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养老,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话题,也是牵动每一个家庭神经的话题。如何应对养老挑战是目前以及将来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无法逃避的问题。医养结合、社区养老、以房养老、居家养老、异地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的出现,如何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形成规模并推广开来,是当前社会亟待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养老 社会问题 新型模式
一、探索背景
据统计,2015年,我省60岁以上的老人达37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4.4%,全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2亿,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十三五”时期将是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的加快期。养老,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话题,也是牵动每一个家庭神经的话题。如何应付养老挑战是目前以及将来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无法逃避的问题。现实生活中,老人往往面临的是公办养老机构等不起,民办养老机构住不起的尴尬局面,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医养结合、以房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异地养老等等新型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下那种方式适合才能普及开来,是当前社会亟待思考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2017年2月6日,三部委联合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拟打造100个示范基地100家领军企业。2017年7月27日,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要建设一批养老示范企业、乡镇和基地,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和应用推广。此次《通知》,实际上是在落实《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
二、当前我县及韶关市社会养老概况
我市是全省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有60岁以上老年人47.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4.38%。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十一五”期间,我市投入6000多万元新建、改扩建社会福利院、村敬老院,目前,全市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08间,收养老人6千多人,其中政府供养的“三无”及“五保”老人5千多人,社会自费老人一千多人。养老床位从“十一五”初期的3500张增加到现在的8147张。今年,我市从福利彩票公益金预算中安排养老服务事业达1000万元。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农村养老服务建设“幸福计划”等。但由于我市已进入老年人口快速增长阶段,面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现有机构养老床位不足,居家养老服务支持系统尚未建立,养老服务管理和护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仍较低等矛盾日益突出。
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养老事业已经远远滞后于人们的客观需求。截至2016年底,我县有60岁以上老龄人口37177人,今后一段时期还会加速放大。目前,我县拥有民政直辖的社会福利院1所,乡镇级敬老院9所,共有床位560涨,主要用于解决城镇三无人员、弃婴、孤儿的救助和农村的低保户、五保户家庭的养老,但由于传统的养老观念和现有设施条件,全县目前入住人数仅有109人。现有的养老机构、服务水平、设施条件已无法满足新时期下社会各个阶层的养老需求,其主要困难和问题表现为:
(一)对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对老龄化面临的严峻形势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还没有把发展老年服务业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有关政策落实缺乏刚性措施,有的养老优惠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真正落实。群众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关注度还不够高,养老观念有待转变。
(二)政策落实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发展养老服务业在城市规划、土地供应、税收优惠、融资补贴、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随后省、市也相继出台系列鼓励政策,但由于这些政策涉及规划、国土、税务、财政、水电气等多个部门,没有有效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在实际运用中,一些政策难以落实。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相关扶持政策效果不佳,都制约着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三)政府财政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县仅有的几家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和养老服务设施严重滞后,与新时期老人们的所需所想有相当距离,导致我县的福利院、敬老院的入住率低下,预示着传统意义上养老方式已经不适应了。加上上级养老项目资金投入也较少,各级财政配套资金难以落实,致使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困难。
(四)养老服务组织和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服务组织数量较少。目前从事社区养老服务的组织主要以社区居委会、志愿者组织和一些家政服务公司为主,专门从事养老服务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少之又少。二是服务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低。目前为老年服务人员数量偏少,保姆式服务为主,素质较低,服务方式单一,服务功能不全,作用发挥不够等情况普遍存在。为老年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大多数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还局限于低层次的日常生活护理和家政服务,缺乏专业的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高层次服务。
三、“泰成逸园”智能化医养结合养老中心
九月二日组织政协港澳侨专委会委员到广东省泰成逸园有限公司进行参观考察,给各位委员们大开了眼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不单单因为这是省级第一家医养结合的养老中心,同时它也是一家目前国内少见如此完善且实行全智能化管理的一家养老机构。机构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了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医养结合"这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 、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或成为新时期养老的主流模式。
“泰成逸园”是广东省民政厅批准的首家省级(社会资金投入)的都市智能化“医养结合”养老院,是引进欧美、台湾、日本等一些先进国家的养老理念而开办的“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它实现了三个一:省内第一家在医养结合领域与三甲医院合作,第一家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社会养老机构,是广东省首家省级都市智能养老家园。真正实现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及李克强总理等领导人反复提到的“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
“泰成逸园”养老社区院内外景壮观之极,生活配套设施非常完善,住在园区内可以得到一站式服务,生活非常方便。园内占地面积约4.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规划总床位3500个。南方医院的进驻,将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先进管理水平带进养老院,使得老人出现病症时能得到第一时间医治,还开辟了重病绿色通道。养老院实行智能化全方位管理:一是采用国内最先进现代化智能监控系统,通过监控平台,将老年人健康档案,在养护中心与三甲医院之间实行轨迹管理,全天候监控,动态实时更新;二是整个园区覆盖红外线电子围栏、通过老人穿戴的设备实现随时随地自动报警,全方位时刻守护长者。三是子女可以通过App手机应用,在国内外任何地方,花上几分钟就可以知道父母在这里过的怎么样,身体状况如何,可以知道每天的饮食及生活娱乐情况,这里的服务态度及质量好不好等等。还可以视频通话,让子女安心、放心,也让父母舒心!园区还有康复中心、养护中心,老人用品展示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涵盖养老养生、医疗保健、生活配套。精神文娱方面,配套有放映厅、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内设有音乐室、舞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桌球室、手工室、书画室、健身室、日托室、餐厅和培训室等等适老年人活动的功能室,能够满足长者不同类型的休闲娱乐需求。泰成逸园成立逸园荟,组织长者开展老年大学活动,鼓励长者走出社区,参与社会活动,发挥余热,充实晚年精神生活。实现了“医养零距离,居住邻距离、智能灵关爱”,实在是一个超大规模的五星级养老家园。
四、发展我县未来养老事业的若干思考
随着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养老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亟需面对的严重课题。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之下,如何引入社会基金、加大财政投入来发展多元化养老事业,发展适合本县实际普通市民消费的起模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思考一:目前,机构养老限于资源匮乏、成本较高和传统养老观念,无法也不可能大规模推广;而居家养老虽然大范围推广发展,但仍然面临专业化水平低、治理机制效率低下等问题,亟须完善和改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嵌入式”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结合了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两者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二者各自存在的天然局限。当前,“嵌入式”的养老模式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进行了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子女为双职工家庭,居家养老的难度很大。尤其是瘫痪、半自理、轻度失智失能的老人,几乎不具备家庭养老的条件。如果把小型养老服务机构“嵌入”社区,老人既可以不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也能让子女随时探望,还可根据个人需要接受“短期入托”或“上门护理”等服务,这样是不是就让居家养老的难题迎刃而解了?这种模式,就是当下悄然兴起的社区嵌入式养老。
嵌入式养老模式是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两种模式上的补充和整合, 即以社区为载体,以资源嵌入、功能嵌入和多元的运作方式嵌入为理念,通过竞争机制在社区内嵌入一个市场化运营的养老方式,整合周边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就近养老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便利化的养老服务。“嵌入式”养老模式主张结合社区内部以及社区周边的养老服务资源,既可以提供机构入住养老服务又可以提供入户养老服务,集中了传统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三者的优势。目前,我县规模较大、管理成熟的社区主要有天元、美景园、幸福里、盛世家园等,可以通过这些成熟社区作为试点,引进社会资本,在我县发展嵌入式社会养老。
思考二:发展"医养结合"这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 、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医养结合"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最大化利用。发展"医养一体化"的养老模式,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位。整个医养社区将功能将分为四化:一是功能复合化:为长者提供医疗、养生、娱乐、学习、旅游度假等多种社区服务。二是服务品质化:国际领先服务团队加盟,理念人性化,服务水平达到国际高端品质。三是配套多样化:社区配套多种多样,足够满足长者多样性。四是硬件智能化:社区釆用国际先进智能化养老设施配套,时时刻刻保护长者的健康安全。即要有人文关怀和休闲氛围,又要配备现代先进智能化养老设施设备;即能保证长者享受城市配套和健康医疗,又可实现长者与子女"生活分开、居住相邻"的亲情互动。从而真正实现国家领导人反复提到的“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
我县地处粤北山区,具有丰富的生态、土地及自然资源,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引入社会资金,境外资金,建立始兴人承受得起、消费得起的养老机构。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广泛开展合作,实现资源互补,探索建立适合山区发展的新式养老机构。政府层面从土地政策及服务上给予大力支持机构养老,通过招商引资等等方式,引进社会资本,投入到养老机构建设中。正在规划中“始兴县上奉寺智者村”就是由香港九龙中扶轮社筹资建设的新式养老院,这将打破传统式福利养老,向医养结合转变,打造医养一体的专业功能社区,为我县的社会养老事业开辟新路径。
思考三: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公办社会养老院。目前我县公办的“养老院”由于设施设备、配套服务等仍处于初级水平,不能满足新时期下的老人需求,导致这种传统的“敬老院、福利院”没有太大诱惑力,主要是为了解决低保户、五保户的养老,还不能真正成为社会养老的主要选择。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盘活现有社会养老资源,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配备专业的管理、服务人员,优化养老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可采取公建民营、区域性养老所等模式,在现有的基础上集中财力,建设具有相当规模、配套完善、医养结合、选择多样的养老院。同时,政府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各级各部门配合支持,通力协作,将有力促进我县公办社会养老事业的长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