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家乡的泥砖房

  家乡的泥砖房,冬暖夏凉,分前后两个厅,厅里面左右各一房或两房的结构设计,上楼是在房间里面用移动或固定的木梯子。屋顶中间高,两边低,栋粱在两厅之间的那条墙上面,斜面设计,盖青瓦。二楼上面不再分房,每间房子的屋顶中间最高,两边渐矮。楼粱比瓦粱稍粗,均为单数。做一间两厅六房的泥砖房,从开始储备材料到做好,快则一两年,慢则三五年。

  备料。家里准备做房子了,会利用农闲空余时间到河边捡石头、挑河沙,肩挑车拉,搬到选好做房子的地方。买到石灰融化之后,用河沙一起搅拌,然后至少放十天半月以上,再搅拌一次后方可以使用,目的是为了让小粒的石灰完全融化,否则砌墙后融化一膨胀,墙会不牢固甚至松垮倒塌。

  砌石脚。备好这些材料就可以请泥水师傅来开工,泥水师傅一般是请附近村庄的人,一般是一个师傅就可以了,也有师傅带上徒弟来的。师傅工钱按天计算,包吃,远点包住。由于泥水师傅是苦力活,所以早上是不开工的,7点多吃过早饭后才开始干活。东家选好一个吉日开工,找一两个亲戚做小工。师傅一早会带上泥刀、线、线锤、平水尺等工具过来一起吃早饭。开工放一串鞭炮,师傅拉好线开始挖石脚沟,挖的宽约五六十厘米,深浅根据地基的松实,挖离地面下三五十厘米左右放上一排大的石头,越往上面石头越小,中间用一些小的石头做料填充,再铺上一层搅拌好的石灰,上面又开始铺一层石头。这样从左到右,接着从右到左一层层铺上地面之后,墙面缩成三十厘米。再往上砌五十到八十厘米左右高度就可以了,每砌一排石头师傅会拉一条线,沿着线精挑细选、左右摆放才砌好一块石头,这样砌的墙体才直。墙角会买点青砖砌的角度好,师傅会用线锤吊着来砌,以保证墙体垂直。石头墙是用来防潮湿和防洪水的,所以砌多高的墙要看选择的地理位置来确定,回填好墙脚,等墙体完全干透之后就可以往上面砌泥砖了。

  打泥砖。泥砖一般是选择有粘性土的水稻田来取土,冬天收割了水稻之后,取走上面三十厘米左右的肥土,挖松下面的粘性土,把稻草切成二三十厘米搅拌在一起,放水泡上一星期,用牛牵着在上面来回踩成稀泥,堆放几天后,用铁耙翻转一遍再用牛踩一遍。请一两个亲戚做小工挑泥,用一个固定的木框就可以做出一个个十厘米厚、二十厘米宽、三十厘米长的泥砖。砖要棱角分明,所以每弄一个泥砖要洗一次木框,防此木框粘做出来的砖不好。晒干之后,用砖铲铲去多余的边角,就弄了一个砖,然后搬到兴建房子的地方。做的房子大小不一,需要不同数量的砖,师傅大概就知道数量,所以需要几个来回才能弄够这间房子的砖,做完砖之后,这块田也变成一米左右深的小鱼塘了。

  做木匠。东家从山区买来一根根木头,请来很多是江西南康的木匠师傅,一般师傅会带一个或两个徒弟,包吃包住,工钱按天计算。师傅的工具斧头、长短刨、长短锯、墨斗等有两大木箱。做一间房子的木工包括门、窗子、楼粱、瓦粱、瓦角等至少要一个多月,早上起来六点多开工一个多小时,东家煮好饭吃了又继续干活。瓦角钉要选两年以上的毛竹,锯成五六厘米长,劈成三角形,用河沙和花生放到锅里炒,沙的作用是受热均匀,花生的作用是衡量炒多长时间,花生炒熟了瓦角钉也炒好了。

  走砖。泥砖、木工做好之后,买好青瓦又请回原来的师傅和小工来砌泥砖,泥砖之间的粘料是用带点粘性的泥拌稀就可以,师傅还是不断的拉线和线锤来保证砌的墙上下左右对直。这个是苦力活,要年轻人才够体力把泥砖一个个从下面抛上去,师傅熟练的手法在上面接应,师傅每放一个砖,小工配合在砖上面搭上纸泥,三个人整个流程,动作流畅配合默契。放楼粱、瓦粱、窗子的时候都会有固定的位置,放栋梁会放一串鞭炮,以祝贺封顶大吉。封顶盖瓦时会选择几个位置放点透明的玻璃瓦,以便厅和房间采光。同时一排排的阴阳瓦相互之间会叠好,用石灰和少量青砖固定好,防止台风、鸟、猫等打烂或掀开瓦,导致房子漏雨。从砌泥砖到盖好瓦,一间房子也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时东家会组织大家小聚一下以庆祝完工。此时大部分人家会用泥沙铺平地面就搬进去住着先,等经济缓一缓时,再请木匠师傅铺楼上的木板,然后屋里屋外请师傅批荡好,这间屋才算完全做好。批荡是先批一层黄泥再批一层白石灰,墙脚容易脏就批一米左右的黑石灰。

  记忆中,农村有一个说法,你生了多少个儿子就要做多少排泥砖房,以便将来儿子成家后分家有房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水泥钢筋的奔康房逐渐代替了泥砖房,农村搬了新房或进城买了房子,原来集聚的村庄很多成了空心村。由于风吹雨淋、瓦烂漏雨没人维修,房子长期没人住,逐渐潮湿发霉倒塌、杂草丛生。同时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为了合理规划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闲置土地资源,逐渐拆除了破旧闲置的泥砖房,规划了新农村。

  家乡的泥砖房,将成为历史的产物,慢慢在这个时代中逐渐消失,留下的只能是童年的记忆。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