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关于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本课题组围绕“全域发展生态旅游业和培育发展生态康养业”课题,自今年3月起,采取查阅资料、组员座谈、外出学习考察等方式开展课题调研,期间先后赴福建、浙江、安徽等地学习优秀生态旅游发展经验做法。通过调研梳理我县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概况,查找和分析存在的问题与短板,为县委、县政府谋划推动我县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提供参考。

  一、始兴生态旅游发展概况

  始兴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77.81%,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根据韶关学院新兴产业研究院编制的《2022年-2023年始兴县旅游资源普查成果报告》,全县定级生态旅游资源共有103个,占全县定级旅游资源总数的19.65%,其中定级为三级以上的优良级生态旅游资源有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刘张家山省级森林公园等54个。近年来,始兴县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着力将始兴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生态旅游景区建设成效凸显。一是景区品牌建设取得进步。全县现有3A级以上景区4个,分别为满堂客家大围旅游区(4A),红梨村景区(3A)、开心农场景区(3A)和红围景区(3A),其中,满堂客家大围旅游区正在创建国家5A级景区。二是旅游招商开发取得突破。先后引进了心泉谷温泉旅游度假村、昌松始兴客家民宿度假村、水榭温泉度假村、纪元田园综合体(名座假日酒店、名座欢乐世界)、始兴县恒荣健康谷、始兴县云渡温泉度假民宿、快乐东方温泉项目、深渡水精品民宿、九龄耕读园农文旅综合体等项目,其中水榭温泉度假村已建成开放,心泉谷温泉旅游度假村(一期)、昌松始兴客家民宿度假村(一期)、快乐东方温泉项目、九龄耕读园农文旅综合体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内建成试营业。三是乡村景点建设成效显著。始兴县结合乡村振兴工作,统筹推进乡村旅游景点建设,建设了周前古村、黄石清溪景区、燎原村(长围)、石下古村、水南村、石笋、南蛇岭森林公园等景区景点。

  (二)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持续增强。一是生态乡村旅游业态培育效果显著。截至2022年底,全县共培育发展了“墨江人家”系列民宿、驿站、农家乐26家,其中被评为市级以上星级旅游民宿、驿站18家,床位数666个,成为我县乡村旅游及住宿接待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推进。活化利用了墨江文苑、广州会馆、文昌阁等始兴“八骏”,设计开发了始兴手信、杨梅姑娘、张九龄文化手办、生态始兴IP纪念品等文创产品。三是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体系日趋完善。策划有围楼文化之乡旅游精品线路、环车八岭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等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其中围楼文化之乡旅游精品线路(石笋至满堂客家大围旅游区)和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红梨村景区至开心农庄景区)均被评为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四是生态旅游节事活动品牌逐渐形成。每年开展的围楼文化旅节、环车八岭生态骑行活动、杨梅节、枇杷节、徒步踏青活动等已成为我县响亮名片,活动期间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活动举办期间有效带动住宿设施旅客接待量。其中,2023年抢抓中秋国庆“黄金周”,策划举办了全国四季村晚秋季示范展示活动、深渡水山水轻音音乐节、“百年围楼,国潮兴生”围楼里的时装秀、罗坝古树公园郊野音乐会、开心音乐节暨青年足球邀请赛、“乡贤杯”篮球赛、澄江“百席千人‘打中伙’”等“在始兴”—2023年“迎中秋·庆国庆”系列农文旅活动,活动新颖丰富,迎合时下文旅市场需求,从视觉、听觉、味觉上展现了始兴传统文化、生态魅力,活动期间全县住宿设施平均入住率超62%,累计接待游客逾10万人次,累计旅游收入达7000万元。

  (三)生态旅游服务配套逐步完善。一是住宿接待水平不断提升。先后发展了维也纳酒店、始兴宾馆、丽枫酒店等较高品质的住宿设施,正在推进恒润国际大酒店、名座假日酒店等准五星级酒店建设。二是游客服务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完成了东湖坪县级游客中心、满堂客家大围旅游区游客中心等建设,正在结合满堂客家大围旅游区创5A工作,谋划筹备集散中心建设。三是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了始兴县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了沈所旅游公路、开心农庄旅游公路、周前古村文化产业园、罗坝环车八岭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满堂围国家4A级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期)等工程项目建设。

  二、始兴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一)生态旅游发展机制不健全。一是开发机制不健全,体现在开发模式单一,基本处于“碎片化”状态,生态资源利用低效,缺乏生态旅游项目支撑,没有形成产业链,生态资源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二是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开放性的生态景区景点,特别是乡村旅游点,如红梨村景区、红围景区、周前古村、石笋公园等,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运营管理创新不足,带动效益不强。

  (二)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不突出。一是资源优化整合力度不够,我县虽然生态本底较好,但是缺乏名山大川,资源等级需要进一步整合提升。二是旅游景区品牌吸引力不强,没有形成带动效益强的龙头景区,缺乏品牌景区支撑。

  (三)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主要体现在旅游业态较单一,以传统景区景点为主,对新产品新业态开发不足,缺乏主题游乐、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等高端化新业态产品,“生态旅游+”精品不够丰富。

  (四)旅游服务配套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产业配套要素发展不均衡,“吃住行游购娱”弹性消费不高,产业链延伸不足,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和可回头性不强,旅游经济综合效益不明显。尤其是缺乏高星级酒店、高质量旅游度假住宿设施,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

  三、关于始兴生态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突出机制效能,铺好旅游资源价值实现路径。生态资源价值实现是通过市场交易或者政府管理将生态系统服务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过程,价值实现机制则是连接资源和经济价值的路径。围绕“资源-产品(产业)-消费者-价值(社会、经济)”路径,通过建立健全开发机制和管理机制,完善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实现机制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生态旅游开发机制,通过资源优化整合、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培育新业态等方式,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和举措,增加、拓宽生态旅游价值实现“路径”。二是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始兴县全域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强镇富村公司等平台作用,通过探索创新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优化服务配套,全面激发提升乡村旅游点等生态旅游景区景点的带动效益。

  (二)优化资源整合,提升生态旅游资源本底优势。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大力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两山”理论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擦亮“生态始兴”金字招牌。二是加快龙头景区建设,以隘子镇满堂围、张九龄故里、风度村、龙斗輋等为核心资源,拓展满堂客家大围旅游区内涵及规模,对标国家5A级景区建设标准,全力推进旅游区提档升级,打造效应带动强的龙头景区,提升区域生态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三是突出特色资源开发,依托温泉资源,引进东方旅文集团,通过探索创新政企合作模式,争取相关资金投入,建设生态温泉度假文旅综合体,开发农业农产品展示区、非遗药浴体验区等,推动快乐东方温泉项目建设始兴温泉旅游度假示范标杆,以点带面,破局温泉资源传统开发运营模式,高效实现温泉资源价值化,助推环车八岭乡村振兴示范带打造全国乡村振兴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样板。四是推进现有生态景区景点提质增效,结合旅游品牌创建、乡村振兴等工作,不断提升现有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完善基础设施,重点推进红围景区、周前古村、红梨村景区、东湖坪民俗文化村、燎原村(长围)、石笋公园等市场化运营,提升景区景点的经济效益。五是推进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以全县为景区,依托现有交通主干道,策划建设10条以上的始兴全域旅游消费路线,串联始兴重点生态景区资源的生态旅游精品线路,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形成大的生态旅游景区,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

  (三)深化产业融合,激发生态旅游发展整体活力一是做好“生态旅游+乡村”文章,结合“百县千镇万村”工程、乡村振兴等工作,推进乡村景点化建设,重点推进周前古村(周前艺术工社)等项目,借鉴浙江古村打造美丽乡村先进经验,通过专项债等渠道解决资金问题,聘请行业顶尖水平的规划设计团队,高起点、高标准,以点带面打造生态乡村旅游亮点。二是培育发展“生态旅游+民宿”等衍生业态,重点对标韶关市星级乡村旅游民宿评定标准,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民宿开发,培育发展一批有特色的高品质生态民宿。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研学”产业,充分发挥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品牌影响力,以车八岭为中心,加强与研学机构合作,设计开设生态科普研学精品课程,开发6种以上不同主题的始兴研学产品,包括客家民宿、始兴非遗、车八岭生物多样性、客家美食等,完善研学旅行服务配套,全力打造省级以上研学基地(精品课程)。四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康养”产业,充分利用始兴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温泉资源,以“生态+温泉+康养(医养)”理念,聚焦健康中国,通过推进始兴客家民宿度假村、快乐东方温泉项目、心泉谷温泉旅游度假村、恒荣健康谷等项目建设,融合发展10种以上的始兴康养旅居产品等温泉康养衍生产品,将始兴打造成为广东省内知名的生态温泉康养目的地。五是打造“生态旅游+品牌节事”活动,持续策划开展围楼文化旅游节、环车八岭生态骑行、无线电测向赛、杨梅节、枇杷节等节事活动,形成品牌节事活动,同时立足时下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始兴良好的生态环境,创新开展森林音乐会、山水轻音音乐节、国潮时装秀等节事活动,活跃生态旅游人气。六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文创”产品,以华南虎、白鹇、石斛、杨梅、枇杷等展现始兴特色的IP,设计制作一批文创旅游商品(宣传品)。七是探索发展“生态旅游+”其他产业,坚持“生态旅游+”的发展理念,深化产业融合,丰富生态旅游产品体系。

  (四)强化项目赋能,添注生态旅游发展强劲动力。一是建立生态旅游招商项目库,充分挖掘始兴生态资源优势,策划包装、实时更新生态旅游招商推介项目。二是加强生态旅游招商推介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平台渠道开展招商推介,新签约引进一批高质量生态旅游项目,重点促进浙江蓝城集团龙斗輋森林生态康养等在谈项目签约落地。三是全力推进生态旅游项目落地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重点推进始兴客家民宿度假村、快乐东方温泉项目、心泉谷温泉旅游度假村、恒荣健康谷等在建项目建设,促进项目早日建成开放,打造生态旅游产业支撑引擎项目。

  (五)加强服务配套,构建生态旅游发展良好环境。一是完善生态旅游基础设施配套,积极争取、统筹有关资金,进一步完善生态旅游交通、标识牌系统、停车场、观景平台、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重点实施好2023年始兴县全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展好始兴县竹林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专项债项目申报,争取资金进一步完善生态旅游基础配套。二是加强生态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加快推进深渡水精品民宿、名座假日酒店、博达酒店、顿岗福兴酒店、恒润国际大酒店等酒店项目建设,提升始兴生态旅游服务接待能力。三是抓好旅游安全管理和市场秩序监管工作,强化旅游安全保障,营造优质的旅游环境,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四是创新开展宣传营销,创新营销机制,整合利用各类宣传营销资源和渠道,建立推广联盟等各类合作平台,构建政府、行业、媒体、公众等共同参与的全域旅游宣传推广格局。加强与大湾区旅游企业合作,策划运营旅游项目(活动)引入大湾区游客;强化品牌营销,围绕“生态始兴”的旅游形象定位,构建旅游目的地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服务品牌、线路品牌等多层次品牌营销体系,强化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宣传,在武深高速、韶赣高速设置始兴旅游宣传牌等,提高游客对始兴的辨识度,提升始兴旅游的知名度;加强政企宣传合作,借助东方文旅在小红书等相关宣传平台营销矩阵,发挥自媒体高效营销作用,谋划组织200位旅游博主,推出3000篇笔记、5000条短视频,2000场直播,200全平台覆盖上线,打造“始兴温泉”标签,让始兴温泉旅游成为省内康养旅游的特色代表。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