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帮扶谱新篇 “三名”携手向未来
翻山越岭、道路崎岖,他们的讲台,在乡村教育最薄弱的环节上。东莞市塘厦镇的15名老师组成支教团,由塘厦镇第二小学副校长刘业生带队组团式结对帮扶我县三所公办学校,接力续写塘厦与始兴的对口帮扶情缘。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在这个金秋开学季,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县委人才办、县教育局在沈所镇举办“话乡村教育,谋始兴未来——2024年始兴县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研讨会”,东莞市塘厦镇支教团代表、县教育局代表、县新一届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代表等26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乡村教育的发展路径,深入研究青年教师发展、学校与班级管理、集体备课磨课等教育协作具体事项。 研讨会上,塘厦镇支教团详细介绍了新学年的帮扶计划与工作方案,坚持发挥两地优势、共享两地资源,将乡村教育人才振兴纳入对口协作蓝图,从加强制度建设、落实集体备课、提升青年教师能力、开展“送教大篷车”活动、共建“三名”工作室、引进特色亮点项目等多个方面,帮助我县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名师队伍,实现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刘业生介绍道:“我们团队目前已经完成了对始兴县中小学校的第三轮需求调研,通过对调研情况进行梳理研判,我们下一步准备开展更细分领域的合作项目,比如对不同学科分别进行制度规范、打造一支教育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培养一批教育家型校长等。” 参会的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围绕基层学校行政管理展开了讨论。始兴县实验小学校长伍国兴提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葆有“空杯心态”,不断地学习和读书,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和新理念,像成熟的麦穗一样低着头,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弥补自己的不足;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要重点关注“中青年教师”“职业倦怠教师”与“薄弱教师”等群体,以谈心谈话、培训提升、推门听课等手段为抓手,为他们指明成长路径;作为一名校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对教育的情怀感染年轻教师,带动学校蓬勃发展。始兴县隘子中学副校长管卫军提出,要发挥艺术课堂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轻松自然的教学环境,打造温馨愉快的校园氛围。在热烈的探讨过程中,大家的心得与疑惑得到了充分交流,为不同的学校在行政管理上打开了新思路。 塘厦镇优秀教师罗珊的优课、微课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她分享了在学科教学中的先进方法和教育理念,介绍心理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参会人员的共鸣。塘厦镇优秀班主任彭丹丹始终耕耘在班级建设与管理领域,她分享了研究指导家庭教育中的实践经验,与始兴县“关心下一代大家谈”、碎片式推送家庭教育知识等工作做法进行了深入交流。始兴县名教师李翠分享了“学生课堂”“AR课堂”等结合多种媒材打破传统课堂的新尝试,深入剖析了新形势下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始兴县名教师龙婷十分感慨:“教育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追求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道路上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努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教师是立教之本,面对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供给的期待,近年来,始兴县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师发展推动教育发展,引进教育领域高层次人才超100名,2024年共认定“名校长”2名、“名班主任”4名、“名教师”39名。未来,将持续发挥始兴县镇两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桥梁效能,抢抓对口帮扶、纵向帮扶、“双百行动”等时代机遇,以需求为导向,搭建高层次人才研讨问题、交流经验、共谋发展的平台,不断提升人才工作“软实力”,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