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书中自有黄金屋

   悠悠千载古县---始兴,不但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深藏的厚重的人文和自然的景观,还有古代的杰出人物唐朝名相张九龄、明朝户部尚书谭大初、清朝翰林学士林明论,民国名将张发奎,更有当代著名的数学家朱熹平、儿童文学家饶远。在这样的土壤中异军突起的还有一批笔杆子,他们写自己的家乡,爱自己的家乡,想把最美小城的美与世人分享,因此,一套十本的《九龄文丛》面世,惊艳了始兴,扬誉于韶关文坛,消息不翼而飞,纷纷亮相省市媒体。文丛中有一本积累了近二十年素材、集结而成散文集《行走始兴》,作者见全为是我的文友,以前常常看他的QQ空间,知道他是一个乐观向上,乐于助人的文友,而且他独一无二的视角与见解,常常令人叹绝。现在阅读他的散文集《行走始兴》,深深感受到他为之付出的汗水与时间,凝结出他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一、活用资料 引经据典 

     翻开《行走始兴》,一阵阵古风扑面而来,你会发现自己似乎走入了始兴历史的资料库。有些人文章仅仅是写文章,但有些人写文章也是在做学问,他们会深入社会、书库、网络……千方百计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料,寻求心中问题的答案,反复真实自己材料的真实性、可读性、可信性、准确性等。他们对一些事实的真相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挖掘、寻根究底、即使被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也会想办法去寻找佐证,还原真相。他们本着认真、务实、求真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作品。那是一种严谨的做学问的态度,打造一种学者型作品,但又不是学院派,他是自己从县志、图书馆、亲自走访,多方查找资料,不辞劳苦去找到各种资料后,才动笔写创作,因此他的文章可以作为资料来保存和阅读。 

      比如《哥哥背妹上花轿》的民俗来历,《期待重放光彩的外营草席》对非物质遗产的制作工艺的流程采访,《始兴山歌客家韵》那么多的歌词收集,《始兴地名拾趣》、《始兴县城八大古迹》的古堡(汉)、古寺(唐)、古观(宋)、古殿(宋)、古塔(明)……娓娓道来,似乎毫不经意,却查阅了大量资料,《星移斗转话名胜》更是把始兴十景的几度变化和缘由,说的清清楚楚,相信很多始兴人对此也是毫不知情的,通过此书却能了清楚了解了。这样的例子基本上贯穿着整本书。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可这本书的价值应该算得上黄金屋,或更甚。 

  二、翻山越岭 盘活地图 

  《行走始兴》,顾名思义,就是在始兴这个地方行和走。见全不仅是在行在走,更在深深的思考:历史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大自然的迷人、古迹的故事、非遗的传承、红色的接棒、青色的保护……每一个景点留在他心里的轨迹都不一样,留下的思考都不一般,抒写的情怀具有自己的深邃。这本书还带给读者一个便利,如果你不了解始兴风景,读一读,你就基本了解了;如果你想到始兴旅游,又苦于不了解,那么这本书是最好的地图;如果你想丰富你的味觉,这本书会带着你品尝始兴地道的美食,如果你…… 

  《满堂四宝》会告诉你,你可以漫步满堂大围,享受视觉绝对的冲击力后,坐下,尝着满堂的清化米粉和香菇,让你的味蕾得到充分的放飞,凑巧的话,还可以一边欣赏清化独有的民俗舞蹈“舞阿妹”呢;《行吟车八岭》着笔最具代表性的蝶中皇后"金斑喙凤蝶"的贵气,神秘的"四不像"的怪异,森林与人类的野蛮与文明的思辨,都流溢出浓浓的自豪。《重返(独立大队)》浓墨重彩地描述了《独立大队》的拍摄过程、细节、百姓的反应,反映了文化的到来与深入,潜移默化了百姓,从一个方面告诉读者,一部名闻天下的电影背后不为人知的趣事轶闻。 

  三、家乡情结 如数家珍 

  作品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情怀,一个人的高度、深度、和广度,悄然流露在一个人的文章中,一个人的才情、豪情都流淌在他的笔端,感悟到他的品性和对社会的认知及态度。见全无疑是一个非常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士。 

  九龄故里,百里画廊散记》津津乐道着车八岭的生态、罗坝镇的蚕桑古今渊源、长围的建筑隐秘及现在的情况;《清化三杰》利用想象、传说、诗歌、古迹多方位去赞叹、怀念了唐朝名相张九龄;用敬佩的笔触去描写铁军的功绩、治军原则、做人原则、胸怀家乡办学情怀的杰出将军张发奎;用历史的眼光,着笔了满堂客家大园的主人官乾荣的发家、理财、建围、济世情怀;《走进东湖坪》从客家民居,民俗风情,传奇史迹几个方面演绎了东湖坪,他从旅游的角度着手,带着读者去体验东湖坪独特的民俗文化和风情。《始兴春节民俗欢》的解说词,用语简单、精准、犀利地表达了始兴各乡镇不同的民俗文化特点,舞龙、舞狮、舞火龙、舞阿妹、舞春牛、飘色、钱叉舞、抬花桥……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民俗文化活展厅,那些依然鲜活在民间的活动,不仅演绎着每一方水土的民俗历史,歌颂百姓的愿望,感恩大自然,同时也在传承、进一步挖掘与发展这些非遗文化。 

  旅游,当然就少不了品尝一个地方的美食。见全在这个方面很注意收集、感悟、用自己独特的见地,向世人推介了一大堆始兴美食:君荙苞、宰相粉、黄田萝卜、板栗……无不吊起读者胃口…… 

  四、居高俯览 文彩飞扬  

  《行走始兴》不是一朝一夕写出来的,见全从1999年开始起意到全部出炉,断断续续用了将近20年的时间,这一点从他自己的《后记》可以得知,也可以从他每一篇文章后面的日子证实。这么长时间的积累和抒写,也足以见证他在文学路上的成长过程。他的作品由早期的稚嫩、感性、细腻到后来的成熟、大气、老辣、思辨和睿智。 

  “清化河有了雨水的帮助,更加大胆了,敢爱敢恨的它抱着对大海的昄依,对自然的眷恋,敢冲敢撞,不知疲倦,朝东所爱大胆地奔去。”通过拟人的艺术手法,把清化河写活,让人身临其境,想要去看一看;《石头之吻》运用丰富的想象,把读者带入幻想的空间,感受陨石的太空旅游,阅读的趣味性暗然而生,接着又引用一系列的科学数字,精准的态度,使得陨石坑的神秘、大气油然而出,勾起读者去探究,结尾更是抛出了不同观点,不同声音,使得陨石坑的探求迫切度又多一份。 

  见全还非常注意始兴的红色资源的开发,《红围的浴火与重生》《藏军洞风云》、《解放始兴》、《跃动于墨江两岸的"书生铁军"》等一系列红色题材中,呈现给读者的是解放始兴的种种波澜,惊险与传奇,《沈所围楼》更是博古通今,由国内而国外,寻根源,叹恶战,深刻告诉世人勿忘根本,今天的幸福生活的确来之不易,我们必须感恩与珍惜爱护。这些作品波澜曲折,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把红色故事写得情节跌宕,悬念暗藏,把小说的一些手法运用在散文中,增添了散文的趣味性,可读性。 

  五、逻辑缜密 哲思暗藏 

  他后期的作品带着浓郁的职业特点,由于他长期在县委办执笔,写一些大的稿子,因此他的作品也具有非常严密的逻辑性、通讯痕迹、精炼性、诗意性、哲理性;同时也带着他站在县委办工作的思维高度,去审视、琢磨、凝练自己的作品。俗话说,站得高、望得远,一个人所处的社会位置,决定着他的视野和文章的起点高度。 

  《隘子走笔》分为“我不存在于童话里”的隘子大自然的优美,“一位宰相的背影”思一代名人张九龄的宰相风度,通过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展现隘子,文中处处有作者深思的痕迹,“白纸很白,等待着思想描绘。墨水很黑,深藏着鸿浩之志”的名相远大志向,“育人须艺高,方能教化万民”的教育理念,与俗语“给孩子一滴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不谋而合。《神秘的藏宝图》揭示见全文章的一贯风格,开篇简洁,开门见山,行文流畅自然,层层深入,多方位展示文章内容。他首先介绍了村子的概况,引出藏宝图,再对藏宝图的真伪作了细致的考证,又从歌谣、几种传说去论证,更具可信度,但依然无法揭开秘密,导致一直存在的各种寻宝人的故事,给藏宝图又添一重神秘,最后的藏宝歇后语又带给了世人寻宝的兴趣。作者可谓匠心独运,苦心营建文章,披上层层神秘面纱,使得神秘的藏宝图更神秘,真正把神秘两个字演绎到极致。 

  见全还注意到始兴的名僧祖心,重辨,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从他们的学习、平生际遇、成就等多方面去描写他们的独特的佛学见解,及他们取得的成绩与地位。佛学是一门比较难入门,透着很多禅机与机遇,尤其讲究悟性,但他依然通过多方论证,多种推理,把这两个名僧写活了。 

  当然,再完美的作品都会有不足和发展空间。见全的作品大多数写得深入细致,但也有部分作品写得比较粗糙、匆忙、用词简单、生硬,带着他写新闻和通讯的特点;后期的作品中有部分是罗列了资料,但是文艺性相对弱化了很多;有些作品内容重复出现,没有精选比较,懂得取舍才能使文集更加凝练,但瑕不掩瑜。 

  《行走始兴》凝聚着见全近二十年的心血,见证着他一步步成熟的过程,也丰盈了他的写作技法和艺术,使他从最初的文艺性的抒情,发展到深入研究,比一般的作家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感悟得更深,所以他写了很多常人不敢写的东西,那需要太多时间与精力,他这部作品的价值远远不止于文学性,而且有很强的引导性、资料性。是一部值得放在案台经常翻阅的作品。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