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乡村记忆——砍柴

  如今城市里煮饭要么用燃气,要么用电器,农村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家用煤气,仅有少部分人家用柴。由于少人用柴做饭烧水,同时如今的生态保护的原因,说起砍柴很多小孩也没有这个概念了,农村即使有用柴的,也很少出现全村家家户户人相约集中一起,专门花几天时间去砍柴的事情了。

  记忆中的童年,山区的小孩可能对这种体会没有这么深,我生长在平原的乡村体会好深。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约十岁,每年春节过后在元宵左右,全村人连续几天相约去十几公里的澄江羊洞坳砍柴,回来用锯子锯好,劈好,整好一捆捆,一堆堆的放在房前屋后,为来年一年的燃料做准备。

  凌晨四点多,父母起床忙碌做饭,因为砍柴是苦力活,中午回来也比较晚,所以要吃饱才有力气干活,头一天晚上烧好要带去的开水,煮一锅要带去的番薯,芋头做零食,早餐多煮点米饭菜。那年代物质没那么丰富,生活也艰苦,只有逢年过节才有肉吃,所以早餐煮一些年前备好留下的腊肉、腊鸭、腊肠等比较快,五点钟开始吃早饭。这时我们小孩开始起床吃早饭,父母五点半钟出发,带上刀具,骑上自行车,有的自行车还要搭一个人,有的自行车搭零食和刀具,男男女女一群青壮年先出发去砍柴,我们小孩人多的一家人一台手推车,人少的和人家凑合一台手推车,一群小孩约六点钟拉着手推车也浩浩荡荡出发了。

  那时澄江的那条路是沙路,不时有飞扬的尘土。沿着晨曦的曙光,一群小孩也是你追我赶,有说有笑的往前走,约上午十点多才到达砍柴的地方。这时父母砍到的柴已经差不多够一车了,多数是一些杂树,大的十几公分一条,小的几公分一条。

  我们放下手推车稍微休息一下,力所能及的负责小条的或两人抬一条大的,开始从山谷里分散的将一条条抬到放手推车的地方,大约十二点钟,全部的柴已经集中搬得差不多,开始装车。装车是挺有讲究的,要专门先选一条大的,直一条的首先放在手推车的中间,这条树的作用可大了,是用来做刹车的,其它大小一条条依次长短弯曲整理好装在车上,用胶带拉实绑好,确保安全牢固,不松动,最后上面要放一部自行车,手推车的尾部面上尽量整理好能坐一两个人。

  装好车之后,稍微休息一下,这时大家各自拿出带来的零食当干粮,先补充一下能量,通常的零食有过年炸的麻花、角仔酥、米粉饼、爆米花,炒的花生、昨晚煮的番薯、芋头等,水果一般只有马蹄和橘子,喝着自己用水壶或茶桶带来的开水,大家集中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拉着家常,互相之间也会尝尝别人家的零食,爱开玩笑的人来点小幽默,不时传来阵阵的笑声。其中有一句现在都记忆犹新的话,零食是别人家的好吃,孩子是自己家的好。

  检查收拾行装准备开始返程,前面是父母或青壮年的其中一个在拉,后面是妇女或年幼的小孩在推,羊洞坳是澄江这条路中最陡的一段山路,六七公里长山路,十八弯都是下陡坡的。这时车手要有相当好的技术掌握方向,靠抬高或压低车把,车尾那条长的树离地或拖地来当刹车,车尾有时还要坐一两个人来控制车速,一路有说有笑,你追我赶,风驰电掣的行进,前前后后十多台车,场面壮观,相当刺激,走到顿岗大村才下完这段陡坡,大家集中休息一下,接下来的就是平坦的路了。

  回到家里已是四点钟左右,这时也饿了,热一下早上的饭菜当午餐饱饱的吃一顿,又开始整理柴火或干其它农活。磨刀不误砍柴工,收拾整理工具,检查手推车,第二天继续上山砍柴。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