔的经费,我们要把一分钱当作两分钱来花。有了它,我们可以做许多实事,可以编辑出版一批具有价值的书籍!
有了专项资金作为强大的经济后盾,始兴作家看到了前方的希望,他们挥笔疾书,你追我赶,掀起了新一轮创作高潮。
近年来,始兴县委县政府瞄准了县内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掀起“全域旅游”和“全景旅游”的热潮。为了更好地配合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和举措,深挖始兴围楼文化及民俗风情等,陈志强多次精心组织始兴本土作家深入生活,积极进行实地采风活动。
2015年,陈志强组织作家们深入始兴刘家山林场,采写知青上山下乡的艰苦经历,再现了当年那段酸甜苦辣的青春岁月,获得好评如潮。
2016年,始兴县举办“围来围去始兴行”围楼文化节征文活动,陈志强先后数次组织作家走进始兴古老的围楼,查证资料,采访老人,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始兴围楼文化的厚重文学作品。
2016年,陈志强率领导始兴作家深入太平镇水口村、马市镇劳洲水、澄江等地采风,利用微信、美篇、报刊、杂志发布文字和图片,重点推介了水口古村风貌,挖掘了劳洲水燕子寨和岩寨丰富的旅游资源,把素有“小武当”之称的澄江南石岩隆重推介在大众面前,在当地引发新一轮的旅游热潮。
2017年,陈志强率始兴作家参加韶关市盛大的书香节活动。在书香节上,始兴作家受到隆重欢迎,他们被读者围得水泄不通,纷纷索要签名作品,以作纪念。
2017年12月,始兴县承办了“广东省九龄诗歌周”庆典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诗人走进始兴。叶延滨来了,杨克来了,一大批诗人来了!偏僻的始兴顿时热闹起来。诗人们踏进始兴,立即被始兴山川秀色迷住了,被一座座古老的四方围楼迷住了!
在这次盛大的诗歌周活动中,陈志强亲自走在队伍的前头,充当导游,如数家珍向诗人们介绍始兴的风土人情和围楼文化。
在张九年龄的故里隘子,陈志强与诗人们一起站在肃穆的张氏宗祠前缅怀张九龄,追忆他的成长足迹和丰功伟绩。
陈志强被张九龄的迷人的风度折服,他在《拜谒张九龄》一诗中吟道:
近了 近了
一个让我崇敬
向往 情怯的地方
盛唐名相 岭南诗祖
仿佛听见您站在石头塘边
浓浓的客家方言在吟诗
仿佛看见您在桂花树下
对月小酌 北望长安
仿佛看见您在殿堂
挺直脊梁真言进谏……
在一系列繁忙的文学活动中,陈志强忍受的病痛的折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沉重的代价。岁月流逝,陈志强的双鬓泛起了白发,他的腿脚大不如从前,膝盖钙化严重,已经不能弯曲。他身体也时常出现抗议,病情不时发作。有时,他排出的尿是鲜红色的;有时,他的眼睛充满血,红的吓人;有时,关节出血,疼痛难忍。当病情严重时,他不得不注射一种叫九因子药物,控制病情。有一次,他率领文友们前去采访始兴县住建局,上午出发时身体还是好好端端的,可到了下午,他却突然感到身体不适,一种发自骨髓的刺痛令他无法忍受。回到家里,他躺在床上,动弹不得,度日如年。为了减轻病痛,他只好转移注意力,用手机艰难地按下一个个文字,进行诗歌创作,排遣心中的苦闷。
在这期间,他忍受常人无法忍受的疼痛,坚持创作,开始陆陆续续创作长诗《粤北客家人》,把自己的激情融进文字之中,化作一行行瑰丽的诗行。
就这样,一首首新鲜的诗作隔三叉五地问世,始兴作家被他顽强的意志和才情所折服。在这位“大哥”的率先垂范下,作家们不甘落后,纷纷拿起笔,捧出了一篇篇得意之作,写出一本本厚厚的书稿。
在外人看来,始兴作家群体现象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始兴作家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激情青春》《在梦中捣蛋》《九龄少年时》《走进将相故里》《涛声》《滨海风云》《婚恋迷津》《我在车八岭等你》《印象太平》《“围来围去”始兴行》等一本本书稿先后出版,引起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2017年,一位始兴作家创作的长篇小说《红土地之恋》荣获广东省文艺精品扶持。10部代表始兴作家最高创作水平的作品《九龄文丛》正在编纂校对之中,这部文丛选材丰富,应有尽有,囊括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体裁,预计2018年年底可顺利出版。
这些成绩的背后,凝聚着陈志强无数辛勤的汗水。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始兴作家迎来了文学创作的春天。
陈志强顾不上身体的病痛,积极组织社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论述。在多次会议上,陈志强鼓励作家们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吸取丰富鲜活的素材,用敏锐、丰富、饱满的笔触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文学作品。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陈志强以超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找准诗歌创作的突破口,他终于完成了《客家粤北》诗集的创作任务,向读者朋友奉献出了一道精神大餐。
南迁 南迁
风尘迢迢千万里
磨穿了多少草鞋木屐
磨穿了多少长满老茧的脚板
越过南岭山脉而走
顺沿珠江水而来
回不去的遥遥故土
望不尽的漫漫风尘
来不及欣赏风景
来不及写封家书
南岭的梅雨打湿了行囊
打湿了泛黄的诗笺
……
这首长达四百行的长诗情绪饱满,有如滚滚江河,奔涌而来。全诗直抒胸臆,情真意切,却又不失婉约缠绵之风,成功再现了当年客家先祖从北国迁往南疆的难舍之情,写出了客家人创业的勤劳艰辛,讴歌客家人创造了灿烂多彩的地域文化,这堪称是一部史诗!
透过这首代表陈志强最高水平的长诗,我们可以管中窥豹,领略他傲人的才情和迷人的风采。
2018年2月4日,立春时节,气象更新,万物复苏。
这一天, 始兴县作家协会举办了隆重的迎春茶话会。作家们济济一堂,兴高采烈地欢聚一起。在会上,陈志强主席回顾了始兴作协一年来取得的突出成绩,勉励作家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继续挖掘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创作出一批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韶关市作家协会主席荣笑雨、副主席王心钢、钟学松应邀参加始兴作家迎春茶话会。他们赞扬说,始兴文学创作走在全市前列,是县区文学的一面旗帜,希望始兴作协戒骄戒躁,继续创作出一批高质量、正能量的文学作品。
钟学松副主席高度概括说:“始兴作协有三大特点:一是作家多;二是活动多;三是作品多。可喜可贺!”
2018年,春节来临之际,喜讯传来,陈志强代表始兴作协与沈所镇人民政府签订了出版《品读沈所》文集协议书。紧接着,陈志强组织了始兴作协新年的首次采风活动。
陈志强率领始兴最强作家阵容来到始兴沈所镇,在红围参观了抗日战争时期设在沈所红围的广东省委秘密办公旧址,身临其境,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作家们站在红围内的残墙断壁前,凝视着高大古老的围墙,心中涌起一股股无比崇敬的心情。
忽然,一位作家指着高墙上的一棵小树,动情地说:你们瞧,那棵小树长在高墙上,他的生命力多么顽强!
众人循声望去,果见在高高的红墙之上,有一棵小树迎风摇曳,它的根须全部裸露在墙上,成为红围一景。
“陈主席,请您赋诗一首,如何?”一位作家微笑着提议。
“好啊,我们正想一睹陈主席的风采!”众人鼓噪,赶紧走上前来,环立在陈志强的身旁。
陈志强见众人起哄,并没有推辞,他凝望着高墙上的小树,酝酿片刻,满含深情地吟出一首小诗:
风雨中 一粒种子
洒在红红的石头墙上
春风润雨 秋露冬霜
铸就你钢铁的筋骨
身躯向上 迎着太阳
释放生命的气息
很震撼 一颗微小的种子
竟然成长为一棵树
立于最为贫瘠的墙面上
任狂风肆虐
任暴雨摧残
仍坚毅如磐
曾经一群人
在这生根发芽
播洒红色的信念
……
陈志强轻轻吟罢诗歌,作家们情不自禁地鼓掌,那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回荡在高高的红围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