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话说周前古村的前世今生

  周前古村是始兴近几年的新晋网红村。周末、节假日前来“打卡”的人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这里,有古榕、古巷、古塔,有古戏台、古店铺、古寺庙……在这里,眼前仿佛浮现出百年前热闹繁华的周所墟。

  翻开历史,“周前”这一名称从1961年才开始使用,然而它却是250多年前“周所墟”所在地。当年的周所墟,今天为什么称“周前古村”,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前世今生”?这得从“周所”的来历说起。

  始兴拥有粤北最大的平原,被誉为“粤北粮仓”,自古以来就是战略要地,兵家必争之地。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始兴设立守御千户所,即“屯田”的“军屯守卫所”,承担平时生产军粮,战时打仗的任务。这些屯田之地都以驻守长官姓氏命名,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形成了“周所、吴所、罗所、沈所、黄所”等地名,这就是始兴家喻户晓的“五所”。

  周所位于顿岗南部,清化河出凉口峡后的平原地带。这里地势平坦,交通四通八达。古时,曾是县城往良源、罗坝等地和清化地区的2条古道必经之地,又是墨江水路往清化河上游的途经地。那个年代,上游产的竹木、香菇等山货和矿产品顺流到墨江、浈江和北江必经周所而下;下游的食盐、铁具、布料、陶瓷等商品必经周所而上,周所逐渐成为商品集散地和中转站。南来北往的客商、船只到了这里休息,也需要提供饮食住宿等服务。集水路、陆路、渡口交汇之地利的周所村一带,慢慢形成了一个墟集“官坝墟”。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清化河发生特大洪水,冲毁了官坝墟。经商人和村民的共同努力,虽然很快又恢复了墟集,但因河流改道等原因,从此走向衰落。

  为预防洪水灾害,部分商人在周所村区域择址迁墟。一些聪明的周所人也看准了其中的商机,将积累用于建造商店,用于经营租赁。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墟集不断扩大,逐步形成颇具规模的“周所墟”。墟以船形布局,南北方向,寓意乘风破浪、顺风顺水。有两主街、两横街,东西主街各长160多米,南北横街各长70余米,街道宽4米,用河卵石铺成,整洁美观。街道中央,是宽阔的长方形露天市场,地面也是河卵石铺砌。在市场中心,建有一座名为“鉴观台”的戏台,以活跃文化、凝聚人气、拓展商机。戏台前有两棵粗壮的榕树,树冠相连,遮天蔽日,形成一把天然大伞。

  约至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左右,周所墟旁边的河面上船帆翩翩,木排满江,码头上装货卸货,一片繁忙;墟场内客栈、饭馆、钱庄、日杂店等有60多间,戏台、寺庙、寺塔等随之而建,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空前繁荣的墟集。许多本地商人在此经商,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也有不少聪明的外地人在此落脚,创业成功。一位叫张四春的周所人,利用始兴丰富的竹木资源,经营和销售木材生意,他经营的“春和祥”生意红火,越做越大,扩大到始兴县城,且拥有多处房产和店铺,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清光绪年间,13岁的兴宁人刘庆龙,随父逃难到周所墟。每天挑着香糖担,走村入户叫卖。由于他们熬制的香糖特别好吃,深受顾客欢迎,生意越做越大,创办了“兰记店”。他不断扩大经营范围,涉足木材生意,创办生铁铸造厂。在深渡水买下几千亩山林,雇佣几百工人烧炭,既解决了铸造厂的能源问题,又把木炭远销广州等地,成为远近闻名的巨贾。当时,周所墟有名的店铺除四春、兰记外,还有裕兴、同兴、永隆、春和祥、荣记、九记、顺利、鸿记、甲森等,这些店的老板资金雄厚,几乎掌握了周所墟的经济命脉;墟内从事日用品打制维修、生产工具制造,以及服饰、文化、信仰、娱乐各行业的店铺更是不可胜数,盛极一时。

  据《始兴县志》记载,周所墟是始兴明朝时的11个墟集之一,清朝时一直正常开墟的7个墟集之一。周所墟开墟以来,横跨明、清、民国三个朝代,历时几百年。在当时政府、商人、小贩和周边乡民的共同维护下,经历了多次兴衰的考验,直到1948年因陆路交通发展,兵灾匪患,经济萧条等原因闭墟。

  繁华落幕,寂寞如初。周所墟闭墟后的几十年时间里,因年久失修或人为破坏等多种原因,许多古建筑被废弃或破坏,到处残垣败壁,一片荒芜,令人惋惜。如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六角七层周所塔,塔身全部用青砖叠砌,结构坚固、庄重古朴、自成一格。1958年“大跃进”全民炼钢铁时,村民竟拆塔砖造炼炉,由于实在坚固难拆,才得以保存。可以说,此塔以残存之身,见证了周所墟的兴衰,也见证了历史的演变和岁月的沧桑。

  1961年的乡镇区划调整,周所墟划归新设立的城南公社管理,与它隔河相望的周所村则一直属顿岗。当时的城南公社划分大队,将周所墟与前山村合并,取各原名一字,命名为周前大队,“周前”村名沿用至今。如今,一般把古周所墟所在地的“街上村”称为“周前古村”。

  红杏枝头春意闹,周前古村又一春。2019年初,周前村凭借其保存较完整的客家古建筑风格村落,再次绽放绚丽的光彩,被认定为第六批“广东省古村落”,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始兴县将古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依托传统古村落基底,投入2000多万元,在突出地方特色,传承发展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现存古墟集及民居风貌建筑进行修缮,恢复系列古元素,清理脏乱差,绿化美化亮化。经过几年的努力,一个具有浓浓乡愁、满满回忆的古村落展现在世人眼前。

  “新生”后的周前古村,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走进古村,徜徉在戏台下、榕树旁,漫步于古巷道、古店铺、古民居、古围楼之间,你会有一种穿越的错觉,仿佛时空倒转,又回到了百年前熙熙攘攘热闹繁华的周所墟。


附件下载: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智能互动 手机版
微信
始兴发布
图片2 图片1