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春节临近,记者走进始兴县顿岗镇高留村,听驻村第一书记肖欢讲述他在脱贫攻坚路上发生的故事。
去年5月份,时任东莞市塘厦镇财政局副局长的肖欢受组织委派,来到始兴县顿岗镇高留村当了第一书记。
城里长大、从未在农村生活过的肖欢,抱着到农村“补课”的心态,开始了他的帮扶之路。
记者见到肖欢时,他正骑着一辆“小电驴”从村委会出来。春节快到了,他还是不放心种植户张燕雷家的马蹄销售情况,想趁回家之前再去看看,争取年前把他家十几亩马蹄全部销售出去,并确定年后去广西或江西等地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的事宜,好让村里的种植户来年能更放心大胆的扩大面积。
据了解,张燕雷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驻村工作队来了后,给他制定了帮扶计划。依靠马蹄种植产业,张燕雷一家的生活悄然发生了变化。
“第一年马蹄卖完后,年底一算账,除去各种成本,竟然还有好几万的收入。”这一年,张燕雷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之后,尝到甜头的张燕雷主动和驻村队员申请要扩大种植面积。“帮扶队来了以后,我的信心很足,做什么都有把握,可以大胆的去干”。
靠政策、靠努力,张燕雷从贫困户变成了种植大户,生活越过越红火。三年时间里,家庭收入节节攀升,一家人也从泥砖房里搬了出来,住上了三层的新楼房。
在高留村,通过产业帮扶脱贫的不在少数。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高留村通过入股光伏发电、建设商铺、发展马蹄、百香果等特色产业,增强了产业扶贫“造血”功能,群众的生活越过越好。今年,高留村达到了贫困村“十项”退出标准,3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从张燕雷家出来,肖欢再次骑上他的“小电驴”,带着我们回到村委会,向我们详细讲述了初来高留村发生的“一堵墙”的故事。
“5月份来到高留村的时候,为了找感觉,就到处巡视,村前村后、周边地区,看看高留村的地理情况,看能不能将东莞的一些做法或者经验带到村里来。”肖欢告诉记者,这一走一看,就发现了一件事:村委会与围楼广场之间为什么要用围墙拦起来?把这堵墙打掉,建一个开放式的村委会不是更好吗?
有了这个疑问,肖欢再也坐不住了,他立马找到村支书罗祥柱谈“敲墙”的事。
“我不同意,坚决不同意。”没想到,话才起了个头,村支书罗祥柱就强烈反对。
第一次交谈,以“失败”告终,这让肖欢很是气馁。肖欢说,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热情被一盆冷水浇下来,甚至开始怀疑起了自己是不是因为一直在机关工作,导致不接地气了?
心情烦闷、情绪低落的肖欢找到驻村工作队队长黄仲和,向他讨教“工作经验”。“进到农村之后,什么叫基层?就是要多走多看,要多说,要跟村民打交道,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既来之则安之。”驻村工作队队长黄仲和的一席话,让肖欢冷静下来,开始反省自己是不是过于急躁了。
他再次找到村支书罗祥柱,想了解清楚罗祥柱的顾虑。这次交谈,让肖欢找到了“症结”所在。“原来是因为他们都觉得墙建得那么好,把它拆下来太可惜了。”肖欢说,虽然第二次谈话还是没有结果,但他却充满信心,他意识到村支书罗祥柱的想法已经有所“松动”了。
随后,他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将原来整堵墙敲掉的计划调整成建下面围墙、上面栅栏的半开放式围墙。为此,他首先将即将开展的工作计划向镇里做了个汇报,希望能得到镇里的支持。“没想到,和镇领导一汇报,结果他们还赞同第1种方案,希望我能继续做村支书和村民的思想工作,坚决全拆。”肖欢说,镇领导的支持一下就打开他的一个心结。
他第三次找到了村支书罗祥柱,并走访了好几户村民,向大家分析拆墙后的各种“益处”,以及紧接着即将开展的乡村整治会给村里带来的变化。
“三番几次”的“软磨硬泡”下,村支书罗祥柱和村民们看到了肖欢的用心,最终同意了肖欢的想法。
于是,肖欢撒开膀子,大刀阔斧干了起来。拆掉的这堵墙,连接起了宽阔的广场,南面重新砌起了一座党建宣传阵地的围墙,北面修建起了农耕文化长廊、体育公园和围楼展示室等,东面的鱼塘围起了栅栏,周围地面铺设了地砖和草坪......这里的一切,俨然就是城市里的一个小公园,干净整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
“我们那个年纪,就是没有那么远的眼界,但是事实证明,肖书记的做法是正确的。”村支书罗祥柱指着不远处的公园,感叹的和记者说,“你们看,现在这里多漂亮!今年春节,镇里还要在我们这开第三届农民运动会咧。我们对肖书记是服气的!”
一敲一建之间,“敲掉”的不仅是物理层面的那堵墙、更是肖欢与干部群众间的“心墙”,建起来的则是干部与村民联系的“纽带”。破旧村庄也在“敲墙”那时华丽蜕变。
肖欢说,这样的工作经历,是他在机关里从没有过的。来到高留村,他补了很多“课”:农作物的识别、如何跟村民打交道、如何站在村民的角度或者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等等。他也逐步对农村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只要沉下身子,用心为村民着想,用心与村民沟通,就会赢得村民的信任。
半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城里来的”肖欢已经完全融入到了当地的生活。“现在村民都把我当家人看待了,这里就是我的第三故乡了”。面对未来,肖欢说,他还要继续努力,用心用情用力,多做一点事,多帮一些人,把这几年的扶贫成效保持住。
记者手记:在始兴各个村,活跃着无数肖欢这样的帮扶干部。他们远离家人,每天穿梭在乡野之间、贫困群众之中,把党和国家的帮扶政策、福利落实到“最基层”,给贫困群众带去了“脱贫致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