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县与暨南大学签订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结对共建协议以来,掀起了一股帮扶共建热潮,近日,暨南大学师生利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契机,通过直播带货、田间调研、乡村墙绘等形式,把论文写在我县山水林下、田间地头,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记者了解到,日前,2024年暨南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寒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行动在我县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多渠道、多形式,引导扶持农村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在沈所镇八一村,暨南大学三下乡的学生们一手托着画盘,一手拿着画笔,在乡村墙壁上描绘着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作,画作结合八一村丰富的红色文旅资源,很好地改善美化了村容村貌,与周边山清水秀的环境相得益彰,成为一道和谐、文明、人文、艺术的乡村靓丽风景线。 我们本次是围绕红色文化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到八一村调研。我们了解到八一村有非常多的红色文旅资源,我本身是学国际新闻的,因为小时候有过将近十年的绘画经验,所以来到这里之后,感觉八一村非常适合进行墙绘的设计制作,所以我们对一些墙面进行绘画装饰,为八一村提供更多文旅元素,建设美丽乡村。
在顿岗镇马蹄采挖田间,另外一队的暨大师生在翻挖、捡拾马蹄,有的学生把铁耙插进泥土中,借助铁杠双脚用力撬开泥土,有的学生则把嵌在泥土里的马蹄一个个捡起来并分装在不同的桶里,切身体验顿岗马蹄生产种植的实际过程,忙碌的身影与本地劳作的村民融为一体,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今天来到顿岗镇的马蹄生产基地,主要是为了将顿岗马蹄等农业农村元素融入我们的文旅路线的设计,以及之后文化传承课的课堂中。另外,我们也会将顿岗马蹄作为一个文化IP,加入文化保护课里面去。希望通过我们的课堂,让始兴的孩子们,能更加了解家乡的农业生产文化,同时促进顿岗马蹄IP走出始兴,走出韶关,让更多的人了解顿岗马蹄。
据悉,2024年暨南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寒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行动利用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结对关系,开展多样化、多领域的合作共建,充分发挥结对高校专业精、实力强、资源优、人才多的优势,结合我县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发展方向,按照“县域所需、高校所能”的原则,以兴产业、活旅游、繁文化、广宣传为抓手,促进文旅工作提质增效,切实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同时也是我县与暨大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结对共建的具体实践,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暨南大学团委这次为了响应“双百行动”助力“百千万工程”,我们全校一共是支持了24支重点队伍,来到始兴的有16支,其中有两支是我们的同学和老师自己自发来的。这个假期,我们会有超过200位师生来到始兴,在我们始兴大地上进行理论普及、文化保护、直播助农、卫生健康以及教育关爱等方面的活动,同学们将会把他们的青春、创意与活力,来一起助力我们始兴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