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始兴:争当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示范县


  5月29日,始兴县15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13.30亿元,为始兴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获评“中国生态康养胜地”国字号“金名片”,生态优势更加凸显;今年以来,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个,签约金额16.66亿元……近年来,韶关始兴县立足于优越的资源禀赋,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产业结构持续调整,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始兴县突出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实现跨越式发展奋勇前行。当前,始兴全县上下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中,奋起直追,争当韶关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示范县。

ad004b41af457601863d0b525e79c36.jpg

             始兴大地绿意盎然,一幅幅壮美的生态画卷,成为小康路上的幸福底色。(邓斌\摄)

  乡村振兴

  绘就“三农”发展新蓝图

  道路拓宽了,公园建起来了,河堤整治好了,水更清了,绿化更多了,篮球场和百姓舞台也有了……连日来,笔者走访始兴县各地村庄时发现,经过一系列的人居环境整治,始兴农村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走进沈所镇花山村,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条笔直宽敞的道路,道路左边是一个健身广场,一棵大榕树挺立中央。右边是一处休闲公园,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中穿过,中央水池里一辆水车在不断转动。整个村庄,青山苍翠、绿水环绕。
  这仅仅是始兴人居环境整治中的一个缩影。如今,始兴乡村田野处处新,诗情画意步步现。
  然而,变化的不仅仅是人居环境,还有村民的经济收入。
  5月中旬,在始兴县最远的乡镇——隘子镇,笔者沿着蜿蜒盘旋的山路来到了位于该镇满堂村黄竹塘村民官贵娟的林下灵芝种植基地。基地里,官贵娟正带着村里其他妇女劳作。

  过去,隘子镇一直有种植林下菌菇的传统,但是没有形成产业。2010年,当地政府帮扶官贵娟发展林下灵芝种植,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带动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增收致富。11年来,靠着林下灵芝产业发展的带动,满堂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人口131人实现了年均增收1.2万元以上,走上了小康道路。

  新修建的三层楼房、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客厅陈设的实木家具……近日,笔者走进城南镇皇沙村村民雷云洁家,这个曾经的贫困户家庭如今已实现华丽蝶变。丈夫离世后,靠打零工和种田维持生计、供孩子读书的雷云洁,在帮扶单位产业帮扶、就业补贴和资产扶贫分红等多重帮扶措施下,她的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41085元。
  “现在日子好过了,今年加上种水稻、玉米和辣椒的收入,年收入超过10万元应该不成问题,现在就盼着娶儿媳妇、抱孙子啦!”雷云洁笑着和笔者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
  政策扶持、产业扶贫、就业带动……始兴如期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9个省定贫困村和2837户699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3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6月初,始兴县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标志着始兴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历史使命后,“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上来。接下来,始兴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奋力书写好新时代“三农”新篇章,用实际行动推动始兴的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绿色发展

  为美好生活增添亮丽底色

  初夏时节,行走在始兴大地,绿意盎然,一幅幅壮美的生态画卷,成为小康路上的幸福底色。

  天气日渐炎热,每天一大早,太阳尚未“露脸”,在始兴生态园的栈道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在散步,不时有市民将手机镜头对准墨江边的美景。
  “这几年变化太大了,每天行走在一河两岸边,蓝天、白云、碧水、绿树,看着心情也舒畅了。”市民李阿姨说,现在,每天早上起来,她都要和老伴沿着墨江两岸走一圈。
  生态环境的明显改善是该县全力筑牢生态屏障的缩影。
  近年来,始兴县持续巩固和强化生态优势,持续深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大力实施碳汇造林、迹地更新、碳汇林抚等生态绿化工程。2018年以来,始兴县全力争创广东省首批县级国家森林城市,目前该县森林城市5大体系40项指标均已达标,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生态效果,市民开窗见绿、出门赏绿,对生态需求的获得感、幸福感有了大幅提升。
  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始兴一以贯之坚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依托“围楼、生态、温泉、人文”等特色旅游资源,该县围绕打造大湾区“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场”,紧盯“双区”旅游大市场,打造了水南村、红梨村、风度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示范村。
  站在新起点上,始兴县继续立足优势,谋划更大的绿色发展空间。该县突破行政区划局限谋划和提出的发展思路,提出“环车八岭生态经济圈”建设,提出重点打造“一核心、六大中心板块”的生态经济空间格局,分步骤、分阶段有序推进,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打造生态经济始兴样板。
 创新驱动

为高质量发展凝聚新动能


  2020年,全县共有9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总数达15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值40.12亿元,同比增长24.48%;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5月27日,在全县科技创新大会上,一组数据令人振奋。这是始兴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取得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始兴县大力实施企业倍增计划,鼓励企业增资扩产、技术创新,特别是支持引导现有企业如忠信、日本电产、永捷电子等发挥特长优势,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实施“精密微型马达关键技术与器件”“覆铜面板关键材料”等重点科技专项,努力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提高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日前,笔者来到该县重点企业忠信世纪电子材料(始兴)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研发、生产、销售环氧玻璃纤维覆铜板,自去年8月试产以来,三个月就新增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目前月产值已达1.2亿元,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人。公司负责人吴建超介绍,截至2021年4月份,公司产值已经达到了4亿元。目前,公司正在建设第3条生产线,届时年产值将达到18亿元左右。
  通过创新驱动,始兴县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今年一季度,该县地区生产总值19.44亿元,同比增长22.4%,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其中全县35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8.36亿元,与2020年同比增长99.8%,与2019年同比增长60.8%。“作为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始兴,要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必须坚定不移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根本途径。”始兴县县长华关表示。
  而在农业方面,始兴县更是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素有“粤北粮仓”之称的始兴,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水稻种植是该县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为提高水稻效益,智能插秧机、无人机、收割机等各式现代化生产工具不断被应用在农事生产中,“不仅节约了劳动力,还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质量。”水稻种植大户陈大伯说。
  另一边,在澄江镇的千亩特色水果基地里,全天候物候检测器如同一双“智慧之眼”,正在全天24小时实时监测记录整个基地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大气压、风量风速风向等数据;而果树下安装的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则根据全天候物候监测数据分析植物生长,及时调整生产需要,进行智能化高效灌溉施肥。
  这些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提高了现代农业管控能力和生产水平,让始兴县的智慧农业渐入“快车道”。

  加速蝶变

  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

  “因为这一带群众基础较好,中共广东省委在红围期间开展许多重要的革命活动,为开展抗日救亡推进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近日,始兴红围迎来了一批批参观者,讲解员刘庆敏向参观者介绍。

  始兴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近年来,始兴县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红围周边革命遗址群、华南敌后抗日革命遗址群、始兴革命摇篮风度村等红色革命遗址,编制出《始兴红色旅游地图》串联成红色教育路线,仅今年3月份开始,开展主题党日、主题团日、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累计673场次,参与人员达4万人次,来体验初心之旅,接受教育洗礼。
  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的同时,始兴也在努力创建百姓安居乐业的文明城市。近日,始兴县正式吹响了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的“集结号”。始于初心,兴于文明,围绕“生态始兴”“红色始兴”,始兴县扎实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出台了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三年行动方案,向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迈进。
  始兴县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把文明创建的过程作为补短板、促提升、惠民生的过程。优化交通路网,提升道路等级,改造排水系统,升级环卫设施,改造农贸市场,整治背街小巷,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新建丹凤小学、风度幼儿园、日新幼儿园等,补足学位不足短板。迁建设县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推动医疗卫生硬件升级。新建博物馆、游泳馆、运动场,建设城区、乡镇、村(居)图书馆分馆——风度书房,加强文化休闲设施配套。
  与此同时,始兴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市级试点建设,建立起1个县级中心、10个乡镇实践所、127个实践站、6个实践点四级组织架构,以及1个总队、41个分队、127个小分队的三级总人数约8000人的志愿服务队伍体系,2021年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共计557场,惠及人数75850人次,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线观

  土地流转

  转出特色农业

  在城南镇美青菜场,连片平整的土地上,种满了豆苗、油菜、芥蓝、菜心等绿油油的青菜,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层绿毯盖在了土地上,菜场上有许多工人正在忙碌着。该菜场是城南镇早期引进的大型农业企业之一,2009年,美青农业以土地流转的方式从农户手中获得了大片连整的土地,开展有机蔬菜连片化大规模的种植。目前,该基地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城南镇的土地流转是有一定历史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就已经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蔬菜规模种植。”城南镇镇长陈敏告诉笔者,城南镇的土地流转,最早是由农户之间自发流转开始的。因地处县城边,城市发展促使大量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城南镇大量耕地“沉睡”,农户迫切希望转出土地,并开始自发流转。
  城南镇新村村民何桂兰就是最早一批流转土地的村民之一。美青农业入驻城南后,何桂兰就以每亩650元的价格将自家7亩多的土地流转给了他们。“土地出租每年有租金,我们还在基地务工,已经十多年了。如今,每个月平均工资两三千元,到旺季能达到五六千元。”何桂兰高兴地告诉笔者,稳定的收入让大家的生活越过越好。
  在始兴县,像何桂兰这样的村民并不在少数,他们大多都是将自家土地流转出去后又在企业务工,在收取土地租金的同时还能有在家门口就业的收入。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经营方式规模化”的要求,始兴县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引导农村土地资源集聚有效利用,截至2020年6月,全县共流转土地11.73万亩,其中耕地6.48万亩,林地5.25万亩,因地制宜培育出蔬菜、水果、中草药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此外,始兴县注重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产业趋于规模化。2019年1月该县制定了《始兴县关于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奖励和补助,有力地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目前始兴县有农业龙头企业40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9家;家庭农场累计450家。
  下一步,始兴将围绕农业现有发展阶段的定位,做好精致农业发展规划,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始兴县精致农业发展,打造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点,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以精致农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强党建

  党史学习教育

  声声入耳入心


  近日,始兴罗坝镇农家书屋热闹起来,每天中午和傍晚都有不少党员群众到这里阅读书籍,讨论心得体会。“这里有不少农学技术的书籍,平时我也经常来学习科学种养知识。最近新开了党史党建专柜,村里号召我们这些党员要多学习党史,所以往书屋跑得更勤了。”一名村民笑着说。

  据了解,罗坝镇在13个农家书屋都设立了党史党建专柜,放有700多册党史书籍,门口还摆放了“有声图书馆”展报,让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收听线上读物、参加组织活动等形式学习党史,受到了广大村民的一致好评。
  罗坝镇的党史学习教育热潮是该县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缩影。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始兴县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把党史学习教育同传播当地红色革命历史故事结合起来,把学好党史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必修课”“营养剂”,紧扣学习主线,创新丰富载体,让党史学习教育声声入耳、深入人心。
  始兴县依托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现有的“乡村大喇叭”设施设备,结合各地实际,每天在固定时间,播放党史系列故事,让党的声音“飞入”千家万户,让党的声音响在基层、让党的温暖热在群众,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
  始兴县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留下有中共广东省委机关办公旧址红围、中共广东省委地下交通站旧址日新小学、“外营保卫战”革命遗址外营围楼、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点隘子镇风度村等众多的红色革命历史遗迹。依托这些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资源,始兴县组建了一支红色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为游客义务讲解始兴红色革命历史。
  陈培育就是这支队伍里的一员。几十年来,陈培育一直坚守在沈所镇红色革命遗址,义务为游客讲解当地红色历史,做好红色革命遗址的发掘、保护和管理工作。2006年,沈所镇八一村革命历史展览馆建成后,为了能更好地保护展览馆,守护好革命烈士遗物免遭破坏和盗窃,陈培育更是吃住在馆里,尽全力守着展览馆,十几年没有中断。“我要坚持讲好始兴的红色故事,让更多年轻人知道,在革命战争年代的时候,革命老前辈为我们浴血牺牲为了什么,是怎么换取到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陈培育说。
  目前,始兴县各地的红色革命历史遗址以完全开放的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教育。接下来,始兴县将继续以特有的革命历史和革命故事为载体,组织策划更多党史学习教育与本土红色文化相结合的系列主题活动,把“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等主题教育融入教育实践,切实传承好红色基因、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