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历经岁月洗礼的建筑瑰宝

邓氏宗祠外观(韶关日报:杨纯摄)

祠堂雅致的屋檐(韶关日报:杨纯摄)

“文阁”的锅耳式屋顶(韶关日报:杨纯摄)

 

祠堂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凭借其鲜明的传统性、地域性、民族性和精湛的营造技艺,祠堂建筑如今也成为构建现代社会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元素,是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的综合体。

青石红砖、白壁黛瓦、斗拱举天、重檐如画……古韵悠扬的宗祠随着历史与文明的涤荡而幻化出来独特的美感。宗祠建筑绝不是单单为了追求一时的富丽堂皇、美轮美奂而存在,每一座宗祠在始建之初就默守着自己氏族的灵魂,连接古今,传承一个家族的历史血脉。

前段时间,伴随着淋淋小雨,记者一行走进始兴县沈所镇的邓氏宗祠,去探寻它的前世今生。

一座宗祠连接古今

观宗祠,不能只凭肉眼欣赏,更要用心,去触摸那些铭刻历史的一砖一木……邓氏宗祠至今已经有400年的历史,是始兴当地较早的宗祠,原称“南阳祠”或“南阳堂”,后来被称为“邓氏宗祠”,现在为该县的文物保护单位。

“我们邓氏祠堂在始兴当地非常有名,现在只要提起‘沈所的祠堂’,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邓氏宗祠。”今年67岁的邓达山老人是村里的长者,对家族历史文化有所研究,他告诉记者,他们家族最初是由河南迁徙到当时的南雄州府,后来被派往始兴做官,才在这里安家置业,“现在虽然子孙已经遍布五湖四海,但这里永远是他们的根。”

邓达山说,现在每年的冬至,都会有族人从各地赶来,一起祭祀祖先,“祠堂在不久前也被修葺一新,也是一位在外经商的族人出资数十万元修复的。”走近祠堂,确实能看到修复过的痕迹,但好在祠堂本身保存完好,因此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修整,很多地方还能找到过去的影子。

由于邓氏先人是官宦出身,在祠堂建设的细节上也非常的考究,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图案也饱含寓意。就拿门口处的一个鹅卵石的图案为例,其最中间是一个古代银钱,银钱的外围是一个正方形,再外围就是一些麦穗图案。

据邓达山介绍,单就这个图案就有多重含义,最中间的银钱图案寓意“财源滚滚”,而银钱里面上下分别镶有白黑两种鹅卵石则寓意“天和地”,告诫族人,有天有地,方可生存;银钱外围有一个方形图案,代表“官印”,寓意“出入仕途”;而最外围的麦穗图案,一者是为了提醒族人是从河南迁徙而来的,二者就是寓意“五谷丰登”。

而像这种看似平常,实际却暗含讲究的设计,在邓氏宗祠里还有多处,邓氏先人正是用这种图腾,寄托了对后人的殷切期望。

百年传承文化沉淀

一座祠堂,它首先饱含的无疑是一个家族的血脉传承、历史荣辱;而一座经历了数百年历史的祠堂,其承载的远远不止这些。岁月的沧桑,不仅给了它许多故事,也让它成为一件值得留存的艺术瑰宝。

邓氏祠堂,虽然坐落在镇内,但丝毫不影响其透露出来的“富贵”气息。走近祠堂,就给人一种惊叹之感,石刻的“邓氏宗祠”牌匾及大门左右侧“家声蜚墨水,将略冠云台”的对联格外醒目,而一对红砂岩方形金柱支撑着雄伟的祠檐,更衬托得祠堂甚是雄伟壮美。

据邓达山介绍,这座祠堂总占地面积达2868平方米,面阔27米,进深63米,祠堂墙壁全部用青砖砌成,屋顶用青灰瓦铺就,祠内共有16对厅柱,其中直径0.53米的石质八角柱6对,边长0.49米的方形青砖柱3对,周长0.9米的圆形木柱7对,均为石质柱础,甚是坚固。

进入祠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天井,记者此前也走访过不少祠堂,可像这样规模宏大的天井还是头次见到,天井用鹅卵石铺就,里面可以同时摆放七八张八仙桌,与其说是天井,倒不如说是院落,而这样的天井,在祠堂里就有两座,进门的天井内栽有两棵桂花树,人们来此,自有一种新奇的特殊感受,似乎感觉别有洞天。

天井两边就是厢房,一边三间,进门右手边的三间厢房早年就被划为课室,成为族人读书的地方,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座祠堂内还设有两处左右对称的会客厅,这也可见当年邓氏家族高朋满座的繁华景象。沿厢房往前至宗堂,靠前中央就是祭祀大厅,而其也是一座戏台,平时可供唱戏演出。

可惜的是,在这座祠堂里,记者并没有看到任何的“雕龙画凤”,说起这个,邓达山也十分惋惜,他告诉记者,在他还小的时候,祠堂里的装饰非常精美,一些雕画甚至是巧夺天工,可这些都因为后期逐渐失去。

如今,这座祠堂里的“雕龙画凤”虽然已经消失殆尽,而在邓达山的回忆里,它们仍然栩栩如生,谈起当时的一物一事,老人还是如数家珍……

书香气息弥久流芳

除了是一个家族的血脉寄托,邓氏祠堂数百年来,还是这个家族的精神殿堂,它的一边厢房曾被当做课堂,并随后逐渐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书房”,充当其族人以及周边百姓子女的读书场所。

“书房”的具体建设时间现在已经无从考察,不过,据邓达山推测应该是在建祠堂后不久,因为其建筑格式全部与祠堂一致,“书房”原本与祠堂通过厢房连通,但近几年因为承包给外界经营,所以通道被堵了起来,现在进入“书房”需得从其正门而入。进入大门就是一个院落,里面种植了树木花草,非常雅致,再沿着大路往里走就可看见一座攒尖顶式、八角柱的木质结构的亭子,名曰“书亭”,周边有8间课堂。(韶关日报记者 许张龙 特约记者 吴婷)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