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于罗坝长围村围屋及燎原古村落活化利用的调研报告

  始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围楼的保护与活化利用工作,2012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始兴围楼认养试点工作方案》《始兴县围楼维修实施工作方案》《始兴围楼保护(认养)工作方案》。目前,有15座围楼获得认养,对近50座围楼开展了维修。围楼的活化利用主要方式有旅游景区、红色教育基地、文化展陈室及旅游民宿等,但活化利用价值还有待提升。2022年8月,围绕长围村围屋及燎原村古村落活化利用主题,县知联会组成调研组,在罗坝镇及燎原村开展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长围村围屋及其所在的燎原村人文资源极富活化利用价值

  (一)围屋档次高,对研究清代客家民居建筑有重要价值。长围村围屋于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围村围屋始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历时8年竣工,由当时被乡人尊称为“人文公”的乡绅曾毓蔚所建。长围村围屋由一围三栋屋组成,坐北向南,是典型的客家围屋。围屋规模恢宏、色彩质朴、布局严整,不仅具有一般民居的特点,还具有客家围屋的防御功能,同时又巧妙地把民居与围楼融合为一个整体。长围村围屋门楣阳刻“人文蔚起”,上款:大清咸丰五年乙卯岁桂吉旦,下款:曾盛堂立。此牌匾不仅昭示了人文蔚起结硕果,人才辈出为明天之深意,又纪念了围楼兴建人“人文公”曾毓蔚,整组建筑保存完好,对研究清代客家民居建筑有重要价值。

  (二)燎原村人文自然资源丰富。燎原村是广东省传统村落,村内保存有古围楼、古城墙、古街巷、古桥、古井等大量历史传统建筑;燎原村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现代农业产业与古风建筑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燎原村还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舞火龙、舞纸马、舞蚌壳、舞花灯、扭秧歌等特色民俗。燎原村山林秀美,有当地人称滴水寨或叠水寨,瀑布层叠,山藤老树相映其间。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对发展乡村特色旅游有很大的价值。

  县知联会调研组认为,燎原村是个回归自然乡村、品味客家文化和曾氏三省堂文化的好去处,更适合活化利用为客家文化乡村旅游区,打造成围楼文化旅游、客家文化传承地、农业体验游、乡村旅游打卡点。

  二、当前长围村围屋及燎原古村落活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伴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古村落消逝速度不断加快,许多原生个性正在逐渐失去,许多古建筑和设施都出现了物质性老化和功能性衰退。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文物保护的意识有待加强。一方面,村里大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大都已走出村外,或搬迁出去,留下的更多是老人和儿童,对古文物的保护基本是零意识。另一方面,许多基层干部认为,经济发展是硬任务,古村保护是软任务,而且保护工作投入多、收效慢,政府财政投入有限,难出成绩效果,也就弱化了对古文物的保护。随着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推进,许多古井、古墙、古街巷、古池塘均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

  (二)古民居随意翻建、破环严重。一些古民居的居住环境的确已不适应现代居住要求,村民为改善居住条件,随意翻建或修缮古屋古院的现象时有发生,破坏了古建筑风貌。

  (三)周边环境乱搭乱建严重。长围村围屋是2013年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前的各类长久性和短期性建筑没有一个科学规划,导致整体环境变成零乱,将古建筑的风貌遮掩,甚至破坏了古建筑的布局,成了当前活化利用的障碍。

  (四)古村落保护的政策性扶持力度不够。目前有全国性的《文物保护法》,特别是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会得到政策性资金的维护。而作为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存的古村落还缺少专门的保护法,政策性扶持力度不够。

  (五)古村落保护开发的保障机制尚未健全。一是规划缺失。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古村落保护开发的科学规划和规范制度,造成实际工作难以有据可循。二是资金投入紧缺。在现行财政体制中基本未设立古村落修缮专项经费。2015年起县财政每年100万元资金,到2018年增加至每年200万元资金,也仅作为围楼保护认养、利用及维修经费,古村落整体保护、维修的资金难以得到保障。三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古村落保护的综合协调机构缺位,古村落保护、修缮报审制度和技术指导机制缺乏,使得很多颇具文化价值的古建筑使去了保护机会。此外,执法力量薄弱,对近年来农村民间文物偷盗、流失问题频发的现象,缺乏制裁措施。

  三、长围村围屋及燎原村古村落活化利用的建议

  活化利用,用和发展的核心是人,“活”是活在人上,长围村围屋及燎原村古村落的活化利用应立足打造成客家文化乡村旅游区,具体是落实到有人投资经营及管理,有人来游赏和消费,从而构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发展的共同体,实现保护促进利用,利用推进强保护的循环发展格局。

  (一)先期做好两个规划。两个规划主要是围绕尽快推进客家文化乡村旅游景区的前期建设,从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及结合乡村振兴布局的有利性和必要性考虑。

  1.借机做好长围村围屋文化展陈的规划。要抓住省文广旅体部门工作组驻燎原村的机遇,抓紧制定出长围村围屋文化展示体验规划,形成罗坝燎原村村史馆展陈项目,项目规划展陈内容要重点突出燎原村历史、长围围楼历史、曾氏三省堂文化、客家文化。有了规划,一方面有利于开始挖掘整理文化历史,广泛征集展陈文物;另一方面有利于向上级文物保护管理口及旅游发展口申报争取专项资金。

  2.借势做好燎原古村落旅游文化规划。建议请省旅游发展中心对燎原古村落做出客家文化乡村旅游规划(概念性规划),按照旅游元素将村落的古文物激活起来。罗坝镇政府、燎原村要借乡村振兴、发行地方债券建设的有利形势,一方面按照乡村旅游规划争取专项资金,整体推进古村落客家文化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另一方面按旅游规划调整好燎原村乡村振兴的布局,能拆该拆的迅速拆除,管控好环境的美观性。

  (二)妥善处理好产权的明晰与流转,推动活化利用社会化。打造客家文化乡村旅游景区,将会面临经营管理方式和经济效益分配的问题,最好的方式是社会市场运作。满堂围旅游景区虽然创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但没有真正实现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活化利用价值不高,旅游经济优势不凸显。燎原村客家文化旅游景区经营管理的主要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整体乡村旅游景区打包成一个招商项目,引进一个有实力的旅游运营经济实体,这是最理想的市场化方式;另一种是古围楼、古民居按照旅游规划分类、定功能公开招认养主体,形成多主体经营。以上两个方式前期的主要问题都要解决产权明晰及流转的问题。古民居的主人是自主经营还是租让或入股,要做好前期调研;围屋大多为同宗同族所建,基本是集体所有,作为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妥善处理好产权与市场化利益关系。解决好长围村围屋、古民居的产权流转的问题,才能顺利推动燎原村古村落活化利用的社会化,才能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产权居民带来收入。

  (三)加强环境整治和人才培养,做好旅游景区开发的基础性工作。为增强社会资本投入的吸引力,成功招好商,当前要做好两项基础性工作。

  1.加强燎原村古村落的保护和环境整治。一是合理安排使用县财政资金。长围村围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燎原村境内人文及自然资源富有旅游化元素,乡村旅游景区开发条件比较成熟,建议县财政每年的资金安排上倾斜重点放在燎原村古村落,加大对古村落、古建筑保护、修缮力度。二是加强古村落环境整治。推进乡村振兴工程,要注重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古村落的传统街巷风貌整治和立面改造要严格遵循修旧复旧原则,符合传统风格;古村落周边村民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应做到与传统历史风貌相协调,新建房选址要合理规划;古村落重点保护区内与风貌不协调的原有建筑,应当逐步整治或拆除。

  2.加强人才的培养。一是培养对燎原村古建筑及传统文化的管护人员。一般日常管护队伍可从村两委干部及本村有责任心的村民组成,主要是防盗及防破坏;二是对专业性强的古民居保护、修缮,及其他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就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逐步集聚一批从事业余研究的乡土人才。

  (四)加强宣传,深入挖掘和丰富文化内涵。一是注重宣传效果。通过邀请名人、专家、教授,及文化、旅游、美术等专业团队,开展调研考察,举办围楼文化研讨、客家文化讲座;通过纪录片、电视短片、实况报道、编辑出版专著、新媒体等多形式多体裁展示长围村围屋文化及燎原村古村落的风采,达到名人效应、影视效应的宣传效果。二是丰富长围村围屋及燎原村古村落的文化内涵。着重挖掘传统民俗风情、传统工艺、地方戏、特色佳肴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编写和说好乡土故事,整理成可看、可听、可吃、可购等系列旅游产品。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