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罗坝:赤膊上阵舞火龙 非遗民俗闹元宵

  2月10日至2月12日,即农历正月十三至元宵节,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罗坝镇的圩镇宛如被点燃的欢乐海洋,一年一度的舞火龙闹元宵活动在此盛大开场。来自角田圩背谢屋、社区、上岗、淋头四个村的火龙队自发组织,满怀热忱与期待,手持红色巨龙,与当地居民、游客一同欢度元宵佳节,祈愿新的一年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图片

  10日晚上,在罗坝镇圩镇,鞭炮声、锣鼓声交织成一曲激昂的乐章。四支火龙队的队员们赤膊上阵,他们眼神坚定,分工明确,配合默契。以电筒作龙眼,为火龙赋予了灵动的光芒;锣鼓和爆竹开道,营造出热闹非凡的氛围。街头巷道间腾云驾雾的火龙,时而如蛟龙出海,以“团龙起伏”展现出磅礴的气势;时而似灵蛇盘绕,以“龙盘绕柱”尽显灵动之姿。

  图片

  周围的群众也被这热烈的氛围所感染,纷纷点燃手中的爆竹,扔向火龙。一时间,烟花爆竹响彻云霄,火光与烟雾交织,将节日的氛围推向了高潮,整个圩镇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海洋之中。

  
游客文女士

看了罗坝的火龙,真的觉得很精彩、很震撼。舞火龙的这些青年都是赤膊上阵的,他们真的很勇敢。我去年来了一次,今年又带小孩再来感受一下,感受当地人热情。总的来说不虚此行,小孩子很开心,我们大人也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游客梅女士

从外地过来的,今天听到罗坝有火龙节,特意带着相机过来记录一下,全程记录,拍了一拍,感觉到非常的精彩。

  图片

  这场热闹非凡的舞火龙活动,背后还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罗坝镇舞火龙作为非遗文化,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岁月沉淀。火龙又称太平龙,古时农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于每年元宵节前后,用稻秆精心扎成龙头、龙身、龙尾,以竹竿为龙骨,铁线为龙筋,在草把上插满密密麻麻的香火,再以红烛作为龙角,举行舞火龙、放爆竹、封红包等一系列活动,以此达到迎春接福、趋吉避凶、龙报平安的美好愿景。

  图片

  
罗坝街火龙队队员曾文镇

我们年轻人一直都秉承着一种传承力量、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惧怕任何在鞭炮声中的一点点伤害,我们鼓足勇气、全力以赴去参加舞龙。我们(队员)很多人都是从小的时候,8、9岁就开始参与舞龙的,人民群众的这种热情,给了我们一种很大的鼓舞,让我们把这个火龙舞的更加有精神有力量,我们年轻人也一定会把这个四百年的传承一直传承下去,一年更比一年好。

  图片

  而舞龙前后,还会有庄重而神秘的仪式。舞火龙前,在 “龙塘庙”由九名健壮的男子,将放置的火龙恭恭敬敬地请出,在围庙内的大厅柱梁间舞动,仿佛赋予了火龙生命,即“请龙出塘” 仪式。当表演完毕后,火龙又会在围庙前的池塘边被点燃,化作熊熊火焰,寓意着 “送龙归天”,将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一同带上九霄。

  
罗坝镇村民严女士

舞火龙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是我从小看到大的。它在不停的流传当中,由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接过这个火龙的棒子,一代的一代舞下去,将这个力量一直的传承下去。它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是我们罗坝人精神的传承,是非常值得赞颂的。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