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始兴县名由来辨析

  众所周知,始兴是联合国地名专家组2011年正式认定的千年古县,建县于三国东吴永安六年(263年)。

  据了解,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千年古县,有一个基本条件,要符合置县1000年以上、专名沿用也要达1000年以上(或历史上有短暂变更但又恢复使用至今)。事实上,始兴置县以来,从未更改过县名,至今已达1760年,当然,县治范围则有所变化,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分始兴地置安远(今大余县)。南朝齐(479年至502年)置令阶(后为正阶县),南朝梁大同二年(536年)并入始兴县。唐朝光宅元年(684年)析始兴县北界的化南、横山两乡置浈昌(今南雄市)。

  那么,沿袭千年的始兴县名是怎么出现的呢?其中蕴涵着什么奥秘呢?相信关注始兴的人都会对此很感兴趣。在此,笔者且根据个人收集的情况和研究的心得,赘述如下,以期抛砖引玉,共析本源。

  

古代取地名的原则和方法


  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以便于人们在生活、生产、相互交往联系中对不同地理实体进行识别。

  从地名演变中,可以发现地名用字由少到多,含义由简单到复杂。因为上古时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交往比较简单,地名数量很少,并且常使用单字。如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名逐渐增多,用字也向两字或多字发展,使用方位、范围、大小、颜色命名的地名越来越多。

  如中国首部地理著作、相传为大禹的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的九州、四海、东原、孟津等就是指方位、大小的。岳阳、衡阳、华阴等是指该地在山的南北方位的。

  随着时代的前进,语言词汇的变化,方言的使用,形形色色的地名通名越来越多,涵盖面更加广泛,含义更加丰富。

  地名主要是为了方便人们生活、生产、社会交往,因此如何命好地名,是地名能否存在和延续下去的关键。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墨子即提出了“取实予名”的思想。认为“名”只能依据“实”来确定,“名”必须与“实”相符。后来,旬子看到不断变化的实体和许多事实,觉察到名与实之间并非完全一致,就提出了“名无固实,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实名”。旬子认识到有些名实就是不符的,只有约定俗成才是维系名字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支柱。

  进入到专制王朝时期,地名成为了古代皇权意志的表现,命名、改名必须是朝廷认定才为有效。

  东汉末年,汝南南顿人应邵最早提出了因山名县的命名原则雏形。南宋王观国在《学林》中吸取了古代命名思想,总结出政区地名命名四则:因山命名、因水命名、因事命名、取美名。

  其实,这四条原则古已有之,只是王观国进行了系统化整理。

  自古以来,我国还先后提出了各种命名方法。早在秦汉时期就提出以方位、山水、故国旧邑、人物、地形、气候、部族、物产、特定含义的命名方法。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命名方法又有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郦道元的《水经注》对地名命名渊源作出不少贡献。除对以往命名方法进行系统整理外,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命名方法:数字、植物、天文、气象、动物、矿石、颜色、土石、史迹、形象、少数民族、神话传说、美好愿望、其他等等。

  发展到后来,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星宿等等,都进入了地名大观园。

  

始兴县名由来的多种版本


  关于始兴县名的由来,先后流传了多种说法,可谓众说纷纭。根据笔者数十年来收集掌握的情况,按照时间顺序,主要有如下几种版本。

  其一,“始兴水”版本。

  南北朝北魏郦道元(446或472—527)撰写的《水经注》卷三十八有载:“东溪水亦名东江,又曰始兴水……江水又西径始兴县南……”。《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书中所记载的“始兴水”便是今天的浈江。

  于是,明朝郭子章《郡县释名》广东卷的解释是:“县西十里有塔岭,始兴之水出焉。郡县以此名”。当代牛汝辰著述的《中国地名由来词典》、贾文毓、李引主编的《中国地名辞源》也是持此观点。

  那么,会不会就是这个由来呢?有可能是,但也可能不是。

  说可能是,因为古代朝廷也经常以河水命名行政地名,始兴县名来源于始兴水名也是正常的事。说可能不是,是因为在逻辑上,可以反推之,始兴水名也有可能是因为位于始兴县内而得名,也就是说来源于始兴县名。

  问题的关键在于“始兴县”与“始兴水”两个地名,哪个先出现,这方面还有待于继续考证。

  其二,“鼻天子陵”版本。

  《水经注》《南雄府志》《始兴县志》(明嘉靖)、宋代罗泌《路史》、明末清初著屈大均《广东新语》都曾记载始兴境内有“鼻天子陵”。为此,清代国子监咨选教谕凌元驹在重订《始兴县志》时,大胆假设,将“鼻天子陵”推断为盘古之墓,他在县志中写道:“鼻之为言始也,盘古始为天子,故追尊之也”。

  凌元驹的推断就是说,“鼻天子”是盘古,盘古始开天地,始兴县名就是来源于纪念盘古。

  曾任县文化局局长的庞海清1995年在《始兴报》刊发文章《始兴置县和县名由来》,写道:“至于为何以‘始兴’为县名,我认为‘始’出自远古传说。《水经注》载‘邪阶水(即墨江),源出始兴县东南邪阶山。西北注于东江(即浈江河)’。‘水则有鼻天子城’。按《辞海》鼻子条文曰:‘始生子为鼻子’。‘鼻,始也’。《南雄州志》载‘始兴有鼻天子陵,鼻之言为始也’。上述传说和注释,使我联想到始兴之盆地,在很早很早以前,就有土著先民在劳动生息,衍繁子孙,创业建邑,成为‘鼻祖之地’。这便是‘始’之源”。

  始兴作家、县档案馆副馆长邓斌也持此观点,2023年专门写了一篇文章《鼻天子与始兴》进行阐述。

  另外,始兴作家、县史志办原主任单小红也对“鼻天子陵”进行了分析,但她依据屈大均在《广东新语》的另外一段著述,认为它可能是与秦汉时期一位重要人物梅鋗相关者之墓,既不是盘古之墓,也不是象之墓。“鼻天子墓”应为“皋天子墓”,“皋”指代的是越王勾践的子孙曾住在江苏丹阳皋乡,其子孙遂被称为“皋天子”。而梅鋗正是越王勾践之后,据说曾入台岭派兵驻守始兴。

  始兴县名究竟是不是由此而来,值得一议。

  其三,“朝廷嘉名,以兴克衰”版本。

  曾任县博物馆馆长、后任县政协副主席的廖晋雄1992年在《中国地理》杂志刊发《始兴县历史地理沿革探索》一文,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对始兴县名由来进行了论证,其中一段提出:“设置这个新县建制时,已经传来了蜀国即将灭亡的消息,这对东吴统治者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原来就为了东吴江山安危而忧虑成疾的吴主孙休,病情更加沉重了,那些大臣们,虽然知道吴国大势已去,江河日下,但为了讨得孙休的欢心,便把即将建县的浈江流域繁荣景象告诉了他,使孙休得到了莫大的安慰,这时候,孙休联想到国势日衰的东吴竟然还有这样兴旺发达的地方,说明再度兴起有望,虽然蜀国灭亡在即,但吴国仍拥有辽阔的疆域,并有长江之险可扼守。为表明东吴能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东山再起,也寄托通过浈江流域县制的设置开始兴旺的期望,便把这个新建县取了个大吉大利的名字‘始兴’。……始兴之名既表达劳动人民渴望安定生活环境的愿望,也符合统治者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心理,特别是设立县制之时,又是蜀国灭亡在即之日,更有‘以兴克衰’之义,不仅统治者满意,人民也乐于接受。故始兴之名一直保留至今”。

  接着,廖晋雄还专门引用了“太阳纹饰”文物来佐证观点:“1985年夏,在始兴县城东约10公里的顿岗农科所山坡上,出土有这一时期的古墓葬,墓砖上有阳文‘始兴’地名,砖面上还有一轮光芒四射的太阳,考古工作者称之为‘太阳纹饰’。这也是始兴历史悠久、含义深远的物证”。

  曾任县文化局局长的庞海清1995年在《始兴报》刊发的文章《始兴置县和县名由来》中也说了:“‘兴’含吉祥之意。历来的封建皇帝都是希望自己的统治地位能够稳定、昌盛。所以年号都喜欢采用和、顺、安、平、兴、宁、昌、明、圣、康、德等吉祥称颂的字眼。统治阶级为了把希望寄托在幻想之中,地名的命名也喜欢采用吉祥的字眼”。

  这个观点,倒是符合朝廷喜欢用吉祥字眼为政区命名的原则方法,逻辑相对合理,值得参考。

  其四,“此地兴旺,周而复始”版本。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为了提高始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始兴在各级媒体上积极宣传,其中,出现了对始兴县名由来的解读,即“此地兴旺,周而复始”。

  这个解释通俗易懂,流传较广,影响很大,事实上确实是对提高始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不过,由于这句话在历史记载中查无来源,所以学术界没有采用。

  其五,“五锁阵”版本。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的兴起,一个关于始兴县名由来的传说开始从始兴本地网络论坛发酵,渐渐通过博客、QQ空间等逐渐流行。

  该传说认为始兴原来叫飞天县,因为飞天县的中心地形是一只飞天白马,所以三国以前一直都是出大官、大富翁,人才辈出。后来,一位兴宁人到飞天县当知县,因受贿遭撤职,还被当地人暴打一顿。为了报仇雪恨,他花钱请来诸多风水隐士,在飞天县修建了三塔五所五营的五锁阵,克制飞天县风水。于是,飞天县出不到人才了。后来,当地有识之士请来诸葛亮来破解,诸葛亮了解实情后,认为除非铁树开花马生角才能破解,言下之意是希望白马飞天还是死了这条心吧,渐渐地,飞天县被偕音叫成了始兴(死心)县。

  民间故事传说本来就是形而上学,可信度不高,姑且听之,莞尔一笑。这个传说古代近代均未曾有过,只是十多年前才突然冒出来,应该是喜欢舞文弄墨的朋友撰写,或许只注重到趣味性之故,该传说在时间、地点、人物、逻辑上都还需要斟酌。但由于网络原因,也具有一定的流传,所以在此特别罗列。

  其六,“始置县,必兴盛”版本。

  2010年,我县启动“千年古县”申报工作。这是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之一,由民政部、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部分、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举办,依据“中国地名文化遗产鉴定标准体系”和“地名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对象鉴定标准”,在中国现存的800多个上千年的古县中,优选出100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名文化内涵丰富的古县,进行“千年古县”的重点保护和国内外宣传工作。

  2011年,始兴组织了有关部门的人员远赴北京联系千年古县专题片拍摄工作,其中,时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社科联主席,现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刘丰文到首都博物馆(或图书馆、档案馆)对接相关事宜,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中,看到某本古代书籍中记录了始兴置县的来龙去脉,据记载,置县前孙休曾派官员到浈江流域考察,然后官员回来禀报时说:“此地富庶,始置县,必兴盛”(大意如此)。

  由于时间久远,当事人对古书的书名和原文都暂未回忆起。但是,这也不失为始兴县名由来的一个线索。如果始兴能够再次组织人员前往北京查阅,或许可以找到始兴县名的真正由来。

  其七,“始兴都尉”版本。

  2016年,始兴作家、县史志办原主任单小红与肖松华合著的《始兴古驿道探究》提出:“为了巩固在岭南的自身政权,东吴一方面镇压地方割据势力,另一方面又增设、调整州郡县建置。……早在东汉末年,朝廷便在此设立了始兴尉。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吴景帝孙休于永安六年(263年)析南野县南乡地置始兴县”。

  这是一个新观点,就是说,设立始兴县之前的东汉末年,就已经有了始兴这个名称,而且就是在粤北地区。因此,东吴朝廷继续沿用原来的名称为新县命名,也是正常的事。

  由李吉甫编纂、成书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的地理志史《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后汉置始兴都尉”,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的《太平寰宇记》,以及后来的《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均如此记录。当代有位网名为东方不败的人撰文《始兴县的历史沿革》,具体到是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设立始兴都尉。

  都尉是汉代郡的长官,作为郡太守的副贰,掌管一郡的军政事务,换言之,只有郡才设都尉,县一级是不设的。在边境和内地某些地区,都尉往往和太守分彊而治,单独管理一部分地域的军民两政。东汉末年,军阀割据,以都尉划彊治民是常事。三国东吴,都尉往往是置郡的前奏,东吴所增设之新郡不过二十六七,其中由都尉改置而来的占了将近一半。

  不过,清代顾祖禹在其顺治年间编纂的地理著作《读史方舆纪要》中却认为:“《寰宇记》云后汉置始兴都尉,误”。

  为什么顾祖禹这样说呢?到底是时间错了,还是地点错了,还是称谓错了,还是事件错了?

  经查史书,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记载:“桂阳南部为始兴郡”。南朝梁沈约《宋书志》记载:“吴孙皓甘露元年,分桂阳南部都尉,立为始兴郡”。再查渊源,得知桂阳郡为东汉旧郡,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与刘备议定平分荆州后取得。郡治郴县(今湖南省郴州市),领郴、便、耒阳、阴山、南平、临武、桂阳、含洭、浈阳、曲江、汉宁11县。置桂阳南部都尉,辖曲江、桂阳、含洭、浈阳4县。甘露元年(265年)以桂阳郡南部都尉所属4县为主,并加始兴、中宿、阳山(另说阳山县当年从含洭县分出)等县置始兴郡。

  顾祖禹会不会由此认为所谓的始兴都尉,其实就是桂阳南部都尉,所以觉得有误呢?但是,他并没有说出具体原因。

  其八,“始于吴,兴则永安”版本。

  2023年,始兴作家钟良江在《韶关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始兴地名的由来》,又提出一个观点。

  他根据清乾隆版《始兴县志》“卷之三·沿革”记载:“缘置县始于吴之永安六年”。认为“因置县‘始于吴’,意为‘兴则永安’,故取‘始兴’之名”。

  此说作为个人观点,比较新颖。

  以上就是关于始兴县名由来的八种说法,如果再深层次地具体分析,又会发现,尽管三、四、六、八说法不一,其实出发点都可以归为一类,即都是指始兴县名来源于吉祥词语、美好愿望。

  当然,这些都是后来人的分析与揣测,最早的、最准确的说法,应该在朝廷颁发建制始兴县的官方文件中。

  

始兴县名的出现背景与含义内涵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始兴县名出现的时代背景。

  据史载,公元220年,曹丕废献帝自立,改东汉为魏,共13州93郡。公元229年,孙权建吴国,统治范围有交、广二州及荆州、扬州的大部。公元221年,刘备建汉,统治范围有益、梁二州。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共有84年时间,政区开始稳定,管理相应加强。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因素影响,地名管理呈现出新的特色。

  分置、合并、撤销、更名、侨置改变了旧政区地名景观,成为政区地名管理的基本形式。分置导致政区地名增多,魏较多,吴次之,蜀又次之。政区的分置造成辖地面积的缩小、变化,在吴国,郡的数量明显增多,在蜀国,县的数量增多。县名升郡名,郡名改县名,通名发生变化也屡见不鲜,“郡、国、县、道多所置省,俄而还复”,使地名时废时兴,时用时罢。

  具体到东吴,朝廷不断建立和健全郡县,如孙休永安年间设置4个郡,孙皓甘露元年新设了12个郡,郡县的扩充,有利于加强控制。

  浈江流域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东上越大庾岭经赣江流域可抵建业,西下经北江能直抵广州,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该地从孙权黄武元年(222年)开始的40多年间,由于实行奖励开垦、减轻赋税政策,人口增长较快,居民点星罗棋布。

  为稳定和更好的控制后方,加强交通中枢建设,因此,东吴把地跨大庾岭南北的南野县一分为二,在浈江流域另置新县,以解决南野县辖境过大,对距离上百公里、有大庾岭之隔的浈江流域管理“鞭长莫及”的问题。

  这便是始兴置县的历史背景。

  其次,我们了解一下始兴县名的含义。

  据考,始兴的始字读shǐ,现为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初见于西周金文。

  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字典,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说文解字》注释为:始,女之初也。

  始的本义是最初、开始,名词,后来引申指根本、过去之义。做动词时,有谋划、滋生的意思。用作副词时,又引申出正在、仅仅的之义。

  始兴的兴字读xīng(另有一音xìng,因与县名无关,不做分析),现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

  《说文解字》注释为:兴,起也。

  兴的本义是起、起来,动词,用于抽象意义,表示兴起,也引申为发生、产生。还引申为创办,再引申表示使起来、发动的使动用法。也引申为蓬勃、旺盛,由此又引申为流行。也引申指兴(读作第四声)致。

  综合两个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可以确定的是,始兴县名为吉祥词语,主要含义为“开始兴起”“谋划兴起”“正在兴起”。

  始、兴二字,在古代封建王朝,经常被用于县邑地名。笔者曾经以南北朝时期据守南方的刘宋朝廷为例进行查阅,始字开头的县名先后有始平、始成、始兴、始昌、始康、始定、始宁、始丰、始阳、始新、始安等。兴字结尾的县名先后有永兴、嘉兴、始兴、新兴、南兴、晋兴、汉兴、宋兴、巴兴、封兴、平兴、初兴、招兴、吴兴等。

  史载,东吴甘露元年(265年),朝廷又“分桂阳、南海两郡地置始兴郡”,境内有始兴、中宿、桂阳、含洭、阳山(另说阳山县当年从含洭县分出)、浈阳、曲江等县,看来,朝廷还是很认可“始兴”这条地名的。

  

判断县名由来的几个要素


  笔者不是考古学家,也不是地名专家,只能根据自己对于地名文化的理解,提出判断县名由来的几个要素。

  一是证据要素,即有没有根据。

  这方面的证据,主要是有关书籍、档案、碑文、当事人著述等等,如果是直接来源于命名者的证据,那就更有说服力了。

  在此,试以始兴县马市镇的联俄村为例来说明。

  联俄村原来叫俄井村,来源于当地地势形似鹅颈,后来谐音为俄井。1990年,为造福当地百姓,村里经集体研究,决定用“联俄”村名来申报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区村庄。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俄井本来就分为上俄井和下俄井,为了表示两地紧密团结,故名“联俄”。二是俄井曾有联江、俄井和新寨三个大队,1962年合为一村,从联江和俄井各取一字,正是“联俄”。

  这是根据当事人口述得知的联俄村名来源。但是,笔者也多次听过一些人把联俄村名解读为来源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就是望文生义,想当然了。

  二是逻辑要素,也就是地名的来源是否符合地名命名的原则、方法和规律。

  地名的产生、演变,是否长期稳定,都有其自身变化的规律。纵观历代以来,无论各种各样的命名方法,一个较好的、为群众喜爱的、且保留长久的地名,主要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准确地表述了当地事物。比如说,充分反映地理、历史、文化特点,名实相符,顾名可以思地。而且,名称高雅,有生气。用字简明,不粗俗,无贬义。不易误解,不多解,不重名。既不违反公序良俗、法律法规,也没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反映了大家的美好愿望。比如说,追求社会安定、国富民强、天下太平,祈求吉祥如意、幸福美好、安康长寿,这些美好愿望都会寄托在居住地的名称中反映出来。如永福、长安、长乐、泰安、和平、永丰、永兴、武昌、兴国等名称,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在此,试以南雄市古市镇的修仁村为例来说明。

  史载,南朝齐建武年间(494-498年),始兴内史范云(字彦龙,河南南乡人)泛舟浈江,先后路过沿岸的邪阶水、修仁水,对嵌着一邪一仁字眼的两个地名有感而发,便写下了《三枫亭饮水赋诗》:“三枫何习习,五渡何悠悠。且饮修仁水,不挹邪阶流。”这是一首借地名抒情怀的诗作,也是史籍记载吟咏粤北的较早诗作。

  修仁修仁,修身向仁。这个地名使用至今已经1500多年了,说明是充分反映和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三是时间要素,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离初始事件越久,事件记录(传闻)也就越可能变样,记载也可能离真相越远。

  在此,试以始兴县太平镇的云绕村为例来说明。

  笔者从小就对始兴地方文化很感兴趣,特别是始兴地名方面,先后收集到五种版本的全县性始兴地名书籍和笔记,曾在1997年撰写和发表了8篇《始兴地名拾趣》。根据笔者手头关于始兴地名的第四种版本,2016年,县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开展普查工作,来到该村时,村里解释地名来源为,建村时此地一片树林茂盛,常有浮云暮气缭绕,故称云绕村。

  但根据笔者手头关于始兴地名的第一种版本,1983年,县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开展普查工作,来到该村时,了解到该村为江口大队驻地,有22户,人口118人,当地人解释地名来源为,当地为丘陵山区,地处浈墨两江汇合口,原为大队油料加工厂,随着越来越多人搬迁到当地居住,人们称为油料村,后来建立一个生产队,觉得名字不雅,便谐音为云尧村,渐渐地演变成云绕村。

  这个村名的两种来源版本,相隔三十多年,一般来说,离建村时间越近的说法,说服力就强,可信度越高。再结合逻辑推理,作为山区,云气缭绕非常普遍,并不是很有特色的现象。而且,从常人心理来看,大家都是喜欢吉利好听的名字,所以,由油料村改名而来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综上所述,笔者觉得,始兴县名的由来真相,已经越来越接近了,读者看完本文之后,心里或许会有了自己的答案。当然,实事求是地说,笔者这些分析也是属于事后诸葛亮性质的分析,毕竟,最真实的由来,就在1760年前的东吴朝廷某位官员心里。




  参阅文章书籍:

  廖晋雄《始兴县历史地理沿革探索》

  庞海清《始兴置县和县名由来》

  单小红、肖松华《始兴古驿道探究》

  邓斌《鼻天子与始兴》

  钟良江《始兴地名的由来》

  肖松华《联俄村史》

  牛汝辰《三国的地名命名规律》

  王际桐《论我国地名的命名原则》

  东方不败《始兴县的历史沿革》

  取史之道《三国孙吴行政区划》

  开源地理空间基金会中文分会《两汉魏晋时期的部都尉》

  张兢兢《孙吴西晋南岭政治地理格局的变迁》

  祝鹏《广东省广州市佛山地区韶关地区沿革地理》

  温捷香《广东省行政区划图志》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