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代表就要为选民着想

  “当代表就要为选民着想”,澄江镇第十六届人大代表、澄江镇方洞村书记何运华同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了。他工作中始终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心系村民,忠实地履行了一个人民代表和村党支部书记应尽的职责,为方洞村旧貌换新颜倾注了满腔热血。

  勤走访,理思路,明确方向谋发展

  方洞村地处雪峰山脉,最高海拔达1114米。辖有3个村民小组201户771人,耕地面积44公顷,山林面积1096公顷。村民以经营竹木为主,兼营香菇、松脂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单季”水稻、豆类等,集体经济非常薄弱。何运华上任后,坚持“当代表、尽职责、作贡献”的原则,与百姓保持密切联系,认真为人民谋实事。他经常到各小组各户去走访群众,了解各小组各户的情况和想法,认真听取老村长、老党员的意见,心中有了底之后,逐渐形成了发展思路,制定了一个村版的“五年发展规划”,包括三个项目,分别是发展高山茶叶种植产业、建设生态农场、发展生态乡村旅游。有机结合三个产业,以种植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目前,方洞村高山茶叶种植产业已完成土地集中流转,预计利用全村的荒地、荒山计划种植高山茶200亩;生态农场建设项目选择在离村庄较远的朱洞一带,建立围栏打造天然林下黄牛养殖场,同时利用当地环境,后续将打造林下生态养殖观赏体验区,既解决撂荒耕地的复耕复种问题,又可借此解决部分群众的就业问题,为方洞村发展带来了新希望、注入新活力。 

  亮身份,当先锋,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完善基础设施

  方洞村距离镇中心15公里,地处澄江镇南部,竹木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由于道路坑坑洼洼,遇下雨天车辆很难进入山中拉竹木,群众守着金山不能富。“要想富,先修路”,何运华深谙这个道理,但在条件艰苦的方洞村修路谈何容易,为此他积极向镇党委政府汇报,争取支持,以人大代表的身份,积极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发动村中和外出乡贤支持,积极商讨发展大计。2022年争取了巷道硬化项目,全村所有村小组基本上实现道路硬化,打通环村路、沿江路、下礁寮进老厅下段等路段。除此之外,全村安装了68盏路灯,进一步方便村民夜间出行。沙万片区进行了生态乐园改造,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样板。修建了30米河堤,确保沿江路得以实现。方洞小学校舍由海涵公司投资,将荒废了10多年的方洞小学闲置校舍重新改造,建立茶叶加工中心、展销中心。增加了8处免费WIFI点,解决了村里公路没有手机信号问题。公共场所增加了10个天眼,保障治安安全。新增加电信手机基站一座,填补了长期以来近5公里公路长度及近10平方公里区域无手机信号的空白,为护林防火、村民进山作业安全,旅游开发提供有力的保障支撑。自筹14万多元,建设了具有方洞文化特色的牌坊和凉亭。完成了安全饮用水支管入户工程项目。在他的带领下,方洞村的环境已发生很大改变,古屋老巷、小桥流水、碧水绿树交相辉映,尽显乡风古韵。村民邱国娇感慨地说,现在村里建设得那么好了,在外务工的村民都经常回来玩,村里越来越热闹了,没有何运华书记的努力,就没有今天美丽的方洞村。

  践诺言,作表率,争做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

  方洞村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是何运华带头率领村“两委”班子和全村村民同甘共苦、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结果,是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何运华说:“我作为人大代表,不仅要想办法让村容村貌得到根本改变,更重要还要促进产业发展,让方洞村实现可持续发展,让老百姓都富起来。”所以,他主持成立了一村农业发展(始兴)有限公司,主导开发了南酸枣糕、洛神花蜜饯、食叶草酱菜等多个品种的开发研制工作,产品受到市场好评。成立方洞村乡村振兴车间,乡村振兴车间原料供应采取企业自有种植基地原料供应与订单农业采购为主、市场采购为辅的原料采购方式,村委会合理利用撂荒耕地种植洛神花50余亩,并通过订单协议鼓励其他行政村、村民种植洛神花、酸枣等作物,由乡村振兴车间回收进行加工处理成农副产品,主营产品为南酸枣糕等系列相关产品、洛神花干等相关系列产品,食叶草等相关系列产品,极力打造广东南酸枣第一品牌,成为韶关市本地特色优势产业。方洞村乡村振兴车间预计可产出南酸枣果浆32万斤,洛神花干12万斤,由于今年是试运营,预计今年可带来村集体收入约15万元。种植洛神花、酸枣等作物既能够解决农村闲置土地荒山,也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实现双赢。

澄江镇方洞村村民再分拣洛神花.jpg

        澄江镇方洞村村民再分拣洛神花

澄江镇方洞村修建河堤.jpg

        澄江镇方洞村修建河堤

澄江镇人大代表、方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运华联系群众.jpg

        澄江镇人大代表、方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何运华联系群众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