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司前镇的陈皮产业迎来了丰收景象,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和果农们喜悦的笑脸成为了这个冬季最动人的风景线。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陈皮柑成为了村民们致富的“金果果”。

在司前镇温下村,村民们正忙着将采摘回来的陈皮柑进行剥皮和晾晒。村民们或蹲或站,手中忙碌地开着果、剥着皮,他们的动作熟练而迅速。华于菊是温下村的村民,她告诉记者,通过参与陈皮柑的采摘、加工等环节,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增收。“每天果子采摘回来,我们就负责剥皮晒,每天按计件,每个人的手法不一样,工钱也不一样,在家门口每天能挣到差不多100元,又能带小孩,非常好。”

晒场上,一片片金黄透亮的陈皮整齐地铺展开来,仿佛是大自然赐予的金色地毯,散发着淡淡的果香。这些陈皮在太阳的照射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 陈皮收购商温华龙告诉记者,现在的晴好天气每天可以开两万多斤的鲜果,然后将做出来的陈皮进行晾晒,晒两天到三天基本上就干了,干了就进行销售。“晒出来的陈皮走批发,有很多药厂来我们这里收购二红皮,大红皮像现在很多人拿来泡茶,很多人喜欢这种大红皮。价格今年都要在100元左右每斤。”

在黄沙村的陈皮柑种植基地,同样是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一株株陈皮柑树整齐排列,只见那一个个金黄透亮的果子沉甸甸地挂满枝头,你挤我碰,把树枝都压弯了腰。

工人们穿梭在果林之间,手法娴熟地采摘着陈皮柑,果农田素青是一位有着十年种植经验的“老把式”,她说,陈皮柑不愁销路,一年下来收入很可观。“陈皮柑从小的时候一直到成熟都有很多的老板上门来收货,一年下来收入也有十几万。”

作为司前镇陈皮产业的收购商,温华龙对今年的丰收景象感到非常满意。今年的气候让陈皮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今年的气候很好,陈皮柑迎来了丰收,今年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品质也很好,每棵树都能达到200斤左右,一直收到冬至前,把我们镇上面1200亩陈皮柑全部采收完成。”

除了丰收的喜悦,科技特派员的到来更是为司前镇的陈皮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广东省科技特派员、韶关学院食品科学博士刘永吉在深入调研后,提出了将陈皮与杜仲进行深度开发的创新构想。他计划利用这两种药食同源的资源,打造高附加值的工业化产品,从而打通从种植、收获、加工、翻晒存储到工业产品生产的全产业链条,提升整个陈皮产业的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健康饮食理念的深入人心和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陈皮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司前镇的陈皮产业也因此得到了快速发展。接下来,司前镇将继续加大对陈皮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同时,也将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陈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传统美食。司前镇的陈皮产业不仅让村民们实现了增收致富,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