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春早,万象更新。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筑梦建行”品牌项目支队的同学们已经走进了始兴的绿美画卷里,他们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发挥专业所长推动地方绿色产业发展,入县下乡开展屋顶光伏规划发展情况调研,在广袤的大地上以青春为笔,写下校地合作的新篇章。
“从城市课堂到乡村实践,我们切实感受到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大意义。”队员们马不停蹄奔赴太平镇、马市镇,穿行在村镇屋舍之间,细致查看每一处屋顶的结构、朝向、光照时长等关键数据,与当地农户深入交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建议。“当地居民对于绿色能源的接受度和支持度极高,他们爱这片美丽的绿水青山,同时也热切盼望着改善生活条件!”队员们惊喜地展开讨论,因地制宜提出了采用新型轻质光伏组件、优化电网布局、引入智能微电网技术等设想,积极为光伏产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出谋划策。
智者,善借力而行。始兴县依托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发挥自然资源禀赋和千年文化底蕴优势,持续引育集聚各类产业人才,不断释放爱才惜才、广纳贤才信号,抓住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社会实践等“牵手”契机,力促地方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对接“拥抱”,形成“政府主导、高校主体、行业引领、企业参与”的联学共建互动机制。
绿色产业发展座谈会上,队员们分享了国内外先进的光伏产业发展模式与前沿技术理念,围绕始兴县屋顶光伏产业现状、发展困境以及未来规划畅所欲言,针对始兴县实际情况提出诸多建设性意见,为地方政府下一步决策部署提供了新思路。一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是山区产业升级之路上的一抹鲜亮注脚,也是人才、技术、资源向乡村流动过程中映射出的明媚春光,在加快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引领下,小县城通过科技赋能的乡村振兴战略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因地“筑巢”,因“巢”聚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一所所特色鲜明、资源优势明显的优质高校相继走进始兴,共建项目22个,设立基地、工作站点(科技小院)12个,产教融合共同体(中心)1个,组建“帮镇扶村工作队”10支,越来越多的校地合作项目正在落地开花、广结硕果。
“对于始兴而言,‘光伏+’的前景无比广阔。”“‘光伏+农业’‘光伏+旅游’等模式,将重塑产业发展空间、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乡村发展绿色产业的未来,必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调研结束,队员们漫步在夕阳下的田埂上,三三两两聊着天。团县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要把清华智慧转化为振兴实效,让光伏板成为山区百姓的‘阳光存折’。”说罢,他又默默安排好了队员们的后续接待服务事宜,这正是始兴县尊才爱才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