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粤北小城的文化振兴

 我的家乡始兴,是一座历史底蕴深厚的粤北小城,这里孕育了盛唐名相、著名诗人张九龄,因而有“九龄故里”之称;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气候舒适宜人,是一个宜居宜业的小城。大学毕业以来,我回到始兴参加工作,见证了始兴在文化发展上做出的努力和尝试,深感文化振兴为这座粤北小城带来的改变和发展。

 “九龄风度”的传承与发扬

 盛夏的夜晚,蛙声虫鸣和灯光曲乐同奏,诗声朗朗和儿童嬉笑交错,“岭南第一大围”满堂客家大围门口,“九龄诗韵 围楼始兴”2025年广东(始兴)围楼文化旅游周启动仪式暨张九龄诗词奖、“满堂杯”书画赛颁奖仪式正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因为本次活动的举办而相聚在九龄故里、生态始兴,共赴这场围楼文化和诗词文化的盛宴。以围做媒,以诗会友,用书画和诗词,将天南海北的文友们聚在一起,将始兴这座粤北小城的独特魅力通过活动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始兴经济、人文并举的重大成果,是始兴围楼复兴、文化振兴的一份高质量答卷。

 始兴作为盛唐名相张九龄的故乡,始终将传承发扬“九龄风度”摆在重要位置,不仅在全县各乡镇开设风度书房,还创办九龄中学服务代代始兴学子。近几年,始兴修缮文献公宗祠,开设“九龄讲坛”,出版“九龄文丛”和“九龄文集”,更将“九龄宰相粉”做成始兴特色品牌,走进了高校食堂和大湾区商超。九龄文化成为始兴最为鲜明的文化符号,“九龄风度”进一步丰富了始兴人民的精神内涵。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怀着对故乡始兴的热爱,毕业后我选择回到家乡工作。几年来,随着始兴对“九龄风度”的弘扬和宣传,我对张九龄有了更深入地了解,也将以正直、高洁的九龄风度作为一生的追求。

 古迹大围的保护和开发

 古树参天,古塔伫立,厚重的木门后面是一排现代化的玻璃幕墙,孩子们透过一个个凸透镜的小孔好奇地观察着不一样的小世界,这是改造后的周前艺术公社。据讲解员介绍,这里的设计注重保护和开发并举,不破坏原有古树,利用旁边的古塔,结合艺术乡建精心设计打造,形成了这个传统与当代融合、人与自然融合、高雅和通俗融合的新时代始兴文化实景。

 始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古村、古围、古树等资源丰富,近年来,经过保护和开发,因地制宜盘活了一批历史文化资源,不仅留住了特色风貌,再现了历史场景,更打造了新的文化空间。如今,长安围经过改造重新投入使用,摇身一变成为面向社会开放的风度书房;“岭南第一大围”满堂客家大围服务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研学观光的游客;墨江文苑成为始兴人家门口的艺术殿堂,成为市民鉴赏艺术作品、品味文学魅力、闲时遛娃散步的好去处;周前古村重现古墟夜市,恢复旧日热闹的盛景;周前艺术公社为家长和孩子们提供了阅读、学习的最佳场所,也为国际学术会议在始兴举办提供了专业化、现代化的场地。

 “你是始兴人?我前段时间去过始兴,那里空气清新,文化氛围浓郁,是个非常适合度假小住的地方。”在一次出差中,当我介绍自己是始兴人时,对方这样说道。古邑长兴,迎客八方,始兴的文化实景让始兴的美誉度、知名度不断提升,也让始兴人民的归属感、自豪感愈发强烈。

 文艺之花的萌芽和培育

 “今晚要早点吃饭,吃完我要去文化广场看表演。”女儿仰起头看着我一脸认真地说道。夜幕降临,文化广场上各种颜色的舞台灯交错,台上活力满满的小朋友们又唱又跳,大方地展示着自己准备已久的节目。台下的观众默契地在每一个节目结束谢幕之时,毫不吝啬地给这群小演员们最热烈的掌声。“妈妈,等我长大了,我也去学跳舞,我也上去表演,到时候你也在台下给我鼓掌好不好?”文艺的种子因一场表演在孩子心里开始萌芽。

 从书法、绘画、摄影作品的比赛、展览和全国性诗歌论坛的成功举办,到文艺活动、文艺汇演的落地举行,始兴文艺爱好者和对文艺感兴趣的儿童、学生们,有了更专业的指导和更广阔的展示空间,文艺逐渐走向了普罗大众,全县文艺氛围愈加浓厚。今年春节,始兴举办了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并通过网络直播为全国观众上演了一台极具始兴特色和客家特色的热闹盛会。此外,随着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和送戏下乡的深入推进,镇村文化活动场所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升,镇村居民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广场舞阿姨们有了发挥余热的绝佳场地,文艺之花在始兴绚烂绽放。

 当聚光灯再次亮起,女儿在才艺表演的舞台上面带笑容,翩翩起舞,台下的弟弟跟着音乐轻轻哼唱。明年,或许姐弟俩可以一起上台表演了。

 文化振兴的硕果与未来

 “首届张九龄诗词奖的举办,缘起于我在乡贤座谈会上的首次提出和成功乡贤、九龄后裔张相龙同志的慷慨捐资。从谋划好到落实好,才让这个活动举办得有声有色、出新出彩。这是始兴今年文旅的一件盛事。”始兴县委书记华关在活动致辞中提到。从动议到实施,从乡贤到学者,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始兴的文化活动中,文化振兴的队伍逐渐壮大。

 这次张九龄诗词奖的举办,催生了一批致敬九龄、感怀抒情的诗词,也诞生了不少吟咏始兴山水、历史人文的佳作诗篇。多年来,始兴县始终坚持经济、人文并举,谋划推出了文化“三部曲”:一篇始兴文赋,一首始兴民谣,一部在始兴取景拍摄的电影。始兴赋记录古今名人,也讲述当下实景风采;始兴民谣用客家话细数始兴特色美食、美景,唱响迎客八方的盛情;《仙女鸟飞过的夏天》这部电影则向大家展示了满堂客家大围和始兴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始兴文化“三部曲”成为始兴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文化振兴硕果累累。

 从本地采茶戏到新编“三句半”,从诗词曲赋到电影民谣,越来越多富有特色的始兴文艺作品诞生,象征着始兴文化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以文赋能、以文促进也更有未来、更有希望。

 “德惟善政,功以利民”。当始兴的文化因子被重新激活、赋予生命,始兴经济和人文并举的成功实践不断为始兴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始兴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切身体会到了文化发展带来的变化,从孩童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到年迈老人老有所乐,始兴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始兴在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将影响世世代代的始兴人民,始兴也将逐渐发展为人文蔚起的出色小城。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