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县委书记华关、县长宋在军分别率队到城南、顿岗、马市、太平等乡镇调研督导“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及项目推进情况,指导典型镇村培育打造工作,强调要高度重视典型镇村的培育工作,同心同向齐发力,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农文旅特色产业,推动我县镇域高质量发展、和美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等工作取得实效。 华关一行先后到城南镇周前村、顿岗镇周所村和选陂村、马市镇红梨村、太平镇水南村调研“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工作。通过听取汇报、实地考察、开展座谈会的形式,详细了解村组建设和未来规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产业和项目发展、典型村培育等工作开展情况。

华关指出,我县生态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古村特色文化优势突出,发展潜力强大。一要深挖古村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好优势资源,发动乡贤捐资捐建,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修缮,赋能旧空间,把古村打造成为宜居宜游的特色文化村落。二要加强交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提前谋划、科学布局,加强与农业专家、“田秀才”“土专家”的交流合作,选种优质农产品,提质改造高标准农田,推动我县农业产业提质增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进一步强弱项、补短板,推进农业产业项目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丰富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果盘子”。三要梳理总结经验做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典型村加强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营造凝心聚力争创典型示范引领的浓厚氛围,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带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 华关强调,为持续落实好“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公共配套服务,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整体村容村貌,项目落实到群众看得到、用得上的地方去,让群众可知可感可用,以“小投入,大回报”的工作思路和善用“微改造”出“新亮点”的工作方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高乡贤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返乡创业干事,撬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始兴、发展始兴,共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二要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发挥本土资源优势。加快土地流转工作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清晰把握自身优势,突出产业、项目发展的亮点,聚焦产业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和产业振兴,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三要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运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让主题教育的成果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进一步加大联农带农的辐射作用。加强部门间联动,形成工作合力,积极交流科学的工作经验,探索发展路径。四要紧抓项目建设,推进产业发展。通过提前谋划、科学布局,统筹经济、文化、旅游一体化推进发展,产业项目抓出成效、突出亮点,打造出极具始兴特色的典型镇村,从而带动周边乡镇、村庄的发展,实现美丽乡村、富裕百姓的目标,提高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县长宋在军率队先后到马市镇红梨村、太平镇水南村、沈所镇八一村、城南镇周前村等“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开展调研,指导各村开展典型村培育建设,深入了解各村产业发展和典型村培育建设情况。

宋在军强调,典型镇村培育,是落实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各镇村、各牵头帮扶单位,要紧盯典型村五方面工作清单,逐条逐项抓落实,确保抓出成效,抓出亮点。一要加快编制发展规划。围绕典型村七方面主要任务,加快制定“一张图”“两张清单”,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二要加强项目谋划。从各村实际入手,因地制宜做好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谋划,同时,围绕自身发展定位,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为典型村发展引入更多好产业、好项目。三要着力推动产业发展。根据自身资源特色,依托强镇富村公司、乡村振兴车间等平台,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有序推进产村融合,实现产业强村。四要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农村“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县领导朱海兵、张福兴、钟万年,县委办、县府办、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局、县“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以及太平镇、城南镇、马市镇、顿岗镇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