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于花山水库扩容提质的调研报告

花山水库是我县的饮用水源。保护水质,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增加容量,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根据工作安排,县政协经济委就花山水库扩容提质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为此,我们成立了调研小组,在2017年5月至7月,先后到南山保护区、沈所镇花山村的大坪、黄坑和原合水村等地实地考察,与县发改、南山保护区、沈所镇及有关村和县水务、供水公司联合座谈。调研报告形成初稿后,组织专委会成员进行集体讨论,广泛征求意见,集思广益,认真履行委员职责,积极参政议政。现将有关情况,终合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花山水库的基本情况。

花山水库位于沈所河的中上游,水库集水面积48.2 km2,主河长17.7km,坝址上游河床平均坡降19.6‰。水库于1979年建成并投入运用,2003年进行安全除险加固。经安全加固,现正常蓄水位为178.5m,相应库容906万m3,总库容1368万m3,为中型水库,主要担负下游沈所镇两岸的防洪、1.3万亩的农田灌溉和县城及周边乡镇6万多人的生活用水三大作用。

2.始兴县自来水公司花山水厂基本情况。

花山水厂位于县城西南花山平湖坝下,占地1.67万平方米。水源取自花山水库。按目前供水要求,常年状态下,水库库容充沛,水质良好,水源水质符合国家地表水Ⅱ类卫生标准。该水厂一期工程投资800万元,1996年6月完工通水;二期扩建工程投资480万元于2001年7月完工,设计供水能力为2万吨/日。

二、存在问题

根据调研,我县花山水库及自来水厂的水质水量目前基本能满足县城及周边乡镇农村日常供水需要,但是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一)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污染较严重。1.黄坑村民生产生活废水直排。花山水库库尾西向的花山村黄坑片有64户220人。虽然有33户村民在太阳坝建立了新村,但是目前仍未完成搬迁;其余31户村民因贫困、不想远离耕地、县城有房居住等原因未实施搬迁。考察时我们发现黄坑小组的小溪边,随处可见生活垃圾,如废弃的塑料、泡沫、婴儿纸尿片等,群众在溪水中洗衣、杀鸡;垃圾池设在溪水旁边,一经雨水冲刷,残留物就直接排向水库;在水库尾的库底空地上,有群众烧烤、休闲留下的游玩弃物等。2.合水搬迁遗留问题产生的污水直排规模较大。在水库北向,为保护饮用水源,我县在十多年前,组织了原合水瑶族村村民整体搬迁。经本次调研了解,合水方向左拨水、塘斗、田丘塅目前有瑶民63户215人,其中未搬迁的有34户117人,从沈所镇瑶族村返回合水从事生产的有29户98人。这些村民生产生活在水源地,基本上是污水废水直接排入水库。3.花山大坪片区水源保护不力。该片区有158户505人常住,农田800多亩。很多农户未能进行科学施肥、如常使用农药,导致农药残留在土壤,经雨水冲刷或直接跟随灌溉用水排放流入到水库内。目前主要靠几口鱼塘避免直排,日积月累,必定对水库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有关部门十多年前所做的一些保护措施,由于设计不合理、规模太小、高速公路新建改变了地貌与流向等多方面的原因,形同虚设。

(二)库底淤泥影响饮用水水质。水库淤积是一种自然现象,天然河道的水流通常都是存在着大量的河沙和泥沙,当河水带着泥沙进入水库中,随着水流面积的不断增大,水的流速以及挟沙能力也不断沿程递减,沙泥从粗到细地在库底沉积,导致水库淤积。水库淤积的出现,除了对水库库容量的侵占,危害更大的是随着泥沙的淤积,很多有害物质被沉淀,对水质造成影响。花山水库自1979年投入运用以来,从未清理库底淤泥,库容量受较大影响,水库上游群众产生的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农药、化肥的使用,导致有害废弃残留物入库沉淀到淤积物中,必然日益严重地影响水质。

(三)水库容量有隐忧。根据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到2020年,我县城镇化率将达到42%,常住人口达到8.71万人;到2020年,规划工业园区入驻企业达到100户,预计常住人口可达5万人(该纲要缺预计供水量化数据)。

随着我县经济的迅速发展,用水需求逐年增加。按水务部门预计(详见附件1——合水水库工程简介及高程与库容对应关系表)将来需水量要达3.75万吨/天,而花山水厂目前设计的供水量为2万吨/天,未来供需水量之间的矛盾将要成为阻碍我县发展的一个瓶颈。另外,由于久未清淤,目前库容量较难准确估算,在极端干旱的季节,县城及周边乡镇将面临缺水困境。因此,对花山水库进行扩容应该列入规划,及时准备,未雨绸缪。

三、建议意见

1.进一步加强对饮用水水资源的保护。

一是加强人畜粪便、垃圾管理。饮用水源区内农田要引导群众合理、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在花山黄坑,未搬迁完前要针对黄坑村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专门拨付资金,聘请专人每天清运一次,确保生活垃圾不进入水库。从长计议,黄坑有必要整体搬迁。另外,要在库尾显眼处设立大型警示牌和宣传教育牌,教育引导当地群众和休闲群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乱丢垃圾,休闲活动结束后要将垃圾打包带离水源保护区。

二是加大对周边污染的治理力度。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花山大坪方向,在黄坑路口集中,建议在黄坑路口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或据理力争高速公路部门的理解与支持,铺设地下涵管将污水引至水库下游。

三是继续实施水库移民工程。要加快花山太阳坝新农村建设,让黄坑的33户群众早日入住。另外,要向上级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对未实施移民搬迁的合水方向和黄坑方向的群众进行整村搬迁,减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

四是进行水库清淤。一方面,库底泥沙淤积较多时,大量的农田氮、磷等污染物被底泥吸附,并长期淤积在水库底部,可致使水生态平衡遭受破坏,鱼虾等水生生物种类逐步减少,对水体原有功能影响较大,必须采取有效的清淤措施。另一方面,水库自1979年投入运用以来从未清淤,进行水库清淤可以增加有效库容量。

五是加强宣传,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利用各类宣传手册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水库水源地保护舆论宣传和科普宣传,使库区村民意识到水库水源地保护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的氛围,让水库水源地水环境保护得到广泛认同和支持。

2.积极主动应对水库扩容。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认为,未雨绸缪,积极做好花山水库扩容各种可研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从初步调研看,可以考虑的方案有:

一是在合水兴建水库。在花山水库上游的原合水村委会附近择址再修建一个大坝,作为花山水库的二级水库,建成后可增加库容量约几百m3(详见附件1——合水水库工程简介及高程与库容对应关系表),可有效增加库容,并在水库清淤时,运行二级水库保证正常供水。该方案建设难度不大,经济效益最佳,但是因为选址在南山保护区内,如需新建,根据环保部《关于印发环评管理中部分行业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的通知》(环办〔2015〕52号)文件精神,需出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另外,还需出具论证报告、科考报告、总体规划等,同时向省政府提交保护区功能调整申请书,将坝址建设地调整出保护区范围内,短期内完成审批有不小难度。(详见由南山保护区等部门提供的附件2——关于合水水库修建的意见与报批资料要点)

二是从花山村大坪小组对耳石(地名)铺设水管,引水到花山水厂,该方案可增加集雨面积大约10%,效益一般,如果科学测算后,投入不大也可考虑。

三是从流田水库引水(详见附图)到花山水厂(或就近另建水厂)。将流田水库作为花山水厂的备用水库,(此处增加流田水库的基本情况介绍)。在水库清淤和水量不足时启用流田水库,可保证正常供水。该方案可以增加集雨面积大约一倍,但投入不小,建设难度较大。

 

   附件1——合水水库工程简介及高程与库容对应关系表

   附件2——关于合水水库修建的意见与报批资料要点

   附件3——资料附图和现状图

   附件4——黄坑水溪接水库入口现状图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水库尾生活垃圾污染情况(黄坑)

               水库尾淤积的淤泥和其中的生活垃圾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