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网络中国节·端午】我县各乡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群众归属感和凝聚力,日前,我县各乡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端午节文明实践活动。


罗坝镇

6月6日,在传统节日端午节来临之际,罗坝镇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主题,组织开展“浓情端午,文明传承”主题活动。

讲故事。志愿者们用生动有趣的传统故事,为现场参与者讲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包粽子、划龙舟等民俗传统,增进了大家对端午节文化的了解。

图片

包粽子。现场大家围在一起,开始捋粽叶、做“漏斗”、填糯米,包粽子。大家手脚麻利,经验老到,一张张翠绿的粽叶,一盆盆新鲜的糯米,在他们的巧手中变成了一个个有棱有角的粽子。整个活动现场弥漫着棕叶香,大家有说有笑,节日氛围快乐而温馨。

做香囊。志愿者现场演示了香袋的制作过程,包括选材、裁剪、缝制以及填充香料等步骤。大家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纷纷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香袋。大家一边穿针引线,一边互帮互助,共同体验着制作香囊的乐趣。

诵文章。活动组织了中小学生开展征文朗诵,学生满怀深情朗诵了“我来写非遗”征文比赛的优秀征文,使现场参与者更加了解非遗文化,让非遗文化进入群众的视野。



澄江镇

6月6日,澄江镇结合“我们的节日·端午节”开展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暨黄酒“非遗宴”推广活动。

图片

此次活动以“宣传展示+非遗宴+体验互动”的方式,让澄江非遗文化、非遗发展走向广大群众。澄江镇各类黄酒产品展示亮相,特色煎鸡蛋煮黄酒、配以应季的碱水粽、杨梅、澄江特色小吃等陈列满桌,在体验区,非遗项目传承人向当地居民介绍和传授非遗技艺,吸引了众多群众齐聚包粽子、打麻糍,一场非遗文化美食盛宴热闹上演。

澄江黄酒酿造技艺于2021年列入韶关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清代时期,始兴出产的黄酒誉满岭南,被誉为广东冬酒,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以芳香优雅,蜜甜鲜美,口感极佳,营养丰富而著称;其中澄江黄酒的主要材料采用当地优质糯米、新鲜山泉水、自制酒饼以及传统工艺纯手工酿制而成,集色黄、味甜、气香、质优于一体,因其清正醇甜、口感宜人而远近闻名。随着非遗文化的发展,孕育出以始兴县半天下酿酒有限公司、澄江镇杉树下黄酒厂等为代表的本地优秀黄酒企业,同时也在传统技艺传承人的创新下,产出以竹筒、陶瓷瓶、罐装、坛装等各式独特包装风格的产品并广受欢迎,带领当地居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澄江镇成功申报《澄江黄酒》《澄江青草狮》以及《澄江婚俗文化》等3个非遗项目,并以非遗传承和发展为抓手,打造出“澄江非遗展厅”,涌现“闹新娘·品黄酒”“千人打中伙”“非遗宴”等特色活动,推动民俗文化发展、带动非遗项目与产品推广,充分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展现澄江文化自信。


城南镇

近日,城南镇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到城南中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图片

活动现场,青年醒狮队吴孙传师傅以生动、妙趣横生的语言为同学们介绍醒狮的传统文化,示范舞狮的动作要领,引发同学们极大的学习热忱和兴趣。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还潜移默化培养了同学们对非遗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让城南中学学子与非遗文化“零距离”接触,直观感受非遗技艺之美,传承非遗文化精神。

城南镇大力开展“非遗在校园”活动,把非遗项目传统舞蹈“城南醒狮”的基本动作编排成简单易学的传统舞蹈,在城南中学作为示范推广,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让学生们感受到始兴非遗城南醒狮的魅力。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