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青蛙失声的传说

 

清化有个地方叫榜坑嶂,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唐初年间,那里办有一间私塾,名叫圆山书堂。私塾背靠青山,山谷流下一方瀑布,这瀑布就叫“书堂瀑布”。私塾前有一口大池塘,村里人在池塘里种了些莲藕,养了些鱼虾,引得好多青蛙前来居住。据说张九龄小时候就在这里念过书。
张九龄天资聪慧,气度不凡,深得老师张弘雅的喜爱。张弘雅是张九龄的伯父,自幼饱读诗书,是岭南地区第一个考得进士的人。他看破官场,不想到朝廷做官,却在家乡设馆办学,为张九龄等族中子弟启蒙授课。张九龄自小便胸怀大志,读书异常勤奋刻苦,加之聪明过人,七岁便能吟诗作文。为了更好地培养这个可塑之才,张弘雅安排张九龄在书堂里与其他孩子一起住宿学习。
这一年,已经十岁的张九龄准备到韶州府去参加乡试。这是张九龄第一次参加州县举行的大考,他格外重视,每天要温习功课到深夜。其时正值盛夏,每到夜晚,青蛙便在池塘里放开喉咙大声喊叫,蛙声一阵比一阵高,大有摆擂台唱大戏的之势,严重影响书堂里学子们的晚习和休息。
一天夜里,天气极闷,张九龄坐在书桌前背着四书五经,脸上、身上却不住地冒汗,这时青蛙却是比往日叫得更响。张九龄毕竟还是一个小孩子,不禁有些心烦意乱,功课也念不下去了。他打开窗户往外瞧,可外面黑洞洞的,什么也看不清,只有青蛙噪声一片。他朝外大喊了几句:“可恶的青蛙,通通给我闭嘴!”可青蛙们根本不理会,甚至叫得更响了。
张九龄可不是一般的小孩,只见他走出书房,来到池塘边,拾起一块大石头就往池塘里扔去。只听“叮咚”地一声响,聒噪的蛙声停了下来。张九龄刚得意地往回走,蛙声又响了起来。张九龄又拾来几块石头,往池塘扔去。蛙声停了一会又响起来。九龄恼了,脱了鞋子,卷起裤脚,跳进池塘里,朝着蛙声叫得最欢的地方奔去捕抓青蛙。
这时,青蛙们受惊四处乱窜,其中一只蹲在荷叶上个头硕大无比的大青蛙纵身向塘面一跳,跃上岸来。张九龄也跟着跳上岸疾追,这只大青蛙看见来不及逃跑,慌忙之中往张九龄身上扑了过来。张九龄一把抓住它的头,死死不放,见青蛙四条腿不停地乱蹬,张九龄生气地说道:“你这不老实的东西,我还偏不放你!”说完,张九龄把青蛙捉回房里,从抽屉里找出了一根红绳子,把绳子绑在青蛙的腰上,另一端系在凳腿上,然后才去温习功课。
第二天早上起来,他才发现昨晚捉住的那只青蛙与平日见到的不一样。这只青蛙的个头比普通青蛙要大三倍,两只眼睛鼓鼓的,格外明亮,身上的皮肤黑沉沉的,最奇怪的是他头上有三条淡黄色的横线和一条纵线,就像用毛笔书写的“王”字。张九龄对这只青蛙很好奇,本来想放了它,但想起这家伙噪声扰人的恶行,想多惩罚一下,就没有放走它。
太阳下山了,张九龄吃过晚饭后,坐在书桌前温习白天所学的功课。这时凳脚旁绑着的青蛙使劲跳了几下,他低头看去,只见青蛙眼睛里流出了两行泪水。张九龄正觉得奇怪时,青蛙开口说话了:“小相公,我是池塘里的青蛙王,昨日被你捉住,整天未返家,只怕我的子孙们现在都寝食不安十分想念我了,求你把我放了吧。”张九龄听后,方知这是一只修炼成精的青蛙,于是说:“昨日捉你,是因你们的叫声严重干扰我学习,我将来要去考状元、做朝官,造福百姓,你们吵着我怎么能学习。罢了,今晚且放你回去,但你须答应我,以后不许在池塘里叫喊扰我。”只见青蛙王对着张九龄连连点头。张九龄解开了凳脚上的绳子。青蛙王朝他顿了一顿首,腾地一下子跳出门外,“扑通”一声跳入池塘。这时,阵阵青蛙的欢叫声响彻池塘,好似在欢迎蛙王的胜利归来。可过了不久,这些蛙声竟消失得无影无踪。
接下来的日子,每天晚上只听见书房里传来张九龄朗朗读书声,外面却再也听不见蛙声了。张九龄清清静静地温习功课,秋天到韶州府赶考,果然考了个好名次。一千三百多年过去了,今天,书堂遗址附近的池塘里,仍居住着不少青蛙,可是有人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每一到晚上,却听不到青蛙的叫声。会不会是它们还在遵循千年祖训呢?不信,你可以到现场去看看,去听听。
 
(邓庭艳 收集整理)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