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在全广东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浪潮中,城南镇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以党建引领乡村绿化为抓手,全面推进绿美城南建设,让“绿色”成为助力城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党建引领,绘就绿美蓝图。今年以来,城南镇坚持党建引领,以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为契机,精心筹备,通过召开全镇干部大会、签订《认养树木承诺书》、制定绿美乡村建设“一图一表一清单”等形式,凝聚党群共识。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主动完成村级党员“先锋林”“企业林”“青年林”选址20余处。镇村党员干部形成“红色引擎”冲锋在前,主动联系驻点机关单位领导干部、驻村镇干部下沉到绿美乡村“一线阵地”,以实际行动植绿、扩绿1.8万余株,为绿美城南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科学规划,优化生态空间。自开展绿美城南建设以来,城南镇坚持“乡村建设、规划先行”原则,结合自然地理特点,邀请韶关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县自然资源局参与,科学编制城南镇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安排绿化项目用地。同时,注重“串点成线、以线带面”,以典型村周前村为主要示范点,以环车八岭乡村振兴示范带为连接线,串联整个城南镇域,充分利用现有绿化资源及土地,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实施增绿扩量、改绿提质、护绿促兴,推进绿美小公园、乡村绿化建设,全面提升城南区域生态空间质量。目前,城南镇已统筹打造周前绿美古树公园、杨公岭古榕树公园、东南村小公园等一批绿美小公园,形成了多层次、多色彩的生态景观体系,既筑牢了城南绿色生态安全屏障,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享受绿色的空间。 项目带动,绿美初显成效。蓝图已擘画、规划已制定、奋斗正当时。城南镇通过实施一批又一批精品项目,持续提升“五边”绿化美化品质。在典型村周前村开展绿美乡村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约5066万,累计完成绿化覆盖约20231平方米,累计在“四旁五边”及绿化规划地带种植香樟树、冬青、乌桕、红叶李、山樱花、红枫、紫薇等树木共计305棵。其中,周前古村文旅产业园项目荣获2023年广东省风景园林与生态景观协会科学技术奖(园林工程奖)金奖,韶关市始兴县“诗画田园·十里彩杉 ”--城南周前至沈所花山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城南片区)荣获银奖。 绿美乡村建设不单是面子工程,更是里子工作。通过实施典型示范村食用菌产业示范点配套设施建设项目、东南村蜜香梨种植项目、皇沙村果蔬种植项目等一大批小而精项目,逐步辐射带动城南1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5万元,其中杨公岭村和新村村更是突破了100万元。绿美城南建设的经济价值得到彰显,“两山”转化渠道进一步拓宽。

凝心聚“绿”,全民共建共享。城南镇坚持“党建红”引领“城南绿”。持续广泛发动镇村党员干部包村包组走访城南籍党员及乡贤686人次,通过召开乡贤座谈会或外出党员座谈会等形式,提升城南乡贤、外出党员及群众对绿美城南生态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积极打造“美丽庭院+”矩阵,制定《城南镇美丽庭院考核方案》,拓宽城南群众参与美丽庭院建设渠道。截至目前,城南镇辖区共有20户乡村庭院达到“美丽庭院”标准,多个村小组农户参与率达到90%以上,群众参与评选积极性强烈,真正实现了以乡村振兴为“针”、绿色发展为“线”,将“美丽庭院”绣进城南绿色发展的画卷中。同时,积极发挥镇村党组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优秀乡贤表率作用,筹措社会各类资金约31.65万元,大力开展植绿、扩绿、护绿行动,鼓励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绿美城南建设。

管养结合,植绿护绿更爱绿。想要在城南镇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道路上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绿色答卷”,单靠镇村“红色引擎”不够,更需要城南千家万户老百姓不断注入“绿色能源”方能持续生成内生动力。为此,城南镇累计招募聘请农村老党员10人作为各类“主题林”护林员、网格员,织密农村党员管护网格,对古树名木“精管善治”,对年轻树种“精心养育”。坚持“三分种植、七分管护”原则,开展《城南镇绿美乡村建设巡查管护实施方案》以来,累计发动镇村干部、村民543人次“巡绿”,确保在植绿后更能护绿、爱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