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于创新发展生态林业的调研报告

县政协教科卫体和文化文史委、民族和宗教委

  本课题组围绕创新发展生态林业课题,先后到始兴县林业等部门和山区乡镇,以及涉林场企开展调研活动,赴福建、浙江两省7个县(市、区),开展调研考察和学习交流,广泛收集各方面资料。并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多方面了解福建、淅江与始兴相似的县级山区生态林业发展建设情况。

  浙江、福建两省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生态林业建设走在全国的前面,我们外出考察的地点大多是同始兴类似的山区,有较好的可比性,这些地方生态林业建设的做法给我们很大的启发。通过在始兴县内调研和县外考察,我们对如何创新发展生态林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始兴生态林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始兴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工作,林业也曾经是始兴县的主导产业,为始兴县经济和生态建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截至2022年底,始兴林业用地面积17.55万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5.48万公顷,疏林地244.9公顷,灌木林地7963公顷,未成林地7527.4公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7545公顷,省级自然保护区7113公顷;生态公益林划定面积6.46万公顷,占始兴县林地的36.8%;森林覆盖率77.81%,活立木蓄积量1619万立方米。

  1999年底,在中共始兴县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建设始兴现代生态县的宏伟目标。二十多年来,历届县委、政府一直坚持生态发展理念,把生态建设贯穿于始兴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方方面面。始兴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过许多荣誉,获得了“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最美小城”“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魅力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取得,都与林业息息有关。

  回顾多年来始兴生态林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我们认为,其主要措施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开展营林造林,夯实始兴生态之基。20世纪80年代,始兴曾被评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二是重视林政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林木采伐指标,森林资源得到很好的保护。本世纪初,为更好保护始兴绿水青山,始兴县委、县政府毅然把全县木材采伐指标从每年20多万立方米降至10万立方米以下;三是强化落实森林防火工作职责,特别是《韶关市森林防火工作条例》颁布后,始兴县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通过林长制等多项工作措施,始兴森林防火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二、始兴生态林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们在生态林业发展方面取得过喜人的成绩,但与先进生态林业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林业经济效益逐年下降,林业第二产业下降尤为明显。从下表我们可看到近10年始兴林业的总体情况:前五年呈现上升趋势,后五年出现逐年下降,呈倒“V”型。林业产值相对较高的年份为2016年和2017年,2016年林业总产值为19.59亿元,其中二产10.5亿元;2017年,林业总产值为20.13亿元,其中二产10.51亿元;2022年,林业总产值为14.49亿元,其中二产4.36亿元。

  2013-2022年始兴县林业产值及加工企业情况 (单位:万元)                                                          

  年份

  一产

  二产

  三产

  总产值

  加工厂(家)

  2013

  24317

  12028

  400

  36745

  46

  2014

  25260

  17250

  58918

  101428

  46

  2015

  24518

  23000

  61274

  108792

  42

  2016

  25306

  105000

  65620

  195926

  38

  2017

  25649

  105050

  70620

  201319

  33

  2018

  30683

  39621

  79664

  149968

  32

  2019

  32264

  41100

  83730

  157094

  32

  2020

  34906

  35983

  81553

  152442

  27

  2021

  41713

  47460

  53906

  143079

  26

  2022

  47022

  43634

  54311

  144967

  26

  二是植绿护绿工作有待提高。考察途中,我们看到沿途的林相都非常好,如福建永安、清流的森林覆盖率都80%以上,说明两省的植绿护绿工作做得好。始兴森林覆盖率为77.81%,虽在广东来说是排在前列,但与我们考察的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林下经济发展较慢。始兴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林菌、林药、林茶、林养等林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且“分布散、规模小、效益低”,品牌不够突显,经济效益不高,

  四是森林生态价值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在生态公益林补偿方面体现了一定的生态价值,与森林有关联的其他产品价值,如水、经济林产品、森林旅游等第三产业没有得到更好的体现。

  三、关于发展生态林业的建议

  (一)完善产业链,促进林业三产融合发展。

  一是发展林下经济和经济林,提升林业一产。从2013年至2022年,始兴县林业一产产值从2.4亿元增加到4.7亿元,总量不断增加,虽然呈现递增发展态势,但对GDP的贡献率不高,林业一产增加值占始兴县GDP的比重低(按始兴县统计局估算不到1%)。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等。在福建,我们参观考察了清流县的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林下套种岗梅中药材、利用废弃松树头种植茯苓基地,以及永泰和南靖引进台湾技术、林下仿野生套袋金线莲种植基地。这些地区的林下经济种植基地,做到了生态化、规模化、产业化,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始兴县隘子、司前、深渡水、罗坝等山区乡镇,均有种植林下仿野生松茸、竹荪、蘑菇、灵芝、石斛、金线莲等,但都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经济效益不高,尤其是作为始兴县地理标志产品的石斛,规模化、产业化不高,品牌效果不突出。始兴可借鉴福建这些地区的经验,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打造系列始兴仿野生林下经济品牌。我们认为,仿野生林菌、林药就是我们发展林下经济的突破口。

  我们还参观考察了浙江的“一亩山万元钱”科技富民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经济林。温州永嘉的栀子花基地,开发了栀子花、栀子果、栀子油等产品,树下则种植黄精等中药材,亩产值达到2万元以上;该县的早香柚基地,突出了“早”和“香”的特点,亩产值也达到1.5万元左右。始兴县平原乡镇的小矮山头,很多是残次林,既无经济效益也无生态效益,可以根据具体实际,种植茶叶、油茶、百香果、猕猴桃等经济林。

  我们认为,茶叶是始兴县林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全省林业重点县,生态环境优良,发展茶叶具有良好的基础。目前,始兴县茶叶总体情况是规模效益不高,小而散,龙头企业实力较弱,联农带农能力不强。今后茶叶的发展方向是扩大茶叶种植规模,提高种茶制茶技术水平,注重提高茶叶品牌效应,使始兴县茶产业走向规模化和高端化。

  结合调研考察,我们认为,当前发展林下经济和经济林要重点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一是人才和技术问题,要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作用,引进人才或与科研机构合作,提高林下经济科技含量;二是正确处理好林下种养经营权与林地所有权林地承包权的关系。比如,在生态公益林和天然林中发展林下经济,就应该处理好林下经济经营者和林地所有者或林地承包者的关系。

  二是发展林产品加工,主攻林业二产。近年来,始兴林业停滞不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以竹木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较为滞后。

  福建三明的永安市,2022年林业产值超过200亿元,竹木加工企业206家,其中竹加工企业166家,木加工企业39家,香料加工企业1家。而与之相邻的清流县,2022年林业产值却不到40亿元,竹木加工业基本退出了市场,林业主要靠一产。可是,二十年前,两地的林业发展基本处在同一水平线上,目前差距如此大,关键的原因就是对林业二产重视程度不同。

  2022年,始兴林业总产值14.5亿元,竹木加工企业中只有26家,与清流县有点相似。因此,我们认为始兴林业要以竹产业为主导产业,主攻二产,也就是做强竹木加工业。

  三是注重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业,发展林业第三产业。森林具有休闲娱乐、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等丰富的生态价值,而其中有些价值不能直接在市场上体现。但可以通过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要素的结合投入,森林资源可变为森林生态产品。以森林康养为例,优美的森林自然风光可以使消费者得到身心放松,但如果这种地方交通不便、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合理的规划,很难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这就需要生态、物质和人力等资本要素的有机结合,进而更好地实现森林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

  隘子镇生态、温泉等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温泉”等第三产业。龙斗輋林场,可打造“森林+旅游”模式,即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吸收社会资本,把伐木场变为一个生态森林民宿、生态森林旅游地,吸引各地游客到此食宿并进行爬山探险活动;隘子坪丰林场和罗坝刘张家山林场,可以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和温泉资源,打造成“森林+温泉+康养”基地。

  (二)大力发展毛竹产业。竹林既有商品林的属性又有生态林的属性,但竹材砍伐相对自由,没有砍伐指标的限制。我们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育扶持一批龙头企业,打造竹木深加工产业集群,实现全竹利用产业化。

  一是鼓励林地合理流转。引导林农以入股、租赁等形式,进行适当的竹山流转,形成新型竹山经营主体,提高竹林精细化经营管理水平。

  二是培育建设大径竹材示范基地。间伐6年以上老竹,竹与竹之间保持一米左右的间距,既增加竹林的透光能力和碳汇功能,还能起到免遭冰灾倒伏的功能。

  三是发展竹材深度加工业。一要加大对传统竹子加工企业升级改造;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竹子深度加工的龙头企业。当前,要以竹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依托,通过深圳华骊公司的带动作用,引进一定数量龙头企业,发展无烟烧碳、烟熏黑竹、电子活性炭、高密度竹板,提炼木质素、木酮素,让竹子加工业走向高端化,实现全竹利用产业化。

  (三)继续加强造林绿化工作,提高森林覆盖率。前面说过,福建、淅江考察沿途,我们基本见不到裸露的山地,说明两省的造林绿化抓得好。目前正在开展“绿美广东”建设,造林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仍然是我们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四)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碳汇功能。有关资料表明,林木每生长1立方米的蓄积量,大约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森林按照年龄可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幼、中龄林的固碳速率相对较快,而成、过熟林生长量明显下降。所以,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可以砍掉长不好的树木,给长势优秀的树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可以通过砍去一些老树,让幼树尽快长大,进而增加森林碳汇能力。还可以通过改变森林密度,让森林呈高低错落的状态,森林的碳汇功能也可以增加。

  碳汇交易也为创新生态林业发展提供了机遇。集体林权改革后,农民获得了林地和林木所有权,虽然短期内难以从中获得经济效益,但如果能使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就可以弥补森林经营周期长、短期没有经济收益的问题。比如,农民因资金不足,可以碳票抵压向银行贷款获得造林资金,企业也可以通过捐资帮助农民造林或搞好森林经营,将来树木的延伸产品价值就可以归农民所有,碳汇交易所得归企业所有,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始兴县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化实现机制的试点县,应学习借鉴浙江、福建等省的经验做法,尽快制定“森林碳汇计量方法”“林业碳票管理办法”“林业碳汇金融扶持办法”等有关规定、办法,规范森林碳汇计量和碳汇交易行为。

  (五)争取提高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标准。按始兴县林业局的有关信息资料估算:在目前木材价格偏低的情形下,按现行木材价格计算,始兴县林地平均每亩每年的产值在140元至160元之间。而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是:省级生态公益林每亩38元,国家级生态公益林每亩51.2元。与采伐林木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比较,我们认为,目前生态公益的补偿标准是偏低的,还有提升的空间。综合考虑自然灾害等因素,将补偿标准提高至每亩70元—80元左右相对合理。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