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一座飘荡红色书香的城中古楼——探访始兴县水云楼街

 

在始兴县城有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却是一件遗传六百多年的古旧建筑。

该县太平镇红旗路上,匆匆而过的人们甚少向这路口瞥一眼,偶有行人走进,却几乎都是巷子里的居民。街口的绿色植物将喧嚣“过滤”,留下一片安宁。老街和居住于此的老人一样,他们身上有岁月留下的痕迹,面容平静而沧桑,心里埋藏了千百个故事等着你慢慢发掘、细细品读。

屹立六百多载

“这条街叫水云楼街,得名于距今670多年前建成的水云楼。”在始兴县史志办主任单小红的指引下,记者一行走进了这条老街,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水云楼。

只见该楼共两层,楼高约10米。一层两面墙体由鹅卵石铺砌,无过多建筑,供人车通行。东侧有红砂岩铺砌的阶梯登楼。二层外墙由青砖砌成,石匾历经岁月风蚀,已看不到任何字迹。其整体外观如同牌坊,与韶关市区的风采楼相似。

始兴县志中对于水云楼的记载十分简单,除了建成年份为明朝初年、清康熙年间曾重修之外,难以查询到更多信息。近年来,单小红通过多方走访、查阅大量史料,慢慢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据张氏族谱记载,始兴顿岗周所下张有一支在600多年前迁到县城。水云楼正是由顿岗周所的一位张姓船老板所建,原名‘永锡坊’。”单小红介绍说。“永锡坊”依墨江而建,“锡”通假“赐”,意为“永远的恩赐”,表达了张老板希望上天保佑其家族航运畅通、事业兴盛的美好愿望。附近人们觉得永锡坊依水而建,外形如同云中之楼,民间便给它起了个颇有诗意的名字“水云楼”。

水云楼坐南朝北,二层南边设神龛,供奉着关公。建成后,张老板在旁边建房定居下来。其后人也在两旁建了不少房子居住,形成一条街道,就是现在的“水云楼街”。水云楼街最初的居民全部姓张也正是这个缘故。

或许是历史过于悠久,时代更迭变迁,水云楼的故事也在历史洪流中悄悄起了变化。在附近老居民的记忆中,这座庙宇叫做“文昌楼”。83岁高龄老人聂定霞是张家媳妇,正在水云楼下乘凉的她告诉记者,她年轻时候这里还非常热闹,经常有人前来祈福。

在水云楼旁出生长大的何衍霖已经78岁高龄,有些耳背,在老伴的大声“翻译”下与记者交流。他说,之所以叫做“文昌楼”,是因为里面供奉着文昌老爷。昔日香火很旺,逢年过节更是热闹非凡,甚至还有舞龙舞狮。打更的“阿古(谐音)大爷”也在文昌庙里“值班”。无论何种说法,都表明这是一座供人们拜祭祈福的庙宇。

走出革命先辈

水云楼吸引了人气,水云楼街逐渐繁华。到清朝乾隆年间,这条3米见宽、长200多米的街道达到鼎盛。1926年11月,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迁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到武汉。宋庆龄、谭延闿、孙科等1000多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从广州出发,途经水云楼街一路北上。此外,始兴革命前辈张光第也是在这里诞生。

据单小红介绍,张光第于1893年11月27日生于水云楼街,是“张姓船老板”的后裔,自幼喜欢文学,擅长写诗。1915年考入县立始兴中学甲班。1922年1月至3月,张光第在广州参加中共广东支部主办的宣讲员养成所学习班,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期间,加入了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

张光第结业回到始兴,先后在小学任教,在县城创办进步青年组织“新兴社”,出版《始兴青年》杂志,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到马市涝洲水开展农民运动。1936年4月,张光第回到张发奎的家乡矮岭开办风度学校,并任该校首任校长。1936年夏,张光第主持创办了“乌鸦艺文社”。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高潮,始兴进步人士发起成立“抗敌后援会”,推举张光第任会长。

当中共始兴县委成立后,张光第立即提出入党申请。时任省委书记张文彬认为张光第作为一个党外的布尔什维克,作用会更大些,工作更方便些,等到需要吸收他入党时再考虑。张光第十分赞同,并表示日后要更努力为党工作。

1945年7月,风度大队攻占始兴县城。次月,张光第被国民党一八七师软禁劝降,他断然拒绝,国民党当局以“危害民国”罪判死刑。1945年10月14日,张光第被国民党当局押赴县城西郊刑场,英勇就义,时年52岁。

如今,位于水云楼街的张光第故居保留较为完整,砖瓦梁木结构的平房,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这里也是进步组织“三五书屋”、抗日组织“始兴青年歃血团”等进步团体的所在地。

留存历史文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云楼街周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向这老街蔓延、渗透。现在的水云楼内,原本供奉菩萨的场景、格局早已不复存在。原本采用鹅卵石铺砌的200米街道上覆盖了一层水泥路面,偶有一小块破损路面上露出了鹅卵石的“真容”。

2015年,始兴县提出主攻“三区建设”,在城区建设中特别提出了“要充分体现城市传统风格风貌,使其成为见证始兴发展史的‘幸存者’”。前不久,由始兴县领导、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组成调研组,走进包括水云楼街在内的旧城历史街区实地查看,并就这些“始兴记忆”如何修复和开发利用展开了讨论。

“相信政府通过对水云楼街的修复、保护,会让这条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老街焕发新生,也让后人能够直观地了解老街的历史文化以及始兴的革命历史。”单小红说。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