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沈所镇石下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

  2025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近日,沈所镇石下村人大代表联络站紧扣“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组织县镇两级人大代表通过实地调研、座谈研讨、接待群众、志愿宣传等方式,将代表履职与“百千万工程”深度融合,为乡村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智慧、展现人大担当。

  活动伊始,代表们深入韶关粤北兄弟公司智能化水稻育秧中心稻谷烘干加工项目现场进行调研。据了解,该项目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技术推广”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行“统一品种育秧、统一播种管理、统一技术收割、统一优质烘干、统一收粮加工”全链条服务,有效提升亩产效益,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实现了科技强农与生态环保的双赢。代表们细致询问技术推广覆盖面、农户参与收益等情况,对其“降本增效、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给予肯定,同时建议企业进一步拓宽服务边界,通过“技术培训+订单合作”模式,让现代农业红利辐射更多小农户,推动“技术优势”转化为“共富动能”。

  随后,代表们前往石内村经济联合社稻蛙养殖基地,实地考察“水稻+黑斑蛙”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该模式依托自然生态规律,以蛙类捕食害虫、排泄物肥田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预计能够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同时带动村民就业和相关产业发展,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富民逻辑。代表们指出,要以该项目为示范标杆,强化技术培训与市场对接,一方面联合农业部门开展技术培训,另一方面对接电商平台、餐饮企业搭建稳定销售渠道,让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群众“钱袋子”的增长优势。

  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强化稻蛙养殖技术培训”“推动智能化育秧服务向散户延伸”等针对性建议,既立足产业实际,又紧扣群众期盼,为沈所镇优化产业布局贡献人大智慧。会后,代表们在石下村人大代表联络站接待来访群众,倾听群众关于近期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意见。针对群众反映的“房前屋后杂物堆放”“垃圾桶位置不合理”等问题,代表们现场登记并协助村委会制定整改清单,明确时限推进解决。

  活动尾声,代表们化身“环境整治宣传员”,深入村巷发放《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倡导村民杜绝“乱丢弃、乱堆放”等行为,主动清理房前屋后杂物。同时对照沈所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中“清理乱堆乱放、整治残墙断壁”等要求,实地巡察村容村貌,引导村民共建共享整洁家园。

  此次活动以“看产业、听民声、谋良策、办实事”为脉络,将代表履职成效转化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具体实践。下一步,沈所镇人大将持续跟踪问题整改,推动代表建议落地生根,以“小切口”撬动乡村发展“大变化”,为“百千万工程”在基层走深走实贡献人大力量。

图片1.png图片2.png图片3.png图片5.png图片6.png图片7.png图片9.png图片8.png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