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县
粤北山区的一座千年古邑
如今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自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
始兴县以其独特的发展路径和显著的建设成果
成为山区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样板
这座曾经默默无闻的山区县
如何通过系统性改革
实现“把城市搬进农村,在农村遇见城市”的愿景?
答案就在这片土地上
沿着始兴的落羽杉最美公路X344前行
道路沿线的村庄焕然一新
赤膊房披上漂亮“新衣”
与翠绿的杉树相互映衬
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在澄江镇善亨村乡村振兴车间
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忙碌工作
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沙水工业园区马市片区内
机器轰鸣
新飞特种薄页纸项目建设
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
这些充满生机的场景
奏响了始兴“城乡同辉”发展的激昂乐章
盛夏七月,骄阳似火,顿岗镇周所村未来社区建设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村民华明柱兴奋地说:“这次迁建我全程参与,一开始不太明白,但慢慢地了解后,我坚定地支持。我的房子已经抽签了,很快就能入住,以后的生活肯定比城里人还惬意,亲戚们都羡慕呢。”
周所村未来社区按照“一统三化九场景”的理念规划建设,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将村民关心的房屋户型设计、一户多宅处理、宗祠迁建等问题都纳入设计范畴,致力于打造具有“岭南风、客家韵、烟火气、生态美”的乡村布局。同时,制定多种迁建方案和多元安置方式,吸引了500多户村民踊跃自愿报名参与。该项目规划建设新型农房约500套,其中一期建设330余套,首批56套已完成抽签,近期即将交付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该村创新采用屋顶光伏嵌入安装模式,村集体、村民和投资方共同分享光伏收益,为整村的长效维护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
始兴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全县耕地分布在1.8万个图斑中,5亩以下图斑占比达60% ,土地碎片化严重,产业发展受限。为突破这一困境,始兴打破传统思维定式,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形成“以土地重整推动要素优化重构”的新思路。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顿岗镇原本零散的耕地被整合为1个万亩方、4个千亩方和N个百亩方,为农业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5月29日,2025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会在广州召开。会上,始兴县委书记华关结合始兴的实际,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作了题为《以“农村未来社区”引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打造“乡村再造、城乡融合”的始兴范例》的典型经验交流发言。指出:“一年多的历程让我们相信,未来从这片土地长出的,不仅是稻麦果蔬,更是一个关于乡村振兴的全新答案。”
除了周所村,始兴各地的乡村再造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周前艺术公社由村小学改造而成,斩获国际空间设计大奖——IDEA-TOPS艾特奖文化类建筑单元全球五强,并与周前古村联动,打造出“艺术+古村落”的特色IP,吸引了众多游客;聘请北京冬奥会“冰墩墩”设计团队打造的始兴县IP形象在紧锣密鼓推进中;沈所镇八一村的粤北红围国防教育实践基地正式揭牌启用,作为“红色村”,传承红色基因,吸引游客前来追寻革命足迹;抢救性保护下来的始兴县“东郊粮仓”入选2025年全国文物重要新发现;隘子镇满堂村依托4A级景区满堂客家大围,夜晚村民与游客围着篝火载歌载舞,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周前艺术公社。
鳞次栉比的农村用房、配套齐全的生活设施、金浪翻滚的连片稻田,勾勒出始兴乡村井然有序又生机盎然的美好图景。未来,这片土地将不仅产出茁壮的稻麦果蔬,更将书写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和美宜居的精彩答卷。
始兴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7.88%,北山竹海广袤无垠。如何将丰富的林木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始兴给出了创新答案。
北山竹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始兴县在全省率先开展林业碳普惠试点,碳汇交易累计收入1300万元;环车八岭EOD项目全市首个入库省级名单,预计获融资5.9亿元。此外,创新推行“整园授信”“整村授信”,全县113个行政村与金融机构100%签约,绿色金融放款达11.5亿元,为林木开发注入金融活水,让生态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始兴县敏锐捕捉到竹产业的巨大潜力。全县拥有30万亩竹林、立竹量超过1亿根,始兴紧紧抓住“以竹代塑”“以竹代木”的发展机遇,出台一系列扶持措施,全力打造全竹绿色循环产业链。先后引入华鹂年产10万吨四素分离开发项目、新飞年产2万吨特种薄页纸项目等一批竹产业重点项目,始兴国家农村产业(竹产业)融合示范园成功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在供给侧,始兴还在全省率先引进优质竹种巨黄竹,建成巨黄竹苗圃1650亩、完成巨黄竹商品竹林种植2626亩。
在始兴,不仅山林资源被充分盘活,许多闲置资源也得到了有效利用。百年建筑广州会馆变身为交流洽谈平台;闲置小学改造成腐竹生产工厂,带动村民增收;“国保”罗坝长围成为时尚时装秀的T台。这些闲置资源的活化利用,释放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在产业发展领域,始兴积极推进低效用地整治。近年来,始兴将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旧工厂、旧仓储等工业用地纳入全县低效用地数据库,分类推进工业用地整治工作。对部分空置时间长、利用率低的旧厂房实施“三旧”改造,改造地块面积达6.57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6.3亿元,预计总产值将达8.7亿元。市民何阿姨见证了德宝厂从旧工厂到商品房的转变,她开心地说:“在德宝厂打工多年,没想到现在工厂改成了商品房,以后住在这里更安心了。”
此外,始兴县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连续多年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纳入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清单,累计投入4.5亿元,对42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改造过程中,充分整合利用闲置资源,因地制宜推进小区公共空间和配套设施的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新建20余处社区服务设施,新建停车场15个,新增停车位约1200个,让闲置资源“变废为宝”,成为市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建设是基础,管护是关键,且需要长期坚持。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之年,始兴县已培育出顿岗镇、马市镇、隘子镇以及14个典型村,第三批3个镇、13个村也在全力培育中。镇村风貌焕然一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村集体经济在强镇富村公司的带动下迅速发展壮大。
“朱大哥,我来给您宣讲‘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政策,希望您积极参与村里建设,搞好自家门前屋后卫生,做好绿化管理,多给村里发展提建议,大家一起把人居环境整治好。”这是6月13日,始兴县委书记华关走进村民家中宣讲“百千万工程”的场景。如今,始兴县掀起“入户大访谈、宣讲百千万”行动热潮,县、镇、村三级党员干部纷纷带头入户,倾听群众呼声,传递党的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共同为改善城乡面貌贡献力量。
在管护工作方面,始兴在各镇村推行积分制,村民通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获取积分,可在积分超市兑换礼品,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开展“一米方桌”议事制度,倾听群众心声,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聚焦城镇提质,补齐发展短板,始兴县不断加快城乡融合步伐。三年来,始兴县高标准、高规格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教育事业上,新建6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学前教育学位2160个,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75个,完成多所学校运动场地改建工程,极大改善了教育基础设施条件;医疗事业方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始兴共建医院揭牌成立,完善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使区域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院内死亡率由12.4%大幅下降至3.85% ,显著提升医疗救治水平;居民养老方面,构建县、镇、村、居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始兴县养老服务中心已开始试运营,为老年人托起幸福晚年。
在产业经济发展领域,始兴县以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成绩斐然。依托“一园五片区”产业格局(涵盖沙水、马市等工业片区),园区现有工业企业108家,其中规上企业42家,高技术制造业19家、先进制造业11家,形成坚实产业基底。作为支柱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凯荣德玻璃纤维布二期顺利动工,产业集群年工业产值达42亿元,增加值占园区规上企业32%,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在招商引资层面,2023年新签约项目85个、投资金额超100亿元,创下始兴“历年之最”;2024年签约58个、35亿元;2025年又定下35个、25亿元的招商引资工作目标,始兴县持续突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力求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换道超车。
凯荣德玻璃纤维布项目。
把城市搬进农村,在农村遇见城市。从“空心村”到未来社区,从传统建筑到网红IP,从老旧小区到风度书房——始兴县的实践表明,“百千万工程”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一场关于城乡关系、产业形态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始兴县在“百千万工程”建设中,通过“乡村再造、产业协同、城乡融合”三个关键方面的积极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山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未来,始兴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砥砺前行,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迈进,不断书写“始终兴旺地、最美生态城”的新篇章 。正如始兴县委书记华关在发言中所说:“我们要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也让城市人向往乡村的宁静。”在始兴,这样的愿景正逐渐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