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铁肩担道义 妙手写文章

吴婷《拾年》读后感


  拾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能算是一瞬;然而,对于个人来说,却可能是成长变化或者生命历程的某个重要阶段。拾年,可以使呱呱坠地的婴儿长成天真烂漫的少年,拾年,也可以使人从“一箭落双雕”的豪迈壮年变成为“野饷撷药苗”的垂垂老者。拾年,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可以是摸索前行的漫漫长夜,也可以是石破天惊的历史阶段,做出让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2012-2022年,正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深化改革开放进行民族复兴的重要拾年,中华民族的每一寸土地都发兴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吴婷的新著《拾年》,真真切切地记录了中国最美小城、千年古县——始兴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许多人物故事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着始兴干部群众在民族复兴的潮流中前进的脚步和历史的印记,记录着始兴城乡由自然生态向文明生态过渡的奋斗历程和丰硕成果。

  当我捧着这本沉甸甸的《拾年》翻阅时,眼前自然地浮现出一个文静淡雅的女士形象。吴婷,土生土长的始兴人,2010年大学毕业考上选调生,回到老家始兴工作,初到乡镇锻炼,后来调入县委办公室,担任新闻秘书。2012年至2022年,是吴婷在县委办工作的十年。由于工作的原因,她有更多的时间机会深入城乡基层,了解始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十年间,她辛勤笔耕,用自己青春、智慧和汗水,记录下始兴发展变化的点点滴滴,撰写了三千多篇一百五十万字的新闻稿件,发表在国家、省、市各级报刊、新闻媒体或网站上,获得了南方日报“十佳新闻秘书”奖,被省市媒体评为优秀通讯员。

  日前,吴婷将自己十年来撰写的主要稿件汇集成书,编印出版。全书307页近17万字,共83篇文章,全部均为通讯报导和报告文学之类的纪实性文体,分年编排,图文并茂,印刷精美。

  纵观全书,笔者认为《拾年》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高度体现作者的敬业精神和使命担当。

  新闻稿件与其他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的显著区别就是它具有极强的时效性。社会生活千变万化,有些现象转瞬即逝,宣传工作的重心也会时有转移。因此,新闻作者不但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或自然现象中理出头绪,找准落笔点,更要有雷厉风行的实干精神,从采访、记录,到整理、发送,每一个阶段都容不得拖拖拉拉,稍有怠慢,就有可能使新闻变成“旧闻”。

  作为一个县的新闻秘书,吴婷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使命和责任,从不懈怠,夜以继日勤奋工作。从作者十年发表三千多篇稿件来看,几乎是平均每天一篇,而这仅仅是成功发表的,由此足见作者的敬业精神以及书写速度和文稿质量。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所写的稿件,都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见报率。做过办公室文秘工作的人都知道,要写出一篇好文章是多么不容易,加之新闻工作任务繁重,时效性强,一年当中不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写到的那样:“白天外出采访,忙于其他日常工作,到了晚上,才能静下心来想标题、列框架、细细打磨每一个段落……几易其稿,写到凌晨,都是常事。”

  二、慧眼识珠,善于选材。

  采写新闻稿件,选材是关键,也是成功发表的第一步。社会生活千头万绪,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各项事业日新月异,究竟写什么好,需要作者独具慧眼。要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时代精神、社会风貌和生活本质的材料,即是最具典型性的人物、事件、问题、现象来写,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突出“新”意,具有引领和指导意义。

  吴婷的新闻稿件,在选材上可以说是慧眼识珠,善于舍取。例如,2012年,我县罗坝镇率先实施“民情日记”,要求干部下乡用笔记录民情,逐个解决老百姓反映的民生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这项活动随后在全县推开,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这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是独开先河之举。吴婷以新闻人的职业敏感,以《记民情 解民忧 暖民心》为题,将这一新生事物写成文章公之于众,受到上级领导和媒体的高度重视,省市领导多次前来视察总结,并向全省推广。

  2011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下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多个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文件,始兴县也同全国各地一样,扶贫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为了配合这一中心工作,吴婷经常深入乡村,抓重点,找典型,每年都有多篇反映本县推进扶贫工作的相关报道。如果说,《一个省级贫困村的变迁》报道了始兴县城南镇东一村脱贫攻坚的个案,那么,《一个都不能掉队——始兴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则是总结了全县脱贫攻坚的阶段性成果。再后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吴婷又马不停蹄采写报道这方面情况,《奏强乡村振兴时代强音》《全力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焕发新气象》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新闻稿件相继推出,极大地鼓舞了全县干部群众的工作信心和勇气。

  三、抓住典型细节,精心刻画人物。

  新闻通讯,尤其是报告文学常常离不开描写人物,报导人物的先进事迹。有人说,报告文学作者是玉石艺人,他是以真实的材料雕琢出光辉照人的艺术品。确实如此,报告文学是刻画人物而不是塑造人物,小说人物可以虚构,而通讯报告中的人物必须是社会中存在的,是生活中实有的。

  《拾年》这本书中的文章,大多是写整体,写群像,以事带人,也有一些以人带事的人物通讯。例如《勤劳的守蜂人》《倾情二十载 不遗余力育幼苗》等等。吴婷深谙并且严格遵循上述写作原则,在人物写作上不虚构不夸张,并且切实注重以下几点。

  1、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在《勤劳的守蜂人》一文中,作者选取了许多能够表现作品描写对象邓树行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的典型事例来进行刻画。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成果以及他人的评价来表现主人公的高尚品德和引领作用,做到主题集中,点面结合,不枝不蔓,使人读后印象深刻。   

  2、恰当使用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作者在刻画人物时,注意采用个性化的语言,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在写养蜂人邓树行时,文中数次引用邓树行的原话。“蜜蜂和人一样喜欢群居,在蜂王的带领下,成千上万的蜜蜂聚集成一个大家族。蜜蜂也是有感情的,你对它好,它就会对你好。”这句话形象地表达出邓树行对养蜂事业的热爱之情。当作者问邓树行为什么养蜂的人会越来越多时,邓树行淡淡一笑:“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让大家看到养蜂产业的希望。”当问到当无报酬的协会会长是否值得时,邓树行从容地说:“用点钱做爱心事业,总比打牌休闲有意义有价值得多吧!”“淡淡”“从容”等词语既是对主人公的形态描写,也是对主人公的细节描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些语言虽然不多,但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很好地表现出主人公热爱养蜂事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品德,犹如杨朔笔下那位酿造甜蜜事业的人令人铭记心间。

  又如记述幼儿园长李志红时,作者是这样写的:李志红说,园长这份工作让她倍感珍惜,只要看到孩子们纯净的小脸,听到孩子们喊她“园长妈妈”,她就会忘记所有的烦恼。“孩子们就像天使一样围绕在我的身边,融入到了我的生活,有他们我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快乐,一天见不到孩子我都会不习惯。”可以想见,作者采访李志红时,绝对不仅仅说了这些话,但是作者在文章中仅仅选用了这两句话,就生动而准确地表现出李志红热爱幼儿教育的思想感情,照应和深化了“倾情二十载,不遗余力育幼苗”这个主题。

  3、恰当运用侧面描写和细节叙述来烘托人物形象。新闻写作离不开采访,如果只采访主人公,往往还不够全面,有些情况,主人公不会说或者不好意思说,因此就要采访与写作对象周围有关的人,在文中也往往通过对这些有关的人作侧面描写,用来烘托描写对象的形象。吴婷对这一写作手法能够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例如为了表现养蜂人邓树仁乐于助人带领蜂农致富的高尚品格,她在文中适当地插入从山东迁到始兴的养蜂人周焕宜的说话以及他在邓树行的帮助下改进养蜂技术,扩大养殖规模,劳动致富的事实,从侧面烘托出描写对象的可信形象。

  吴婷在刻画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既有一般群体性的叙述概括,又充分注重个性化的细节叙写,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真实可信。例如写李志红不遗余力育幼苗,除了写她如何勤奋创新,如何尽职尽责以外,还写到了她为了照顾务工家庭,将孩子的入园时间提前到早上七点,把放学时间推迟到下午六时三十分,如果家长要加班,孩子还可以留园吃晚饭,并且有老师照顾。这些细节无疑给人物形象加分许多,感人至深。

  四、新闻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尽力做到完美统一。

  长篇通讯与报告文学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新闻性和文学性同时存在,两者兼具缺一不可。它既不同于一般新闻报导的简单实录,也不同于小说文学可以虚构夸张。通讯报告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选取典型事例,概括提炼加工,具有明确的主题思想和政治倾向,并且要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以期起到宣传引领的作用。但是无论怎样概括加工提炼,都不能违背真实性原则。当然,作者也可以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以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吴婷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逐步掌握了上述文体特点,逐步向新闻性与文学性相统一的道路迈进,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仅以《拾年》中的最后一篇《始兴:文化沃土绽芬芳》为例作简要说明。

  文章以议论开头,开宗明义,阐明主旨。接着描写抒情:“一缕春风拂面来,文化沃土绽芬芳。”作者巧用比喻,春风、沃土、芬芳等词语很好地表现了祖国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和始兴文脉昌盛,文化成果丰硕的可喜局面。

  接下来,作者从“以文惠民、以文化人、以文会友、以文润城”等四个方面分别介绍始兴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的过程和取得的成绩。文章运用翔实的事例和数字,有时间、地点、人物、事实、经过和结果,有图有真相,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新闻性。此外,文章恰当地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不同的表现手法,如“品牌活动展示文化底蕴”“丰富的文化生活是美好生活的生动注脚”“优秀的文化作品滋养群众精神文化”“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城市亦如此”,这些议论的句子铿锵有力,恰到好处地穿插于文中,增强了文章的理论性和节奏感,深含哲理,使人信服。

  “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文化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各个角落、各个群体,异彩纷呈的文化惠民活动像一朵朵艳丽之花,不断在始兴这片沃士绽放,散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像这样生动形象的描写句子还有许多,它们如繁花般地点缀在文中,为文章增色,为读者所吸引,极大地增强了文学性,丰富了文章的血肉,使读者为之感动,兴味盎然。由于这篇文章选材准确,立意分明,内容紧凑,写法独特,可读性强,因而在新华社客户端获得了100万的阅读量。

  当然,《拾年》中的文章也并非无懈可击,任何人的作品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何况是一个初出社会的年轻作者。比如有些作品,形式化概念化的痕迹依然存在,有的作品略显单薄等等,但是这些,并不妨碍吴婷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我读过吴婷的一些散文诗歌,感觉她是一个非常有潜质的文学新人,只要她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将来必定大有作为前程无量。

  纵观吴婷的《拾年》,也是她新闻写作渐趋成熟的十年,由相对简单的通讯报导到比较复杂的长篇通讯或者报告文学,一步一个脚印,辛勤耕耘,成绩裴然,可谓是“十年磨一剑”,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来形容吴婷这十年的辛勤工作是再恰当不过了。

  《拾年》不仅仅是作者成长的脚步,青春的印记,更是始兴人民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实录,是始兴山水变化,社会文明进步的忠实反映。愿所有关心始兴发展进步的朋友都来看一看《拾年》,更多地了解始兴的过去,更好地展望始兴的未来。愿吴婷在今后许多个十年中,文学取得长足的进步,事业取得巨大的成功!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