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广东省首个生态监测学术委员会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该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将为推动我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
据了解,车八岭保护区第一届生态监测学术委员会主要由中科院、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优秀专家组成,委员会的管理模式按管理局-合作方-委员会三维架构进行管理,成立后将致力于全面提升车八岭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水平,为保护区规范化和信息化生态保护综合监测提供科技支撑,将车八岭保护区打造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生态保护综合监测示范保护区,建设成生态保护综合监测为主的长期科研基地及人才培养基地,实现科研监测、技术服务、科普教育和社区发展等多种功能服务,促进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区域社会经济的协同发展。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储诚进告诉记者,我们专家委员会,实际上是集合全国、各高等院校、不同的科研机构里面的专家学者,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交叉融合,能够为保护区提供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肖治术告诉记者,因为保护区的这个科研检测涉及了很多方面。比如说生物多样性,也涉及到动物植物微生物,还有水土气生多个学科,还有涉及到很多新的技术,所以这也是我们在科研监测的顶层设计方面就是要综合这种多学科,特别是要利用这些最新的科学技术,所以这方面也是汇集了专家,能够更好地提升整个保护区的水平,特别是我们有一个行业的目标,在这个智慧保护区建设上面有一个新的远景目标,所以我们也要发挥这些专家的智慧作用。 车八岭保护区作为南岭山脉南缘重要代表性区域,分布有世界同纬度带原生性较强、面积较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发挥了重要的基因物种宝库、生态屏障、水源涵养等作用,经过近40年的建设发展,在生态保护、科研监测、社区发展等方面的工作,走在了全国自然保护区的前列,尤其在科研监测方面取得了全省和全国多个“第一”,对广东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而学术委员会的成立,将进一步提升车八岭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水平,为保护区规范化和信息化生态保护综合监测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论述的具体体现。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吴智宏告诉记者,今天成立这个大会呢,是瓜熟蒂落,顺势而为,同时我们更是需要在这个大数据时代汇集各方面的这个智慧。集思广益建成车八岭特色的专家智库,特别是在国家提出来,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建设当中。更是需要这么一个专家团队来对我们车八岭建设发展顶层设计上作出规划,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出车八岭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