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鹿洞家风”源远流长

“鹅湖世泽,鹿洞家风”。

在始兴县太平镇总甫村,有一座深藏不露的家祠——朱文公家祠。在两百年的光阴里,它书香世守,诗礼传芳,纪念着朱氏所敬仰的祖先——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代表人物朱熹。

朱熹生于1130年,号紫阳先生,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也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经历了200多年风雨变化,走进朱文公家祠,至今仍能窥见一个家族蜚声乡里、崇文重教的家风。

清代家祠书香世家

青砖黛瓦,坐东北向西南,眼前古朴而肃穆的朱文公家祠建成于清朝嘉庆十九年(1814年)。在2012年,骑行至此的始兴县实验小学教师肖松华,无意中走近了它的一砖一瓦,慨叹之余与其结下了“忘年之交”,潜心展开了关于家祠、村落的研究。

在肖松华一行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朱文公家祠。映入眼帘的是门上方镶嵌的一块石匾,匾上阳刻着“朱文公家祠”五个大字,堂联为“鹅湖世泽,鹿洞家风”,彰显着家祠的威严。“这副堂联,源于朱熹曾在江西庐山的白鹿书院讲学,后来又建了紫阳鹅湖书院,所以‘鹅湖世泽,鹿洞家风’,也是后人希望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氛围代代相传。”肖松华说道。

同行的始兴县史志办主任单小红介绍,别出心裁的还有家祠的建筑造型,远远看去,庑殿顶式的家祠整体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走到家祠旁侧,只见家祠有三个栋水,一栋比一栋高,每栋的檐角用石灰塑出抽象的龙形,与屋脊上的黄色琉璃球相辉映,有“龙凤朝阳”之意。

站在由三块方形麻石支起的大门前,可见两根高大的八角形石柱支撑着瓦梁,瓦梁衔接处为斗拱型,层层放大,形成倒锥形,做工精巧。

进门后是前厅,是家祠里最小的厅。厅内由四根圆木柱支撑,贴近瓦面处全部用木板扣顶,还漆上朱红色。前厅前面是一个天井,天井的中央用鹅卵石铺成。

中厅与天井处用青砖砌了两个四方形水池,水池里的水是从外面引入的。肖松华介绍,这叫腰带水。“腰带水,就是以腰带水,来水就来财。水池的底是斜坡状,这样水池里就常年都有积水,寓意有截就有结,有积就有蓄。

《朱子家训》传递哲理

环顾天井四周,只见四扇门上都有门楣,分别写着:务本、笃亲、椒馨、苇敦。肖松华介绍,每个门楣后都有一个典故。

“务本,源于《论语·学而》,‘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务本,意思是说,朱家弟子,应该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只要根本建立了,那么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他说道。

笃亲则源于《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五年》,“笃亲念故,无所遗弃。”“笃是绝对、深厚的意思。亲是指亲情。意思是说,朱家弟子,应该全心全意地爱自己的亲人。”肖松华说。

而椒馨,语出《诗·周颂·载芟》,“有椒其馨,胡考之宁。”原意是说花椒的香气能散布得很远,闻后能使人们平安长寿。引申到做人也是一样。

苇敦,源于《诗经·大雅·生民之什》中《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在这里,敦(音团),是聚貌的意思。“典故的原意是路旁的芦苇要丛生地长一块,别让牛羊脚踏苇地。由此告诫朱家弟子,要精诚团结,还要实践躬行。”他介绍。

除了门楣,被附在中厅屏风上的家训,同样句句金言。“君子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立足于此,品读其间,如小溪之细流,缓缓汇入心田。

“朱熹著作众多,《朱子家训》是他关于治家方面的一部重要著作。全篇300多字,精炼地涵盖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文句工整对仗,言辞清晰流畅,有很强的感召力和深厚的人生智慧。”肖松华说道,“教”而无“训”,然自训于心,就是朱文公“家训”的最高境界!

“教”而无“训”诗礼传芳

来到设有家祠神龛的后厅,只见神龛前,镶嵌着木板,木板上雕着祥云、游龙、飞凤,中间是一轮火红的太阳,寓含龙凤朝阳之意。神龛有一块匾额,写着“沛国堂”三个字。

神龛还悬挂着文公遗像,相框的两边摆放着木字牌,左边的为“左昭”,右边的为“右穆”。“昭穆是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度,在这里是指家祠的辈次排列。二世、四世、六世位于始祖的左方,称左昭;三世、五世、七世位于右方,称右穆。”肖松华说道。

关于“沛国堂”的堂号来历,还有这么个说法:沛国朱氏,开基始祖为肇姓大始祖邾夷鸿之子朱秺。朱秺早年随父徙隐于鲁国沛邑,后任齐国大夫。后徙居相邑,从此邾的后裔在相邑定居。由于邾夷鸿逃隐沛郡,而朱秺徙居的相邑后来又成为沛国的郡治,而后,汉魏之沛国相县朱氏大兴,朱姓后裔以沛国为朱姓的发源地,隋唐之后又把沛国认作朱姓的主要郡望,故“沛国堂”成为朱氏堂号,距今已有2440多年。

为了不忘祖先、不忘故土、不忘根源,如今的朱文公家祠不仅保留着堂号的匾额,还以一对对堂联、楹联、门联,将姓氏的来源、发祥地、祖先的居住地、名讳字号、官位以及祖先的嘉行懿事等艺术再现,让人驻足品读,便知此家族姓什么,祖籍在何处及其族姓特征、代表人物、历史典故等。后厅后柱联为“沛国宗系源流远,紫阳子孙世泽长”,神龛联为“光先启后承祖德,训子培孙传家风”……

1983年,为更好地维护朱文公家祠,传承良好家风,跨越了广东、湖南、江西3省的理事会由此成立。今年66岁的朱德万是理事会副会长,亲力亲为打理家祠,联系宗亲开展活动。“这个家祠是我们老祖宗亲手建起来的,古时候就开办了学堂,1949年到1992年变成学校,之后在旁边建了教学大楼,这里就空出来了,要是没人管,它就会倒塌,所以我们要成立理事会来维护它。”

目前,理事会已覆盖了3省10县共3万多成员,共同捐资修缮家祠,维系血浓于水的亲情。朱德万说,自己也曾在家祠念完了小学,课堂的启蒙,童年的时光,都记忆犹新,那“教”而无“训”的家训,也浸染在他们的骨子里,鞭策着他们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保留文化存根,崇文向善做事做人。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