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沈所镇:打好“红绿古”三色牌 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沈所镇立足“红、绿、古”资源优势,开发红色资源,坚持绿色发展,做活古迹文章,以“三色”资源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打造特色文旅品牌,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盘活红色资源 铸就绚烂旅游篇章

  沈所的“红色”代代赓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圣火遍布沈所镇,张文彬、李大林、温盛湘、吴新民、全赓靖一大批热血忠诚的革命志士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留下了中共广东省委粤北省委机关办公旧址红围、中共广东省委地下交通站日新小学、外营保卫战遗址、风队大队藏军洞等19处红色革命遗址。

  为讲好红色革命故事,活化利用红色资源,充分发挥红色革命遗址的传承作用,沈所镇坚持把红色文化作为旅游发展重点,谋划实施华南敌后抗战遗址群修缮项目,对镇域内红色革命遗址进行修缮陈展,形成了以红围为核心,以中共广东省委地下交通站革命历史陈列馆、外营保卫战遗址馆、中共广东省委干部自学班旧址冼屋围等红色革命遗址为外围的“红围景区”,打造红色文化亮丽名片。2023年,红围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图片

  叶丰恒摄。

  与此同时,沈所镇针对分布在各处的红色景点,科学设计旅游线路,确立了红色旅游的“三主”模式:即以红围为主导,以外营保卫战故事为主题,以地下交通站日新小学、八一村革命历史陈列馆为主推,形成沈所镇红色旅游“串珠成链”的发展新格局。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研学旅行产业,鼓励支持八一村成立外营乡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依托红色革命遗址,融入主题研学,户外拓展,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旅游”价值,加快构建“红色研学+生态观光+民俗体验+野外露营”全链条文旅产业发展路线,实现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图片

  八一村党支部书记钟天福介绍,如今,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成立旅游公司,结合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红色旅游研学线路,村里有了明显的收益。目前公司总营业额28万余元,服务研学学员近4500人次。村子也获评广东省乡村研学旅行特色村。

  
发展绿色生态 打造绿色经济新业态

  沈所的“绿色”沁人心脾--徜徉于沈所河畔,时见白鹭翩翩,或翱翔天际,盘旋舞韵;或轻步浅滩,觅食嬉水,绘就一帧帧湿地雅趣。

  此番胜景得益于沈所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绿兴镇。

  如何让绿色生态发展底色落地“生”金?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资本”?近年来,沈所镇积极筹备一系列林业产业推进活动,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迈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换、“生态资本”向“富民资本”转化的实践步伐。156.8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2.32%的森林覆盖率和38504.89亩的林地是沈所发展林下经济的最大底气。

  图片

  沈所镇始终将绿美沈所生态建设作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一环,在增绿、护绿、用绿等方面同向发力。目前典型村累计发动党员干部、乡贤、返乡大学生、社会组织等546人次,组织开展植树活动24场,投入资金97.75万元,种植五角枫、黄花风铃木、杜鹃花等各种类苗木5459株,建成“乡贤林”“先锋林”“巾帼林”等一批主题林15个。通过政策添绿,为推动构建沈所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打下了牢固基础,使产业发展有底气。

  产业多元,乡村振兴增活力。日前,沈所镇群丰村竹林散养土鸡基地开始部分投产,走进养殖基地,郁郁葱葱的竹林里传来阵阵清脆的鸡鸣声,一只只毛色鲜亮、体态均匀的苏禽土鸡或悠或闲觅食,或追逐嬉戏,为这片竹林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

  图片

  “做散养鸡,环境一定要好,沈所镇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我们选择落地的原因之一。”竹林散养土鸡土蛋基地负责人王国兴表示,目前已完成建设10座鸡舍大棚,投产蛋鸡1万余羽,待全部竣工投产,可实现年存栏土鸡3.5万羽,年产2100万枚优质土鸡蛋,直接销售收入2800万元/年。

  该项目的落地投产折射出沈所镇在掘金林下经济,探索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方面成果初显。沈所镇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沈所镇将以始兴县打造“三个10万亩特色产业带”为契机,盘活沈所资源,积极谋划南方姜、桔柚、油茶、松茸等林下经济产业,结合瑶族村30亩赤松茸产业基地,打造林下产业种植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周边村居深挖林下经济发展潜力,形成沈北、八一、黄所、花山、南方、瑶族林下经济示范带,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随着众多绿色新兴产业项目的投产运营,沈所的“百千万工程”展现出了蓬勃的生机与繁荣兴旺的态势。今年前三季度,沈所镇地域生产总值3.19亿元,同比增长1.5%,一季度在镇域经济考评一般乡镇类别中排名全市第四,位列“红榜”,上半年排名全市第九。

  
激活人文古迹 活跃文化强劲力量

  沈所的“古色”悠远流长--石下村位于沈所镇东南面,拥有多项省级县级文物,其中省级文物有1780年建的李氏宗祠、1855年建的栋护晴岚围楼,县级以上文物有十八大门棋盘围屋等面积共达3.6万平方米。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古村落”。

  围绕古色村怎么为乡村振兴发力的问题,沈所镇传承古遗址、古民俗、古文化,打造新形象,赋予新动能,实现新崛起。

  “我们非常注重村里的文化记忆,通过各种渠道梳理本村的村史、村情,帮助村庄讲好故事,深入挖掘村落文化遗存和特色民俗传统,以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石下村支书李泽桓说,弘扬传统文化,让民风乡风好起来。

  图片

  近年来,沈所镇充分依托石下古村落,创新“文化观光型旅游开发模式”,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等措施,以石下村原始建筑景观和人文风貌为核心吸引物,建筑景观、名人故居以及遗址组成主要产品,向游客展示最传统的民俗文化元素,大力打造石下村“古村落”亮丽名片,激发乡村旅游活力。始兴县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张九龄宰相粉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启动仪式在石下村圆满举办。石下古村落也被评为新时代始兴十景之一。

  沈所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玉林表示,石下村不但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还有丰富的生态绿色资源,包括“青龙山森林公园”、“古树公园”、“鹅公咀”,而且本身具备了闲置房屋多、距离县城近的有利条件,下一步沈所镇将努力把石下村打造成为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特色民宿、文化体验、创意生活、写生艺术于一体的多业态综合旅游核心地,打造以古带绿、以绿衬古、古绿互动的新型休闲乡村旅游区。

  漫步石下古村落,思绪悠然,古风幽情悄然盈心。小径蜿蜒,庭院幽邃,古巷老宅间,文化之韵悠长渗透,青砖斑驳,似历史低语;绿苔湿滑,如岁月轻抚。有空,不妨来石下村走一走。

  沈所,一处汇聚红绿古韵的胜地。这里,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绿色发展方兴未艾,古色文化熠熠生辉。沈所因“绿”而秀美,因“古”而极富韵味,因“红”而厚重。新时代新征程,沈所镇将依托省委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契机,全力推动沈所“三色”文旅产业发展,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迈进。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