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规划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吹响了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美丽乡村的号角。根据《政协始兴县委员会2018年工作要点》(始协〔2018〕3号)调研课题的安排,县民族宗教工商委围绕“加快村级设施建设、提升村级公共服务配套,助推乡村振兴”开展了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现汇报如下:
一、我县村级设施建设和村级公共服务配套的基本情况
始兴县位于韶关市东部,总面积2174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25.37万,辖9镇1乡,有居委会14个、村委会113个(其中面上村82个、省定贫困村29个和2个“画里清化”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创建主体村),村小组1498个。村级设施建设和村级公共服务配套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乡村道路。我县农村公路分布10个乡镇,农村公路总里程1165.665公里,其中县道130.814公里,乡道652.204公里,村道382.647公里。全县农村公路铺装里程898.917公里,未铺装里程266.748公里,铺装率77.12%。列养里程1165.665公里,其中列养县道130.814公里、乡村道1034.851公里,列养率100%。截至2018年5月底已通车的建制村数量为102个,未开通客运班车的建制村11个。2018年底前完成新增通班车建制村数量6个,年末建制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到95%以上。2020年完成新增通班车建制村数量5个,年末实现通车率达到100%。
(二)文教体卫。现有行政村有86个村(社区)完成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其中,19个示范点,65个非示范点),建成率为67.72%。剩余41个非示范点建设将在2018年底前完成,达到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包括搭建有文化舞台的室外文体广场1个,并配置有音响、广场舞等必要的群众演出设施,综合文化室1间,内有图书阅览室(含电子图书阅览室)、棋牌室、排练室、亲子室等。配有图书1000-2000余册,电脑2台以上及图书架、桌椅等设施。现有村级完全小学4所、教学点33个、幼儿园49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体育设施方面,所有建制村都完善了文体设施(球场1个、乒乓球台2个),29个省定贫困村还另外增加了健身路径1套。现有村卫生站113家(其中省级资金改造新建了33村卫生站,市县级资金16间,完成了49间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工作),村级卫生员119人,实现了村级卫生站全覆盖。
(三)改水改厕和农村电网。我县于2016年启动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已完成覆盖全县10个乡镇78个行政村,合计受益人口12.4万人。预计到2018年底,我县行政村自来水覆盖率可达100%。农村建成无害化厕所达94.39%,卫生厕所达98.12%。通过多年的农村电网改造,全县所有行政村(含村组及自然村)都通上了电,达到了电力全覆盖。
(四)村级信息基础、电子商务和物流设施建设。乡村手机2/3/4G信号覆盖率达到118%以上。在行政村实现了宽带网络全覆盖和村组的广泛覆盖,促进了乡村互联网服务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的繁荣发展。目前全县有37家农村淘宝服务站、5个镇级农村电子商务运营中心,预计在2019年12月前全面完成始兴县农村电商服务网点建设,建成113个农村电商服务站,实现我县农村基层电商服务网点全覆盖。支持村级电商服务点拓展代收代缴、代买代卖、小额信贷、生活 服务等功能。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支持邮政速递、菜鸟驿站、顺丰等现有快递物流企业及涉农电商企业自营物流向农村地区加快延伸。预计到2019年实现快递物流配送48小时内到村服务点,物流快递网点乡镇配送率100%、行政村配送率50%。
(五)农村环境整治。我县从2016年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目前更是开展了“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加快推动农村环境整治进程。全县共有670个村小组启动了“三清三拆”工作,完成了“三清理”约35995处;完成“三拆除”约7269处。以建设新农村示范村为重点,突出打造29条省定贫困村,以示范村引领其他村的整治工作,打造了马市红梨村、顿岗周所村、罗坝河渡村、太平水南村等先行点。2015年,我县就在全市率先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市场化运行,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连续五年投入5133万元用于全县农村生活垃圾的清运保洁,覆盖全县94.5%的行政村组。有290个自然村已实行雨污分流,195个自然村建有沼气池、厌氧池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六)镇村公共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全县10个乡镇127个村(社区)建立了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站),配备了自助终端机、高拍仪、读卡器、扫描仪、评价器和视频监控等设施。目前进驻镇村公共服务中心(站)的事项有卫计、残联、民政、人社等4个部门共46项镇级公共服务事项,17项村级公共服务事项。并制定了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在镇村稳步推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准确认识现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起点。近年来,我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基本社会服务不断向乡村延伸,不仅多数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已经在乡村实现了广覆盖,而且乡村道路等公共品和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供给正在提档升级,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城市相比,与农民对美好生活期待相比,我县乡村有些基础设施和社会基本服务仍然十分薄弱,城乡间差距仍然较大,仍然是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
(一)村道与网线方面。乡村道路建设质量较差,道路养护和管理任务重。前期建成的公路标准较低,抗灾能力较弱,安全设施不到位,养护投入严重不足,路面状况较差;农村“三线”(电力、电视、通信线)陈旧落后。如农电变压器存在老化现象、能耗高、性能差。有些电线杆破损严重,已处于危险状态。一旦遇到刮风打雷下雨就发生断电,这不仅使供电不正常,而且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此外,村庄内“三线”乱拉乱接现象严重,线路老化,安全隐患较多。
(二)文教体卫和公共服务站方面。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特别是非示范点还存在建设标准不高、重建设轻管理、经费投入不足、使用效率不高等问题;村级公共服务站平台政务系统功能缺失,没有配务综合窗口专职工作人员、自助终端机搁置未使用、高拍仪、评价器没连接在专门的电脑上,“七所八站”的事项没进入办事大厅;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人口生育政策调整、户籍制度改革以及人口流动和适龄人口规模结构改变,村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明显不足,小学和幼儿园建设相对滞后,师资力量不足,农村适龄儿童家庭面临学前教育带来的资金压力较大,农村对优质学位的需求与现有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突显;村级卫生站人员保障、医务水平、设备设施等综合条件较差,服务能力有限;村级健身路径等文体器材、场地建设仍然有待加大投入和保障。
(三)网络与物流方面。村级互联网普及率较低,村民上网设备主要依靠手机,农村互联网相关基础设施普及情况仍然相对较差。“农村淘宝”等平台推广较慢、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缺少专业的仓储场所,销售场所相对简陋。与网上营销物流配送相关的冷库、冷藏车、陈列冷柜等冷链体系建设明显滞后,我县生鲜农产品预冷保鲜冷链配送能力不足。
(四)农村环境整治方面。当前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推进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农村规划编制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无序。表现为规划设计人员深入村庄了解不够,出来的规划编制达不到预期,村民不清楚哪里要拆、为什么拆、拆了后怎么建;二是整治任务重,资金缺口较大,同时工程结算周期较长、手续较为繁琐;三是农村环境整治类别多、现状复杂,受制因素较多,造成工程建设推进难度较大;四是机制有待健全。大部分镇村未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后续长效管理不及时跟进,就会出现“治理-反弹-再治理”的怪象。
三、对策及建议意见
加强村级设施建设、提升村级公共服务配套,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目前,村级设施建设仍是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问题,应尽快缩小城乡差别,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进一步加强村级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村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乡村振兴提供保障。针对当前我县村级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的实际,提出以下的措施和建议。
(一)深化认识,高度重视村级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的问题,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村级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配套作为缩小城乡差距、活跃农村物流、改善人居环境、培育乡村文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当前,随着中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决策的部署,美丽乡村建设面临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和环境条件,县委、县政府也出台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各乡镇各部门要以加快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公共服务配套为己任,超前谋划,理清工作思路,搞好规划指导,加大工作力度,突出发展重点,加快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逐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配套,助推乡村振兴。
(二)编制科学的发展规划,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制定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从农民、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分轻重缓急,分类实施,突出重点,首先解决生活性基础设施、人文基础设施以及流通性基础设施等与提升公共服务配套密切相关的问题。
当前,要重点推进全县行政村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编制,认真组织实施,分类指导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配套,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本着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彻底升级改造农村公路,在保持一定宽度同时,一次性硬化道路路面,避免低档次的多次重复改进;有效利用和合理布局卫生资源;针对当前农村教育状况的实际,适时对村级教学点和幼儿园布局进行调整,以集中人、财、物力办好学校;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加快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整改提升,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大宽带互联网业务向村级延伸力度,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实施“快递下乡”工程,支持引导邮政速递、菜鸟驿站、顺丰等快递企业及涉农电商企业自营物流向农村地区加快延伸,加强镇村两级农产品上行物流网点建设,加快建设覆盖县、镇、村的农村电子商务物流网配送网络,提高服务能力。
(三)坚持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打造示范点,以点带面加快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努力改善村级基础设施水平和生产生活环境,逐步完善村级综合服务功能。
政策要向中心村试点建设倾斜,对人口规模大于1000人以上的中心村,作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长公共服务配套的“试点”。出台切实可行的具体政策措施,增加财政投入,在项目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支持,更好的扶持试点发展,通过示范引领,促进全县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