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沈所镇南方村:党建赋能 开创美好“姜”来

  初冬时节,正值一年生姜收成的季节,走进沈所镇南方村,一堆堆刚挖出来的“南方姜”整齐地摆满了田间地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生姜香气。村民们正有条不紊地采收生姜,拔姜、去泥、修剪,动作娴熟而利落,一派“农事催人忙”的丰收景象。

  图片

  

党建赋能产业发展

  “南方姜”在该村已有上百年种植历史,以体型修长、姜味浓郁、辣劲十足的特点而闻名。近年来,南方村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深挖利用本土资源优势,确立以发展壮大“南方姜”特色产业为主攻方向的发展思路,成功打造了“党建赋能——美好‘姜’来”党建品牌,蹚出了一条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合力共建的“致富路”。村党总支把一些技术骨干党员确定为党员示范户,与种植农户之间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提供技术指导、土地流转等全方位服务,辐射带动群众加入种植行列。

  图片

  “由于有老党员、资历老的村小组长带头作示范,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了生姜种植的队伍中。目前,我们村现有200余户姜农,种植面积300余亩,亩产大约6000斤,预计今年总产量可达180万斤左右,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也从几年前的不足3万元,持续提升到现在的15万元以上。”南方村书记钟良卫开心地说道。

  

党建赋能种植提质

  “在种植生姜的过程中,如果发生姜瘟病,轻则减产,重则无法收成。”钟良卫说道。此前,村民都采用传统的“轮作”方式,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防治虫、草害和连作种植引发的姜瘟病,导致每年可种姜田面积受限。为破解生姜种植难以连作这一难题,在沈所镇党委指导下,南方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成立“村两委干部+先锋党员”构成的“美好‘姜’来”党员先锋队,带头“走出去”,到湛江、茂名等地学习生姜的种植、管理、销售经验,主动“引进来”,成功引进红芽姜新品种,科学选取自然村作为种植试点,改变过去生姜“轮作”局面,实现连作连种。同时,通过沈所镇党委“牵线搭桥”,南方村与广东维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准备同步开展姜田酸性土壤改良工作,提升原有生姜品种的产量与品质。

  图片

  “今年5月,我们试种了5亩新品种,估计一亩地产量在6000斤左右,市场价格每斤5元左右,每亩地的预计收益将在2万元以上,可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余元,可为30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目前,新品种试种成效初显,相信很快就可以在全村推广。”钟良卫满怀激动地介绍道。

党建赋能市场拓展

  在做优做强生姜种植的基础上,南方村积极拓宽销售渠道,通过与沈所镇强镇富村公司达成合作,创新建立“公司+村经济组织+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即农户负责生姜种植,由村经济组织定额收购并根据市场确定产品保护价,然后通过强镇富村公司进行统一包装销售,有力打通了产销链条,提高村民种植的积极性,有效推动扩大生姜种植规模,打响“南方姜”品牌。此外,南方村还积极培育“南方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充分利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结对平台,借助各大高校的人才智力资源,通过“新媒体+助农”矩阵宣传,连接高校资源与乡村需求,推动“南方姜”走出深山、步入湾区。

  图片

  “每年种植的生姜,除了村里面定额收购外,姜农可以自行销售,镇和村还提供多种销售形式供姜农选择,例如电商平台订单、农产品展销会订单等,从而实现‘集体增富、农民增收、产业增效’三方共赢。”钟良卫介绍道。

  南方村书记钟良卫表示,下一步,南方村将坚持在镇党委的指导下,突出党建引领,充分利用合作企业优势,谋划发展生姜精深加工和“生姜种植+家禽养殖”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作好“南方姜”“土特产”文章持续擦亮“党建赋能——美好‘姜’来”党建品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