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始兴县发展“农光互补”模式 让当地群众享受“阳光福利”

7.jpg


  “嘟、嘟、嘟”日前,记者来到位于马市镇都塘村110MW光伏发电项目基地,刚进入基地,就从不远处传来了一阵拖拉机开动的声音。看到记者一行,拖拉机上的人们停了下来和我们打招呼:“我们正准备去采收南瓜,一起去吧!”

  跟着大家走进光伏发电区内,只见一排排的光伏电池板像一大片“铁庄稼”直直耸立在土地上,蓝色的光伏板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电池板下,一垄一垄的南瓜长势喜人,向四周生长的藤蔓上结满了南瓜。

  “上面发电,下面种植,一地两用,一举两得。”马市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8年以来,始兴县引进了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在马市镇黄田村、坜坪村、都塘村及附近一带的荒山坡上,投资6亿元建设了110MW光伏发电项目。2020年1月底,两期项目全部完工后,为进一步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马市镇因地制宜,将光伏发电与荒山改良综合利用结合起来,发展农光互补模式,鼓励和引导当地种植大户承包板下土地,种植农作物,并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


6.jpg

  彭金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以每亩10元的价钱,承包了都塘村及附近一带的光伏发电项目板下土地1000多亩,种植了多个品种南瓜、西瓜、番薯等作物。

  眼下,正是南瓜大量成熟上市的季节。每天,彭金强都要组织大量工人来采收,基地里总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记者采访这天也不例外。到了采收的地方,十几名工人从拖拉机里下来,脚穿雨靴,手拿小刀,挑着水桶,立刻就穿梭进了成片的太阳能电池板下,开始采收地里的南瓜。

  据了解,今年基地共种植香芋南瓜、花生南瓜、板栗南瓜、密本南瓜等多个品种的南瓜700亩。彭金强介绍,这700亩的南瓜,要是在气候好的年份,亩产能达8000斤,今年夏天偏热,但是亩产也有5000斤以上,按照与东莞企业产销对接的0.8元/斤收购价,预计产值达280多万元。

5.jpg

  基地还采取“基地+公司+农户+贫困户”的模式,精准帮扶贫困户,可持续地增加他们的收入。“我每天所使用的工人,多的时候100多人,大部分是贫困户,直接带动他们年增收六七千块钱。”彭金强告诉记者,南瓜采收完后,他们要重新平整好土地,扩大种植规模,加大与东莞企业的合作,增加当地用工,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收。

3.jpg

  “农光互补”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立体构造、一地两用、复合收益,在发展绿色新能源的同时也推进了当地乡村振兴。目前,始兴县又在推进新的光伏发电项目--马市镇200MW光伏发电综合利用项目,近期可动工建设。因此,始兴县还将进一步推广“农光互补”模式,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种养项目,完善板下种植生态,并加强与韶关市区、东莞、广州等地市场合作,助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