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苏,植树添绿正当时。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2月5日,隘子镇人大组织30余名县、镇二级人大代表在新中国成立村河畔开展“共建绿美隘子 人大代表在行动”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为生态屏障添新绿,为乡村振兴增动能。
一、高位推动:凝聚绿色发展共识
活动当天,镇党委书记刘鹏、镇人大主席陈志文等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与代表们共同挥锹培土。刘鹏同志在植树动员讲话中强调:“人大代表是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践行者和监督者,要让每棵树苗都成为传递生态文明的绿色纽带。”活动现场同步设置绿美宣传点,让代表们向周边群众宣传绿美生态政策,号召群众一起参与到绿美生态建设中来。通过“植树+宣传”双线联动,带动村民共计200余人共参植树,掀起全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热潮。
二、科学植绿:打造特色生态景观
在镇林业技术员的指导下,代表们严格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精心栽种落羽杉、红桂等兼具生态效益与观赏价值的树木200余株。在新中国成立河畔的绿美建设中,采取色彩与香气立体搭配模式,为秋冬时节留下流动美人的自然油画。“我们不仅考虑成活率,更注重打造生态的‘顶流美景’,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观赏体验。”镇人大代表、林业站站长卢胜华表示。
三、机制创新:激活长效管护动能
为确保植树成效,镇人大建立“代表认养+群众参与”机制,为该村代表联络点驻点代表划分管护区域,定期开展巡查养护,同步号召群众监督代表养护,并积极参与到植树护绿行动中,共建绿美生态隘子。“看着自己种下的树苗由自己专属负责管护,就像多了一份生态守护的使命。”镇人大代表邹保燕擦拭着额头的汗水说道。
四、产旅融合:厚植生态经济沃土
此次植树活动选址颇具深意——新中国成立村沿岸既是生态脆弱区、灾害隐患点,又是隘子镇全域旅游规划中的重要节点。镇人大副主席李步文表示:“我们将集聚合力打造绿美小公园,共谋新中国成立村林下经济产业发展,让绿色资源真正转化为产业、文旅红利。”今年,隘子镇已将生态建设与客家围楼文化旅游带建设深度融合,将规划建设多处乡村公园,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增收。
春风拂过新栽的树苗,新中国成立河畔萌动着勃勃生机。代表们沾满泥土的双手、群众自发加入的身影,共同勾勒出绿美隘子建设的动人图景。这场春天的“绿色赶考”中,隘子镇人大代表正以“植”此青绿的担当,书写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